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欧盟近日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或将对中国产太阳能板施以重税,以保护欧洲生产商。这将令中国今年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骤降,多家机构预测降幅将达80%左右;同时将令中国光伏产业整个链条上的企业成本优势丧失殆尽,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光伏业面临“冰冻”
中投顾问分析师任浩宁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来自欧盟的负面影响“近乎毁灭”。首先,中国光伏企业对欧贸易额将出现骤降,2012年中国对欧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为210亿欧元,一旦被施以重税,初步估计高昂的出口成本将使对欧贸易额骤降7到8成;此外,由于欧盟市场占据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份额的70%以上,国内光伏行业的市场结构将面临巨变,短期遭遇“冰冻”在所难免。整体来看,光伏企业生存环境将会出现急剧恶化。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疲态尽显。尽管多晶硅、硅片、电池及组件产量仍然位居世界首位,但增长幅度明显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7.1万吨,同比下降15.5%;硅片产能超过40GW,产量达到28GW,同比增长16.7%;组件产量23GW,同比增长9.5%,增幅比2011年下降90.5个百分点;全年太阳能电池出口额127.9亿美元,同比下降43.6%。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主要因为四大核心弊病:产能过剩严重,技术基础及新技术储备不足,海外市场的依存度高而国内市场尚未成形,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纷争不断。中投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多晶硅行业整体开工率不足25%,光伏产业链上,无论大小,绝大部分企业产能处于停工状态。
或明年结束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来多晶硅价格出现企稳,部分光伏企业1季度现开工复苏迹象,光伏设备制造商除已签订的设备旧合同继续执行外,新的合同也开始签订,库存设备消化稍有提速,部分制造商销售收入同比出现增长。因此,此前曾有分析人士认为,光伏产业在市场引导下,今年将逐渐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大部分光伏设备制造商将在3季度走出低谷。
但任浩宁提醒说,新开工生产线较光伏产业整体产能而言比例极小,且一旦面临“双反”税率的实施而导致成本优势丧尽,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将再次变成现实。
而科技部日前刚刚结束的光伏产业调研也印证了行业困境。结果显示,2012年下半年至今,受国内大型光伏企业破产倒闭的影响,光伏公司融资极其困难。一些新进入的企业还来不及投产,就被迫关停。即使处境稍好的个别企业,开工率也不足80%,没有利润,勉强保持现金流不断裂。
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近80%的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又将超过90%的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出口到国外去,产业极大地受制于国外市场。对于光伏未来的发展,业内普遍寄希望于国内市场的启动和多晶硅双反的反制。
但任浩宁对此并不乐观,他说:“光伏下乡等政策出台时机偏晚,而商务部的反制调查也偏向被动,只是视欧盟措施而后动。整个光伏产业必须面临一轮彻底的淘汰,令所有的落后产能全部出清并退出,产业本身才能浴火重生。而产业洗牌周期至少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后。”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研究院江平则表示,光伏企业要应对“寒冬”,上游制造企业要发展壮大,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下游应用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集成能力,开拓新的市场。整体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最佳洗牌周期。至于洗牌何时结束,还有赖于政府和市场等诸多因素。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