3月2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召开发泡塑料餐具产业政策调整通气会,会上有关专家就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原因做了详细说明,同时回答了媒体普遍关心的餐盒是否有毒、白色污染是否会再次出现等热点问题。图为通气会现场。
质量只有几克,价格也只有几分钱,拈在手里轻如纸张;
它登不了大雅之堂,却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中难以或缺的;
14年前,它被打入冷宫;
14年后,它得以重见天日;
14年间,尽管身陷囹圄,它却从未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消失过;
14年间,关于它的新闻报道从没有间断过,毁誉参半;
14年间,先后有两位国务院总理、两位副总理对它做出过批示;
……
它就是小小的PS(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盒,它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缘何会在1999年被列入落后产品目录,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而又为何在被禁14年后的今天重获新生。区区一只小餐盒为何如此命运多舛?又为何会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示?
被禁源自视觉污染
1987年,我国塑料包装行业从日本引进了首条PS发泡塑料餐盒生产线,由于这种产品具有物美价廉、性能优异、使用方便等特性,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消费量迅速增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PS发泡塑料餐盒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截至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PS发泡塑料餐盒的产量已经达到了50亿只,并大量出口到美国、欧洲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但由于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废物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当时我国垃圾回收管理也是十分薄弱,加之PS发泡塑料餐盒用量在短时间内暴增,造成了“白色污染”问题也就显得十分突出。
“由废餐盒带来的环境问题确切地讲应该是‘白色视觉污染’。”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惠娣这样表示。当时,作为中国工程塑料学会降解塑料研究会秘书长,她曾经亲历了PS发泡塑料餐盒被禁的全过程。她告诉记者,PS发泡塑料餐具被禁的直接原因就是由其引发的环境视觉污染。
她回忆说:“1986年开始,PS发泡塑料餐具在火车上大量使用,由于废弃的餐盒没有集中收集处理,被乘客随意丢出窗外,在铁道沿线形成可两条可观的白色污染带,俗称‘小白龙’,给铁路沿线生态以及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铁道部于1991年开始研究治理铁路沿线白色污染的对策,并于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在铁路上使用PS发泡塑料餐具,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餐具。
但直接招致其灭顶之灾的是葛洲坝发机电组烧毁事故。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整整77天,抗洪大军上阵护堤,使用了大量的PS发泡塑料餐具,餐后,这些餐盒被直接扔到了长江中,沿着长江就漂到了葛洲坝,导致了葛洲坝发电机组发生故障。PS发泡塑料餐具命运因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1999年初,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俗称“六号令”或“禁白令”),将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作为落后产品列入目录,要求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明确提出了2000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的目标。
但此后几年内,禁令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与其他替代产品相比价格低廉、产品性能好,市场需求旺盛;二是由于PS发泡塑料餐具生产线是从日本和中国台湾引进的,大部分生产企业采取的是合资的形式,鉴于一些生产企业处于合法的合资期内,有些地区为兼顾两项政策,出台了有条件继续生产的规定。
为了彻底消除白色污染,2005年和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2011年本两度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再次列入了淘汰类产品。
图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李沛生接受媒体采访
解禁缘于循环经济
事实上,早在1999年“禁白令”发布之初,就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一次性PS发泡餐具被列入落后产品目录,事出有因,但是,禁用的理由是‘白色污染’,其实与落后产能没有直接关系,更何况当时一次性PS发泡餐具作为一种先进的新颖包装制品引进中国的时间还不太长。”杨惠娣对记者表示。
当时,还有许多的业内人士对“禁白令”的出台十分不理解、不认同。原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工唐赛珍表示:“环境污染问题是直接导致一次性PS发泡餐具被禁的原因,但是污染的形成主要还是人们的不良习惯和垃圾回收体系的不健全所致,与产品本身没有直接联系。而其他所谓的有毒、有害的说法均是无稽之谈,没有科学根据。”
在高压政策下,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没有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市场对于这一产品的认可和接纳。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被禁后,国家不断地出台限制政策,地方的质监和工商部门多次采取措施,查处生产企业,但结果却是禁而不止。而被国家大力推崇的环保类餐盒,却因为价格高、性能差、强度低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始终是推而不广。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李沛生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盒的销售量为86亿只,其销量与6号令发布之初相比有增无减,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在市场的平均占有率达到70%以上。到2007年,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市场销售量达到106亿只以上,比2005年增长了23%,占一次性快餐盒用量的76%。近几年,广东省的惠州、汕头、东莞、湛江等地有出现了很多大型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年产量猛增到20亿只以上;2010年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又有大量企业上马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李沛生介绍说:“由于市场需要旺盛,14年来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产量一直有增无减。相反,那些作为替代品的PP光/生物降解餐盒、纸浆模塑餐盒、植物纤维餐盒、纸板覆膜餐盒尽管是受到国家政策鼓励的,但却被市场淘汰出局。”显而易见,在这场市场与政策的较量中,市场占了上风。
尽管如此,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回归市场还是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历程。
李沛生介绍说,从2005年开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以及国家发改委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和相关负责人就此事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对抽查样品进行了科学测试,多次召开座谈会和学术交流会,并组织有关专家到欧美、日本和台湾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证。在听取各方意见与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等7个有关部委多次商谈和会签,在2013年最终发布了21号令,将使一次性PS发泡餐具从落后产品目录中删除,使其正式回归了市场。
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对21号令的解读中,专门对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的解禁做出了具体说明,强调了5点解禁的原因,一是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二是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三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四是可以节约石油资源;五是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最初出台禁止发泡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解禁的时机基本成熟。
重生之路有待创新
就在21号令公布后,社会上各种不解和质疑之声四起:一项明令淘汰多年的产品,为何得以重新入市?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重回市场可行吗?会不会重新造成白色污染?
针对这样的担忧,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表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存在有毒物质,它在使用过程中是安全、卫生的,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对人体无害;它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强制回收和综合利用等措施加以解决,其废料通过处理和加工,可以成为多种产品的再生资源,它是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21号令的发布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认真转变职能、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则表示,解禁后的PS发泡塑料餐具行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行业协会要引导生产企业认真履行卫生安全和环境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市场准入,防止一哄而上;抓紧修订和完善产品相关标准、质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促进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规范发展;加强回收体系建设,促进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再生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组织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提出行业自律倡议书,接受社会监督。
李沛生则强调,针对长期以来某些伪专家的错误言论和不法行为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进一步加强正面宣传和科普工作,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使用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推动包括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在内的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回收再利用、再资源化工作的开展。
上述几位专家还同时提到,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能否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行业能否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在被禁的十几年间,我们的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今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集中力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快产品高端化发展的步伐,在贴合、淋膜、彩印、低发泡、抗氧化、耐高温等方面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发出更多安全、可靠、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同时,我国还应积极引入国外在废弃一次性塑料餐具回收利用、再资源化方面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新、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减容化和再资源化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设备,采用土洋结合办法,走一条多快好省的路子,尽快将一次性塑料餐具行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循环经济产业,开创塑料包装回收利用、再资源化的新局面。
图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向记者介绍国外开发的新型PS发泡塑料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