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工业基地在转型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接续。图为天津碱厂新区的联碱装置。
编者按 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规划》范围是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和2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市辖区,涉及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不少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现实困难。业内普遍认为,《规划》出台之后,这些困难有望得到解决,老工业基地将焕发青春。
在此背景下,本版分上下两篇刊发关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专题报道,就老工业基地特别是其中化工产业的调整、改造、创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充分用好资源禀赋
当初,国内老工业基地建设时,国家考虑到资源等因素,将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选在了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因资源而建项目,是国内不少老工业基地、老化工企业得以形成的物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好资源,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另一重要抓手。
《规划》指出,当前一些老工业基地金属矿、煤炭、油气等资源储量依然较大,仍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但是,普遍而言,老工业基地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总体能耗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60%以上的老工业城市能耗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依托已有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规划》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明确要求。
据记者了解,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分布着34个老工业基地。西部老工业基地普遍存在资源消耗量高的情况,这也成为各地为谋求转型正着重思考的问题。宁夏石嘴山是典型的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的资源型城市。石嘴山盛产的太西煤有“三低”(低灰、低硫、低磷)、“六高”(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高机械强度)的特点,可谓国内优质煤之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上个世纪末,随着煤炭资源趋于枯竭和产业政策调整,石嘴山的一些老工矿企业陷入了困境,城市经济一度跌入低谷。
《规划》出台后不久,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董锁成作了《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专题报告,以此帮助全市干部职工全面理解《规划》的建设内容。眼下,神华宁煤集团太西循环经济炭基产业园区就坐落在石嘴山。该园区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太西煤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环境,受到了宁夏自治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地处中部地区的河南平顶山同样如此。该市被称为“煤城”,拥有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这个依资源而立、因资源而兴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曾一度受煤炭产业制约,致使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发展建设也落在了后面。走循环经济之路、用好每一块煤,成为该市破解发展难题的最优路径。近年来,该市坚持把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转型方式,以平煤神马集团煤盐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呈良好发展态势。
湖南衡阳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其突出的资源优势是埋藏在东北郊一带的120多亿吨岩盐。当地丰富的资源,吸引了许多外商前来投资。2004年,香港建滔化工集团公司投资2.3亿元,兴建了年产6万吨离子膜烧碱和8万吨双氧水工程项目。随后,该公司再次投资5.6亿元建设新项目。目前,衡阳已经成为中南地区的大型氯碱生产基地。然而,这只是资源利用的第一步。随着氯碱项目的不断做大,围绕资源深加工,项目周围迅速聚集了以氯碱为原料的化工加工企业和关联产业项目,实现了原料产品的就地加工升值,形成了盐卤与精细化工上下游企业相得益彰的产业链。
位于老工业基地山西阳泉的阳煤集团,近年来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积极进军煤化工。公司下属丰喜肥业新绛分公司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对合成氨装置进行了改造。图为公司员工正在制作高位槽。
依托原有工业基础
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是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其中,化工产业是发展重点。这些老基地工业基础雄厚,资产存量大,产业规模大,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年过去,相当多的老工业基地目前正面临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急需调整改造。
然而,老工业基地要转型,并非要全盘否定以前的发展轨迹,反而要坚持一个首要原则:延伸传统优势。
据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介绍,全国共有地级以上老工业城市120个,国土面积总计179.4万平方千米,人口规模5.7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9.2%。
这些老工业基地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工业基础相当雄厚。上个世纪中叶,为迅速在一穷二白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建起一个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我国以行政计划动员的力量,举全国之力,推行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重型装备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兵器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资本密集的企业,建在了现在的老工业基地。这些大规模投资,使得老基地的工业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居于全国前列,特别是化学工业水平。
而今,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不能丢掉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依托工业基础、加快工业强市,是当前很多老工业基地共同的理念。
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例,“一五”时期成立的吉林化工建设公司,是当地重化工业的标志性企业。该企业是以“三大化”(染料厂、化肥厂、电石厂)为依托而组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化工基地。现在,企业几经更新,已发展成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规模更大,多项技术全国领先。步入吉化化肥厂区大门,一个四五米高、十五六米长的大机器立刻映入眼帘,它是1957年建厂时我国从苏联引进的12台压缩机之一。作为历史的见证,与它相对的是生产区全新的合成氨车间。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该淘汰的淘汰、该发展的发展,是吉化的转型路径。“我们的化肥厂不生产化肥,电石厂不生产电石,染料厂不生产染料。”吉化人这样直白的描述,表达着历史的厚重与企业的变迁。多年来,吉化仍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在全国有着重要的产业地位。
“一五”至“五五”期间,河南洛阳建设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单晶硅厂和炼油厂,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现在,洛阳的优势产业仍然留存着传统的影子。中石化洛阳石化公司作为一家集炼油、化工、化纤为一体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目前已形成千万吨炼油能力。“十二五”期间,该公司提出要积极推动18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的建设,实现企业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上发展。同时,洛阳还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优势,引进了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多晶铸锭—单晶硅—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洛阳已经具备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传统并不等于落后,很多老工业城市在面对原有工业基础时,都抱有这样的态度。《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也指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地位重要,拥有装备制造、军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聚集了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和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许多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大量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大量的熟练劳动力,相较国内其他地区而言雄厚的机械、装备制造能力,稠密的高等级交通网,都是老工业基地的宝贵财富,是其实现转型的重要基础。
《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规划范围分布图。
优化布局产业集群
“一五”时期,考虑到多种因素,国家将一些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建在了中西部地区;将一些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精密仪器制造企业、造船企业等建在了东北三省。从资源到重点项目再到配套产业,目前国内老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这是它们的又一传统优势。
记者了解到,当前很多城市正在加大调整力度,依托现有优势,在基地周边配套发展化工装备制造。思路似乎还是当年的思路,内涵却丰富了。
克拉玛依市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建设国内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是这个城市的目标。当地政府正围绕克拉玛依产油炼油基础,规划克拉玛依石化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三条化工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天然气化工产业链、油田轻烯深加工产业链。同时,该市不断加快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步伐,已成功引进上海宝山钢铁股份公司、宝鸡石油钢管公司、江苏金石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端制造项目入驻,机械制造业务已呈现集群、快速、高端的局面。
四川德阳的招牌产业是磷化工,该市也是天然气化工的老基地。在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后,该市正式提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重大装备、化工等产业集群。目前,该市正在加大磷矿资源整合力度,以磷资源的深加工利用为主线,以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为突破点,加快实现磷化工行业清洁化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阳有着强势的装备工业基础。依托这个基础,“德阳造”将继续装备全国,向千亿产业集群迅速靠拢。
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也是现实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老工业基地的很多化工企业当初选址都位于城市中心。城市的发展,让位于中心城区的老厂区颇为尴尬。《规划》将城市中心地带的老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改造作为重点内容,提出要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转移,实现新老城区的功能互补、合理分工。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区是老工业基地,也有个独一无二的特殊性——这个区云集着甘肃省委省政府、兰州市委市政府、甘肃省军区等重要机关单位,土地资源稀缺。为化解工业基础与城镇化改造之间的矛盾,兰州市去年发布《兰州市“十二五”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规划》,兰石厂的搬迁工程被写入其中。而兰石厂的目的地,正是当前兰州市正大力建设的以石化、装备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兰州新区。
《规划》中明确的“绿色发展”原则,则让老工业基地建设新的产业集群有了切入点。
甘肃金昌是一个资源型工矿城市,实现产业接续发展面临着环保考验。几年前,该市在规划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时,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异议:河西堡镇大工业聚集,污染日益严重,再加上一个化工园区,污染岂不是更严重?
而循环经济给了这些有疑虑的人一个答案。目前,该市已经建起颇具特色的“金昌模式”,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目前,全市“三酸两碱”齐全,硫、磷、氯碱、煤、氟五大化工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化工产品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目前,该市正在实施千万吨化工循环产业工程,力争“十二五”末化工产品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
产业集群如果发展好,还能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比如,中部地区有40个老工业城市,分布在中部6省,占城市总数的1/3,平均每省6~7个,大多为资源型城市和重化工业城市。因此,中部六省的城镇化水平除湖北外,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低很多。对此,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要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城镇化有机结合,对严重干扰城市发展的,应予搬迁,并通过新区建设带动城镇化进程。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不少老工业基地将化工企业整体搬迁至园区。图为中盐红四方公司位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合成氨装置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