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审计署5月10日发布的几家央企审计报告中,提及华能集团在执行国家政策存在的问题时称:华能集团在2008年至2009年间,建设和收购了2个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煤制甲醇项目,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投资37.75亿元。
这让之前喧嚣的煤化工开工潮再次回到公众视野。2008年起,国内甲醇产量已经开始出现过剩势头,煤制甲醇被国家产业政策归为限制类。延续到2011年,因为煤化工项目遍地开花,发改委踩了刹车,对项目准入实行较高门槛,并进行核准。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须报经发改委核准。
但如今,甲醇总体产能依然过大,煤化工已向煤制气、煤制油以及下游化工产业链延伸。今年3月份10个煤化工项目获得“路条”,其中5个是煤制天然气项目,4个属于煤制烯烃项目,1个煤制油项目,还被认为煤化工将重启。不过相比2011年,形势已经有变化。
首先,新疆煤炭崛起。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增长迅速,几年时间年产量就超过1亿吨。但是新疆煤炭外运不便,在水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就地转化是不错的选择。所以,新疆布置了很多煤化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煤制气的规划产量已经超过1000亿立方米。
其次,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价格持续下滑,煤炭企业需要新的增长点。当然,煤化工不一定是增长点,处理不好可能是陷阱,但煤化工产品链条长,工艺路线多样,提供了诸多可能性,煤价下滑也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第三,煤炭是我国第一大常规能源,供应一次能源70%~80%的量。丰富煤炭储量和开采量保障了能源安全,煤化工能提升煤炭附加值,还能促进煤炭行业结构升级。
第四,清洁能源应用的迫切性。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国家层面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决心坚定,而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的化石能源已经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首选。煤炭企业、石化企业和能源企业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此外,审批权的变化和企业的动机也有变化。
新疆在一些项目的审批权上已经享有较大的自主性,示范区和项目都已经成规模,问题在于水资源和环境约束。煤制气的运输和市场前景已经非常明确,只待按照管道建设的进度施工即可。
宁夏则在化工领域发力,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煤化工也有集聚的趋势。目前主要的煤化工项目都在新疆、宁夏,以及内蒙古。都是煤炭资源集中的地方,限制则在水资源和环境约束。
一位地方官员称,煤化工行业并不是所有产业都需国家发改委核准,有一些地方有权核准,有些只需备案就行。所以煤化工行业的项目,远不止核准的那些。
在新一轮政府简政放权中,很多涉及能源的审批权或将下放,也给煤化工带来新的生机。企业则从一开始,就站在自己的角度,“煤化工成不成,也先圈煤炭资源”,资源在手单个项目风险并不高。
不过,上述都是相对好的一面。国企的思路则相对不同,如上述华能的举动,在产能过剩期开建国家产业限制的项目,又有银行贷款的优势,经济风险较大。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