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重塑行业形象集结号

   2013-05-21 中国化工报郁红 杨晓宇 张育 刘凯

193

    编者按  5月16日,以“重塑行业形象,改善公众认知”为主题的“美丽化工”大型专题宣传活动在京启动,吹响了重塑行业形象的集结号。此次活动不仅开各方交流之先河,呼吁建立真诚互信的舆论环境,而且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完善自我、重在沟通、践行绿色化工等的高要求。正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表示:“这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以大勇气解疑释惑、去浊还清,让人民群众了解化工、认知化工、重塑化工形象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以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传统产能过剩、创造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少民众“谈化色变”。如何解决石油和化工行业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公众担忧?又该如何消除公众对化学工业产生的误解?为此,本版整理了此次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的发言,以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化工找出答案。

 


郝长江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建设美丽化工需多方共同努力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如果离开了现代化学工业,不但所有产业都会失去基础和配套,而且人们的衣食住行立刻就会倒退百年。我们不敢说化工强则国家一定强,但毫无疑问,化工不强,国家肯定不强。发展化学工业这个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化学工业就遭遇了一些尴尬,有些地方和部分民众对化工项目表示疑虑甚至说“不”,使得行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我认为,解脱这种窘境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进一步全面强化整个化学工业在安全、环保和健康方面的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要先做到无懈可击;另一个就是加强行业与社会的沟通,让民众了解化工,尤其是了解化工企业在安全、环保、健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持续的努力。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中国化工报社推出以“重塑行业形象,改善公众认知”为主体的“美丽化工”大型专题宣传活动。活动的主旨就是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环保、健康工作,在民众和行业之间搭建顺畅沟通的桥梁。


    而重塑行业形象、改善公众认知、建设美丽化工,是一项需要全行业参与、全社会支持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需要广大业内企业的积极参与,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广大公众和媒体理解与配合。这项工作做好了,受益的也将是整个行业、全体企业,同时还包括整个社会、全体公民。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具体到石油和化工行业就是建设美丽化工。今天,让我们所有人共同行动起来,承担起作为一个化工人、社会人的责任,为塑造一个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勇担责任、和谐共生的石油和化工行业新形象而不懈努力。

 


王基铭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王基铭:化工企业需有所作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化工大国。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化工行业是资源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也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布局尚不合理,安全环保隐患突出;原油、天然气、硫资源等大宗原料对外依存度高;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固总量分别居全国工业行业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均位居全国工业行业前列;部分企业“三废”治理不达标,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环境保护、有序发展、造福民生、回馈社会、保持生态平衡是我们共同应尽的责任。为此,我建议:一是企业作为主体,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全行业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要认真守法,安全、清洁生产,自觉减少排污量;此外还要经常倾听和重视社会和周边社区的意见,融入社会和社区,成为社会的好公民,社区的好邻居、好伙伴。二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广实用节能减排等环保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三是根据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制定好本企业长远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优胜劣汰。四是加强企业能源、环保管理和人才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开发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端产品,大力培养一批精通能源和环境管理的人才。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继续支持化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客观、公开的生存环境,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严格化工行业的准入标准,支持化工基地的合理布局,加强示范企业和园区建设;提供配套鼓励机制和措施,鼓励企业对资源实行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等。


 


张康明


    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主席张康明:开放透明赢取公众信任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发达国家的化工企业与社会相处的经验,即“责任关怀与公众开放日”,这是AICM着重推广的两个的项目,它们已经成为国际化工品制造商协会会员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实践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与利益攸关方的重要工具。


    在两个星期前,AICM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作为化学协会国际理事会的观察员,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一系列责任关怀的活动,其中包括全球责任关怀领导小组会议、ICCA指导委员会会议以及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等三个会议。会议期间,行业领袖们探讨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责任关怀。这些会议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不断地提升整个行业责任关怀的水平,希望化工行业在不断提升安全、环保、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周边居民的安全,并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


    此前的2008年,AICM还发起了责任关怀北京宣言,截至目前,已有40家会员签署该宣言,我们积极同中国的行业协会和企业一起分享责任关怀理念,并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向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加以推广。这个宣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举办公众开放日,向周边社区、邻居公司、政府、各个家庭等推广这样的实践。我们开放自己的生产基地,让周边跟我们相关联的利益方参观厂区。开放日首次在张家港举办,随后在上海、南京已连续举办4年,开放了6个地区超过20家工厂,接待了超过2000名的公众,有效地促进我们与公众的沟通,并建立起了双向沟通的渠道。


    今年,AICM还推出了第二届校园视频设计大赛,这次活动与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通过邀请学生们创作解读化学理念和分享化学创新的视频,向整个社会传播化学的创新和贡献,其创新之外在于由AICM会员与学生团队共同创作视频,不仅希望年轻一代未来能在化工行业作出突出的贡献,更希望能通过他们来影响周边的社区。


    得到公众信任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开放和透明的心态,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化工行业一定能够得到公众的信任。

 

 


谭天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发展绿色化工是必由之路


    我理解的美丽化工这个主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勇担责任、造福社会、健康文明、可持续发展。未来化工将更加注重通过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途径制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合成我们可持续的未来。


    化工是人类衣食住行、健康和生活的重要支撑。从1900年到2000年的100年间,化工领域合成或者分离出来的物质从55万种增加到2340万种,可以说目前社会上日常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工业。


    首先是衣,一件精致的服装离不开化学工业制造出来各种纤维,同时服装色彩又离不开化学工业生产的染料。食,粮食、瓜果蔬菜产量大幅度提高,而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工品功不可没。住,在建筑领域,建材是化工产品重要领域,比如塑料管材、门窗、铺地材料、门窗各种涂料等也离不开化学工业。行,现在用于代步各种交通工具,比如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都需要汽油、柴油等燃料,防冻剂和润滑剂等各种添加剂,还有轮胎也都离不开化学工业。


    绿色化工是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化学工业是唯一能够产生新物质的科学,从这一点来说,它同时也在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促进环境和谐、社会人类协调发展的责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往也说,我们的化学工业产生了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化学工业现在发展的趋势由绿色化学工业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化工完全可以成为低碳、绿色的环保产业。大家可能往往想到的是化工产生的一些污染物,而我们的绿色化工又可以是节能减排一个重要行业。绿色化工重要的法则就是原子经济性法则,也就是说通过新的手段,将化学工业中物质中每一个原子充分利用,不但利用原料,还能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原子,同时加工成环境友好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产品。


         


 杨振忠


  

    中国化学会秘书长杨振忠:可持续发展是核心


    化学是一门基础核心学科,是创造新物质和实现物质转化的核心学科,充满了无限的魅力。百年化学在创造奇妙新物质方面,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开启物质世界取之不尽资源宝库,已经成了重要的手段。同时,化学又是一门能够与其他领域、学科高度交叉的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与化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化学工业面临学科吸引力不强、公众形象不佳等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要说,这不是化学的错误,也不是化学工业的错误,这更不是化学品的错误。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去年有一位名人在电视栏目中当着公众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从来不使用含有化学物质的东西,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心情非常复杂。这也更加坚定化学工业者有更大的责任、有更大的勇气、有更大的毅力帮助社会更加正确全面理解和应用化学,更加努力地思考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和谐地与人类文明和环境资源等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今日的化学和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其核心的主题,这要求国家更加放远眼光,应该把安全和环境放在首位,更加要求国家有关的部门加强立法和监督,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的遏制。最重要的是,对于化学和化学工业者而言,应该更加自觉地从源头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时时刻刻把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放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中。让未来的化学,让未来的化学工业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这些从事化学工业者们更加自豪。


     


  赵海涛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海涛:打造美丽化工化企义不容辞


    长期以来,化工行业的同仁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一致,努力促进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化学工业的特殊性,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公众沟通不畅等诸多因素,一些人谈化色变,一些项目屡遭公众质疑。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举办“美丽化工”大型宣传活动,显得非常必要,也尤为重要。建设美丽中国,化工行业责无旁贷;打造美丽化工,化工企业义不容辞。


    延长石油作为能源化工企业,始终秉持感恩自然、低碳延长理念,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坚持不懈打造美丽延长。


    长期以来,延长石油努力保护环境,实行绿色低碳发展。“十一五”以来,延长石油累积环保投入超过70亿元;建成投产40多个油田采出水处理项目和3.47万个清洁文明井场,植树1亿多株,种草7万亩,绿化油区道路1.56万公里,实现油田采出水零排放;建成原油和成品油管线2000公里,实现油品安全低碳运输;建成干气脱硫、硫黄回收、碱渣处理等20多个炼化环保项目,实现炼厂污水达标排放。 


    企业还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实行循环发展。延长石油结合陕北资源禀赋和企业自身特点,确立了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利用产业战略,正在开辟一条我国石化产品原料多元化和资源清洁高效转化的新途径。这一产业战略的实施,有效实现多种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企业已启动实施5大资源综合利用化工园区建设,初步完成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延长石油集团靖边园区项目被列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项目和陕西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此外,企业还长期坚持科技引领,实行创新发展。


    建设美丽化工,宣传美丽化工,延长石油义不容辞。我们将继续发挥大型企业的表率作用,坚定不移的走资源高效开发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金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积极推进责任关怀


    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是非常大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很多都是石化企业。西方大国都是化工大国,最近由于美国发现大量页岩气,美国还要加速发展化工,如果这时候我们自废武功,将来就不可想象了。韩国、新加坡等这些国家从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跃变成发达国家,靠的跳板就是化工,这些国家都是通过发展化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面对当前行业的一些问题,我们的对策不是逃离化工,而是要建立绿色生态化工。虽然建立绿色生态化工有难度、有挑战,但是有意义。未来,人类社会将要进入资源短缺、能源短缺时代,这些短缺只有靠循环经济来解决,而循环经济靠化工,新能源也是靠化工的,环境治理更是靠化工,所以未来50年、100年的发展都是依托分子和超分子水平上的重组,以化学生物学为基础的产业是我们的未来。


    为什么现在老百姓对化工行业有质疑呢?我觉得主要原因一是有一些企业比较落后,规模很小,没有财力做治理,无良的企业偷排,这是很大的问题;二是错误使用化学品,比如三聚氰胺本来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想不到竟然添加到牛奶里;三就是一些舆论误导。

 
    其实,化工企业和产品完全可以和人类和谐相处,而一些恐惧主要是公众不了解,或有些企业不规范运行所造成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我们的企业应该改掉一些毛病,提倡企业推进责任关怀。首先要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化工企业要给公众了解你的机会,应该定一个时间,敞开大门,请公众了解你的企业,实施群众代表监督权。社区、园区代表定期监督,并定期进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产业园区应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介绍新的方法和制度,监督企业的环保投资和运行,要有淘汰的机制,假如企业技术不好,我们应该有权力要求它淘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