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行业增与减的辩证法

   2013-04-01 中国化工报陈继军

182

  在经历了连续10年快速增长,尤其2009~2011年年均20.2%的高速增长后,2012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乏力、国内信贷收紧、部分大宗农产品出口受阻、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国农膜行业的高增长出现了急刹车。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膜专委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膜产销量比上年仅增长7.74%,回落了6.75个百分点,近九成农膜企业在亏损线上苦苦挣扎。2013年3月,随着全国春耕生产由南向北展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农资市场均逐渐变暖,唯独农膜市场再次遭遇“倒春寒”,使相关企业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图为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泰丰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在给刚播种的水稻种子及时覆盖保温农膜。(CFP供图)


  可以看到,近两年,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农膜需求增速却明显下滑。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农膜行业发展黄金期已经终结,成为了明日黄花?


  “当然不是。相反,从统计结果看,近两年,恰是我国农膜行业结构调整步子最大的两年,具体表现在:行业开始由盲目发展到理性发展、从无序发展到有序推进,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如果这种势头能够持续,农膜行业将会在阵痛过后,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谈及行业发展的减速与增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膜专委会秘书长刘敏这样对记者说。

 
  减
  结构优化增强竞争力


  刘敏对农膜行业的信心来自以下三点:


  一是农膜行业集中度明显改观。目前,我国农膜生产企业约1000家。其中,年产量万吨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有35家,其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农膜企业总产量的50%,占全国农膜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最大农膜企业的年产量超过7万吨,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年产量0.3万~1万吨的大中型企业近百家,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三成。也就是说,目前国内60%以上的农膜产量集中在前130家大中型企业手中,其余870家小微型企业,虽然企业数量占比高达87%,但市场份额却不足40%。

 

 

前期阴冷多雾的天气加剧了菌虫害,图为菜农正在春棚内对莴笋喷施杀菌剂。(本报记者 陈继军 摄)


  与2010年相比,大中型企业产量所占份额增加了10%个百分点。虽然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膜行业的集中度还有较大差距,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的加快,我国农膜行业集中度还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发展的“正能量”正在聚集。


  二是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功能性农膜的生产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和企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膜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能耗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功能性农膜的生产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某些方面甚至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比如:功能性棚膜的薄型化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功能性流滴膜检测方法属于世界首创;转光膜在研发、应用、检测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干法涂布膜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国产三层复合宽幅吹膜机组已经能够生产12~20米宽度的高档功能性棚膜;湖南师范大学发光材料研究室开发的单基双能稀土转光剂,其光转换效果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北京华盾塑料公司开发的高光能棚膜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较宽的特点,能明显促进作物成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是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目前,我国中高档功能膜的比重已占到棚膜总量的50%左右。其中,PE流滴耐老化膜和EVA类农膜占比超过30%,单一耐老化功能膜占比近20%。与2010年相比,高档农膜增长了1倍多,中档农膜增长7个百分点,低档农膜萎缩了10%。随着农民购买力以及对功能膜认知水平的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中档功能膜的需求量仍将进一步提高,低端农膜产销量将持续减少,农膜行业的盈利能力将稳步提升。

 

 

随着天气变暖,农膜的使用逐渐减少。图为菜农穆大爷一家正揭去大棚上覆盖的草甸。(本报记者 陈继军 摄)


  “《农膜行业‘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中高档功能膜市场份额应超过50%,普通棚膜的份额要低于50%。现在看来,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预计到2015年,我国中高档农膜所占比例有望超过60%。行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以及产品附加值等方面都将有明显提高。”刘敏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增
  西部市场带来新商机


  “在中东部地区农膜增长放缓、步入稳健发展期后,西部地区对农膜需求量的增长值得关注和期待。甚至可以断言,西部地区将成为今后农膜行业增长的新引擎。”天津市塑料集团第二制品厂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赵阳对记者说。


  他向记者介绍说,西部地区冬季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低,普遍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为具有保温、增产、提质功能的农膜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条件。此前由于当地农民购买力差、人均耕地少影响了农膜的使用,但近几年,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农民看到覆膜种植也有钱可赚,使用农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加之国家允许土地有序流转、鼓励土地集约经营、鼓励种植大户等一系列政策出台,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膜使用成本,加快了农膜的推广进程。


  赵阳的话在记者随后的调查中得到证实。


  以甘肃省为例,为确保旱地作物丰收,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2007年,甘肃省开始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旱作农业技术,给农民每亩地27元补贴,鼓励农民使用农膜。结果,当年覆膜作物平均亩产即增加40%,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使用农膜的积极性,也坚定了政府推广设施农业的信心。统计显示:仅2007年至2011年,甘肃省政府采购农膜量就达47050吨。2012年,甘肃省对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推广的补贴资金高达2.8亿元,相当于2007年的28倍,全省农膜覆盖面积猛增至1500万亩,全年农膜总消费量超过9万吨。根据规划,2013年,省政府招标采购农膜量将达2万吨,将年降雨250~550毫米的庆阳、平凉、天水、定西、白银、兰州、临夏、武威8市州29个县区全部纳入农业部确定的1000万亩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示范区,从而使全省农膜覆盖面积进一步增至1800万亩,农膜需求量将因此再增加1.5万~2万吨。


  另外,宁夏近几年由于大力推广以覆膜西瓜为主的保墒节水覆盖种植技术,全区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已超过120万亩;陕西榆林因支持农民使用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仅靖边、定边两县的地膜覆盖面积就双双突破100万亩;在政府帮助和种棉收益提高刺激下,新疆覆膜棉花种植面积更由2005年的1736万亩,直线攀升至目前的2300万亩以上;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支持覆膜种植,全区地膜覆盖播种面积现已超过8200万亩;就连耕地较少的青海省,也开始在其东北部适宜种植特色农作物的地区大力推广农膜覆盖种植。



  不仅西北部地区市场抢眼,西南部地区的农膜需求增长也同样喜人。

 
  记者了解到,为抗击频繁出现的干旱天气,2008年至2012年,云南省玉米、马铃薯等主要旱粮作物覆膜种植面积年均增长200万亩,现已增至1550余万亩;广西柳城、防城港等地也在大力推广甘蔗地膜覆盖种植;贵州省则以推广水稻地膜覆盖栽培为主……
  “虽然西部地区农膜产销量不大,但增长潜力巨大,将成为今后农膜企业角逐的重心。”赵阳说。

 
  发展
  政策扶持暂时不能少


  虽然农膜行业近几年在调结构、转方式方面成绩突出,但刘敏也向记者坦言: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若无政策扶持,行业健康发展将步履艰难。


  首先,我国农膜行业集中度虽然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与国外农膜强国动辄5~7家企业产量就能占到行业总产量一半相比,显然国内的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这意味着企业掌控市场的能力差,容易引发市场无序过度竞争,导致行业利润微薄。

 
  其次,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作为支农产品的农膜,其企业长期微利甚至亏损经营,无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加上国家很少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膜行业技术创新,导致我国农膜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再次是产品结构仍需改进。“十一五”以来,我国农膜结构有所优化,高中档棚膜占比有所提高。但寿命在3年以上的功能性棚膜、专用膜、性价比较高的降解地膜等高端产品仅占5%,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而这也与农民对高档功能膜、专用膜的强劲需求形成了反差。


  为此,刘敏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给予农膜行业与化肥等支农产品同等优惠政策,降低行业运营成本。目前,我国化肥在生产用电、铁路运输、淡季仓储等方面,都享有较多的优惠政策;农机具、良种、新型环保药剂购买时也有补贴,唯独农膜未得到上述优惠。应尽快调整相关政策,给予农膜“同等待遇”。


  第二,适度降低农膜原料进口关税。目前农膜原料进口关税为6.5%,明显偏高,建议适当减免农膜专用料进口关税,并引导国内石化企业积极开发农膜专用料,缓解农膜专用料国内供应不足、价格居高不下,制约我国高档农膜发展的难题。


  第三,加大对新产品研发与设备更新的改造支持。创新是破解我国农膜行业技术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的利器。但积弱积贫的农膜行业,目前不仅缺乏创新资金,甚至连企业正常运营的流动资金也捉襟见肘。希望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功能性长寿膜、专用膜、性价比较高的降解地膜等高端农膜生产技术与工艺配方,通过输血与造血并举的办法,帮助农膜企业摆脱困境,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严格执法,营造健康市场环境。2009年,工信部颁布《农用薄膜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建、改扩建农膜项目的土地供应、环境影响、能耗水平、安全评价等做了明确规定,但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增无减,产能过剩与压价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假冒伪劣产层出不穷,不仅严重扰乱了农膜市场秩序,损害了正规农膜企业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农用薄膜行业准入条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让更多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