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池州和山东济南相继爆出的劣质油事件,不仅使成千上万辆汽车受损,更让成品油质量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由于劣质油都来源于同一个贸易商——济南中化工,“山东油”广受质疑,最受伤的当属山东地方炼油企业。
经合肥、池州两地工商部门证实,两加油站所售劣质汽油系济南中化工提供,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仅合肥、池州两地就有近百吨不合格汽油,导致至少4000辆机动车受损,赔偿预计超1000万元,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还无法计算。眼下,消费者纷纷去找加油站算账,加油站则等着贸易商济南中化工给说法。
相比之下,在劣质油风波中受损最大的并非广大车主和加油站老板,而是数量众多的地炼企业。处于劣质油事件中心的济南中化工是中国化工集团的下属企业,负责销售中国化工集团下属炼油厂和其他渠道采购的油品。虽然目前问题油到底出自哪个炼厂并未查清,而且有可能是在流通环节遭到调混,但山东当地的炼油企业却因此而利益和形象集体受损,辛辛苦苦建立的“山东油”市场受到严重打击。
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约占全国地炼的60%,地炼企业数量众多,价格相对低,因此许多外省的贸易商都选择进“山东油”。而自从劣质油事件出现后,“山东油”品牌信誉大打折扣,许多外省贸易商对山东油品持怀疑观望态度,一时难以判定哪些企业的油品比较靠谱。目前,山东地炼企业生产的油品面临无价又无市的两难境地,加之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走低,库存压力加大,山东地炼行业开工率不足三成。
此外,除去“两桶油”,其余炼厂无油可炼问题再次浮出水面。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原油进口配额,地方炼厂都主要以炼制进口燃料油为主,有的炼厂不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陷入巨额亏损。
炼厂以燃料油为原料,油品质量就相对差一些。因此,在山东地炼过亿吨的产能背后,一直存在油品质量的尴尬。虽然21家地炼企业经过一次技改升级后能生产国三汽油,但生产国二汽油的地炼企业数量更多。此次劣质油事故无疑是对地炼企业成品油质量的提升之路,并非一朝一夕可成。而此次事件对“山东油”造成的影响,更需要企业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流通监管来挽回。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