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当下,化工产业的园区化发展已成定局,各地都要求化工企业进入园区集中发展,以更好地进行安全和环境工作。建设与发展化工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是石油和化学工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今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在我国化工园区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宣传等工作不到位,加上一些园区确实存在安全和环境隐患,化工园区经常被民众视为安全风险重地,甚至在社会上流传着“化工园区是将炸弹绑在一起”的比喻。
对于这样的观点,长期从事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控专家——天津临港经济区安全环保应急平台策划者、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中心副总经理刘贻华并不认同。在他眼中,这样的认识的是一种误解,园区化发展本质上比企业分散发展更加安全。
刘贻华以大气污染事故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观点。“比如一家企业生产过程中伴有氯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为了有效防控大气污染事故发生,企业应该安装相应的检测设备,对这两种气体进行监控,一旦浓度超标,就要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问题是,一些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投资,但还有一些安全环保意识较差的企业没有安装相关设备,这样的企业分散在社区周围,你觉得安全吗?”刘贻华说,“但是,如果把企业集中在化工园区,由园区统一监管,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园区不但可以在公共区域投资安装一系列废气监测设备进行风险防控,还可以通过建设强有力的监管体系督促企业改造,这显然是更安全的。”
企业进园集中发展更安全,前提是园区自身要搞好安全建设。刘贻华说,园区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缺一不可。
软件方面,首先应有完善的制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海化工区在制度建设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积累了不少经验。该园区管委会巡视员谈学良告诉记者,园区先后制定了30项安全生产管理文件,通过标准化建设形成化工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譬如,我们创新实施的承包商队伍入区安全准入制度,通过采取安全审查、培训等方式提高准入门槛,确保了园区安全运营。”谈学良说。
其次,要明确责任主体。企业是责任主体,园区要通过多种手段督促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据记者了解,很多园区通过与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方式来落实责任。
再次,要有强有力的监管体系。目前,很多园区都建立有特色的监管体系。比如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安全监管体系,包括建立安全管理机制、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强化安全教育和四级监管体系。上海化工区则建立了“每周例会、联合检查、综合演练、三级指挥”的监管机制。
“最关键的是要摸清家底。要对重点企业进行排查,摸清风险源,搞好风险评估工作。这是做好安全建设的基础工作。”刘贻华说。硬件方面,园区需要具备一套安全事故解决方案,这其中既包括园区应急响应体系、大气检测体系,水污染监测体系、事故池、安全闸口等。刘贻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园区已经开始陆续投资建设硬件系统。以园区应急响应体系为例,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至少已有20家化工园区建立了园区应急相应体系,还有一些园区正在规划建设这一体系。
记者从南京化工区了解到,该园区建立的应急响应中心系统,集信息收集、传输、反馈、道路视频监控、重大危险源监控、公用生产调度实时数据监控、环境风险源及园区环境质量监控、区内水环境监控,事故灾害预警、事故接处警、调度指挥、处置于一体。可实现以下五大功能:安全环保事故预警与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企业安全、环保数据的日常管理;园区公用工程集中监控管理;公共区域管线数字化管理;公共区域与企业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
搞好安全建设规划也很重要。刘贻华说,过去园区规划中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涉及一些安全风险内容,并没有专门的安全评价,这一情况现在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2012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原则上应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科学评估园区安全风险,提出消除、降低或控制安全风险的对策措施,并将该方案报园区主管部门备案。已建成投用的园区每5年要开展一次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
“国家重视无疑会促进园区安全水平提升。园区安全工作能否做好,我认为关键在于意识,随着经济发展从追求GDP到追求质量的转变,国内园区的安全建设也会越来越好的。”刘贻华说。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