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化学品,为美丽化工添彩

   2013-05-16 中国化工报李闻芝

368


在日常生活中,小到洗涤剂、化妆品,大到汽车、高铁,都离不开化学品。(CFP 供图) 
 

  就在今天,“美丽化工——重塑行业形象,改善公众认知”大型专题宣传活动在京拉开帷幕。这项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到,在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贡献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然而,近些年频发的化学品误用和滥用事件,给公众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对化学品的偏见和误解,也让这个原本为生活增色添彩的行业黯然失色。


  如何真正治愈人们心理上的“恐化症”?如何真正做到让化学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如何真正让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美丽”二字?完善化学品监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监管难度越来越大


  在对业内人士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化学品监管工作在中国是个难题”。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认识?首先,就化学品本身而言,许多品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殊性质。这样的产品,需要异常严格的监管措施来保障它们的安全使用。其次,绝大多数化学品是作为基础原材料被使用的,许多产品的产业链长,中间环节多,应用领域广,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可能被疏忽的安全隐患。再次,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薄弱。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处长蒋健曾表示,目前我国已具备4.5万种化学品的生产能力,每年还要进口1万多种化学品,新物质每年的申报量也达到上百种。在这5万多种化学品中,许多品种对人类和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与此同时,我国化学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达十几万家。要管理好规模如此庞大的产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对于政府部门是一个难题。与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化学品监管法规出台速度和监管水平,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的速度,化学品的测试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缺乏,也给法规的有效执行造成阻碍。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一份名为《全球化学品展望》的报告。报告称,由于化学品管理不善导致了全球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这些损失大部分不是由制造商或供应链上相关责任人来承担的,而是由社会福利机构或个人承担,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健康负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的供应链以及新的化合物的诞生,都增加了发生工业事故的危险。


  针对目前的现状,最近几年,国际上采取了重大行动,不断加强安全无害管理化学品的能力。比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提出了《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和《危险化学品和废物公约》,为健全化学品管理提供了强制性和自愿性的框架。


  近些年,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工信部、环保部、安监总局、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危化品管理等多个领域。


  “但是,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更多针对的是那些毒性强、危害大的品种。相对而言,那些毒性不大的普通化学品监管,却成了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看到,近些年出问题的,恰恰是那些被人忽视的一般化学品,比如三聚氰胺、塑化剂等。但这些产品的滥用和误用,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伤害,也大大损害了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强调,“对一般化学品的监管,正成为化学品监管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上,与会代表就化学品监管进行了交流。(本报记者 张育 摄)


 
  社会责任不可或缺


  对于一般化学品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中国石化联合会专家、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顾觉生认为,无论是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还是对一般化学品的监管,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生产企业在产品监管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家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良知是做好产品监管的前提。“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习惯于被监管,而不是主动去合规。因此,推行责任关怀理念,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良知,是确保化学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法律法规只是基本要求,而企业应自觉实施比法规更严格的标准。如果这样的理念能从学校教育抓起,相信若干年后,经过多方努力,情况会有所改善。”顾觉生说。


  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化学品策略和健康领导组联席主席彭瑞国则建议,中国企业要加强安全意识,特别是在文化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他认为,应改善中国人文化中的安全意识薄弱问题,这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就可见一斑。类似的情况,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同样存在。“我到一些合作伙伴那里考察,他们会拿给我一堆文件,文件内容很丰富,也很规范。但到了生产现场,我看到的实际情况与书面文件是完全脱钩的,他们并没有在操作层面真正贯彻执行责任关怀的理念。中国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后,是停下来认真思考产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时候了。我希望中国的企业变得更有责任感,这样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彭瑞国说。


  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企业责任心的增强和责任感的建立,与我国的化学品管理制度有直接关系。我国目前采取的监管制度是许可管理制度和登记管理方式,是从上至下的,是政府对企业提出要求,而较少鼓励和推动企业自愿参与化学品安全管理。这造成许多国内企业把化学品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看成国家的要求,看成自己不得不做的事,而不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管理制度是自下而上的,由企业主动向管理机构提交化学品危险性及风险评估的测试结果,并鉴别其危害性。企业还要主动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签管理,向客户和公众告知化学品的危险性和风险信息,公示风险发生时相应的处置方案。这样的管理模式,将化学品监管的大部分责任落实在了企业肩上,企业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责任感的建立,还要靠“传帮带”。梅赛尼斯亚太有限公司总裁麦西蒙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大企业在责任关怀理念的推广和传递上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要自己做好责任关怀,还要通过产业链将这一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将最佳实践经验与合作伙伴分享,让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更加安全。这样做也许短期内会使我们损失一些利益,但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营,带给我们的是长期的回报和良好的公众形象。所以,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很慎重,我们从一开始就和他们谈论责任关怀,希望他们共同参与其中。我们的供应商名单不长,但我们的合作关系却非常稳定。”

 


为强化安全管理,鲁南化工公司近日进行了一次应急演练。(李楠楠 摄)

  完善体系迫在眉睫


  当然,要想让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一直处于安全可控的环境,仅靠企业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远远不够。从中国国情看,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的法规管理体系,以及产品开发与安全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对于做好产品监管至关重要。


  在法规管理体系方面,不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中国对于化学品监管的法规不是少了,而是太多。每年,不同的管理部门都会出台不同的法规,企业要花很多精力去合规,向有关部门上报数据。而许多材料又是重复上报,给企业增加了额外负担。各个部门的规定之间,原则不清和相互冲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九龙治水’让我们无所适从。”

 
  据记者了解,针对企业的这种困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已经开始考虑对现行法规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和一个大的公开数据库。按国际化标准加强化学品的正确分类和生产、运输、使用环节中的准确标识,对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据蒋健介绍,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由工信部牵头的包括质检总局、安监总局、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卫生部等13个部委在内的联席会议制度。国内各相关部门在技术标准转化、数据信息采集、化学品分类研究、法规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也已开展了大量工作,我国的GHS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在技术体系方面,道康宁公司给了我们许多有益启示。


  道康宁的产品多达7000多种,而且多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日常用到的化妆品、洗涤剂、密封胶等都少不了该公司的产品。在回答“如何对数千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产品进行有效监管”这一问题时,道康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安全和法规事务部中国法规经理张晓表示:“这个问题既好回答,也难回答。道康宁的有机硅产品用途广、产品链长,下游用户有专业用户也有普通消费者。要做到有效监管,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挑战。道康宁的做法是,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工具,以此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负责、可持续。在产品研发伊始,研究人员就将产品的功能开发与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考虑,并对整个产业链上的产品预期用途进行管理。产品开发成功后,道康宁会对所有产品的风险数据进行收集和表征,并将信息公布在网站上,让所有相关方都可以方便地了解产品信息,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从而避免误用和滥用。”


由于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品众多、企业分散,监管难度较大。图为一家化企的生产库区。(许婵 摄)
 
为了做好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工作,晋煤晋丰公司仓管实行在线监测。(许婵 摄)


日前,江苏连云港市安监局组织专家深入多家化工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特约记者 刘平昌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