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煜征:“医生救人,我救的是井”

   2013-05-21 中华石化网记者张晗 通讯员孟子阳

96

/img/news/201303/2013052210180713.jpg
图为陶煜征(右一)在检查液压钳。 吴宪光 摄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作业三大队大队长陶煜征称自己的职业是“油井外科医生”。问起缘由,陶煜征解释道:“干的同样是救死扶伤的活儿,只不过医生救人,我救的是井。”1991年至今22个年头的大修生涯和千余口大修井的历练,使陶煜征的“从医资格”由实习技术员晋级为高级工程师。

陶煜征每天非常忙碌,早6时30分开生产例会,上午跑井场,下午4时30分开技术交底会,晚上上井进行夜查,过着“家—单位—井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值班车司机范世刚说:“陶煜征不在井上,就是在去井场的路上”。

陶煜征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每口大修井的病征、治疗方案和术后效果,哪口井用什么方法修复后实现高产,哪口井修复后效果不佳如何解决,一一记录在案。

2012年3月16日,一名重病缠身的患者——欢13-22-16井,正静静地等待着新生。经过初步诊断,这口井的井内压裂管柱被沙埋,患有“机械性肠梗阻”。作业三大队决定对这口井进行疏通,采取解卡、打捞措施。尽管准备非常充分,但由于落物和管柱相互“抱”得太紧,分开它们很是费劲。当第5根管柱上提至井口200米时,突然出现负荷异常。D08253队队长郭金会一脸愁云:难道井内有小件落物,夹在了管柱与套管之间?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可管柱依旧卡在距井口200米处,纹丝不动。万般无奈,郭金会只好拨通了陶煜征的电话。

接到电话,陶煜征很快赶到现场。听完汇报后,他掏出笔记本一边仔细翻阅一边认真思索。陶煜征说:“我分析可能是井上部有壁厚套管,大扭矩倒扣作业使得落物的管柱末端已胀成喇叭口,上提至壁厚套管部位时就会被卡住。咱们把这段壁厚套管倒出来看看!”郭金会顿时感到茅塞顿开,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第三次尝试。倒扣套管,起出卡点段一看,罪魁祸首果然是壁厚套管,问题迎刃而解。

“患者”术后恢复程度最令陶煜征牵挂。他说:“我最感到自豪的是1992年大修冷-82井,挤灰封堵效果非常好,修井后达到日产油100吨。”

随着辽河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年事渐高”,健康状况逐渐变差,大修工作量越来越多。一次完美的大修作业,往往能使一口濒临死亡的枯井起死回生,重焕青春。

欢2-13-2216井因为钻井时钻遇高压水层,完井后固井质量差,被宣判了“死刑”。看着曾经无限风光的高产井突然变得奄奄一息,欢喜岭采油厂领导很是惋惜。

主管修井作业的副厂长王家暖把这场“大手术”交给了陶煜征。陶煜征立即召集手下得力干将开展技术攻关,化验分析地层水成分参数,决定采用新技术——水泥承留器工具进行挤灰,最终水窜被有效治理,既治标又治本,油井恢复投产的第一天日产油就达30吨。

走上大队长岗位后,“陶医生”有时忙得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但他总能在“战友们”生日那天,送去一份惊喜。2011年大年初四,欢2-19-307井正在进行取换套管作业,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程组组长朱国良连续驻井两天两夜,初四这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陶煜征特意起了个大早,精心挑选了生日蛋糕送到正在井场的朱国良手中。“这个生日令我终生难忘,每次回想起来心里总是暖暖的。”朱国良说。

近几年,在陶煜征的带领下,作业三大队不断大踏步前进,修井成功率90%、措施有效率94%,交井一次合格率100%。陶煜征这位“油井外科医生”为油井恢复青春挥洒了智慧和汗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