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面对传统棉纺产品的滞销和持续走低的利润率,我们果断引入新兴竹纤维新溶剂生产技术,并率先在国内实现投产,4000吨的产能已远远供不应求。”福建宏远集团副总裁陈苍松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宏运集团是集纤维、纺纱等为一体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车间内,多条竹纤维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家原来福建省最大的棉纺织生产企业,如今已转型成为国内竹纤维新材料生产龙头企业。
福建省特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也机声隆隆,车轮飞转,工人们井然有序地“照看”着每一台机器。“我们凭借高端产品争取到市场主动权,年产1.2万吨竹炭功能性纤维项目全部上马后,今年完成产值3亿元不成问题。”该公司董事长周娟开心地说。
据周娟介绍,去年特艺环保公司与河南中原工学院共同研发的纳米改性竹炭功能性纤维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和国家发改委新产品立项扶持。目前已生产出75D-72F及100D-85F两种规格的新材料涤纶纤维及竹炭功能性纤维,产品全部销往浙江,并受到好评。
近年来,许多行业产能过剩且同质化严重,为此,福建一些企业着眼发展新兴产业。来自福建省统计局数字表明,2012年,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产值和实现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产值(营业收入)达4607.5亿元,较上年增长25.2%,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9.4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468亿元,同比增长22.3%,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7.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7.45%。
“竹炭功能性纤维的成本比涤纶纤维只高15%,但售价却比普通同规格的涤纶纤维高出80%,每吨可增收3000~5000元,是目前经济形势下令人看好的一个新产品。”周娟补充说。
福建省新兴产业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2012年以来组织实施的《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数据显示,去年新材料产值1096亿元,增加值243.0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值243.7亿元,增加值87.99亿元;节能环保产值390.95亿元,增加值115.15亿元;新能源产值328.03亿元,增加值115.28亿元;生物与新医药产值233.922亿元,增加值74亿元;海洋高新产值89.61亿元,增加值23.82亿元。
为了使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稳健,一些企业与院校联姻,推进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开展各种资源的双向或多向流动,进而提高合作各方自身的创新能力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并向高价值端延伸。
清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国家太阳能、化学能、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需求以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在研发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清洁事业发展。
福建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突破3000亿元,据统计,2012年,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1468亿元。虽然目前新型产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尚有差距。为进一步推动福建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整合两岸新能源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资源,提升新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福建省成立了“海西新能源产业联盟”,有效推动福建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海西新能源规模化产业集群的形成。
“希望福建省政府推出包括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策采购、研发支持等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未来竞争力打下基础。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万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文铭说。
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光也表示,不光新兴产业各行业需要创新,政府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方面也该创新。他认为,企业往往埋头经营,对国家面向企业的政策不够了解,政府创新宣传服务方式,教企业用好政策、用足政策。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