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内竞相上马二甲醚 产能扩张唱响“楚歌”

   2011-05-13 石油石油

91

      中国石油网消息:在我国油气资源逐步减少、能源安全更加突出、能源结构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煤为原料生产醇醚燃料,发展高效洁净能源,实施石油(液化石油气、柴油)替代战略,缓解石油供求矛盾,是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但也必须警惕化工产业一拥而上随之而来的产业风险。

  省内二甲醚项目接踵而至

  4月的中博会上,湖北三宁化工与山西晋煤集团敲定:投资58亿元新上年产100万吨二甲醚项目。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称,二甲醚是柴油的主要替代燃料,项目建成后,三宁有望一举跨入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去年8月,大冶市浩然公司投资1亿元筹建年产10万吨二甲醚工业项目……

  今年6月,天茂集团的年产20万吨二甲醚新生产线即将投产,且“十一五”期间,最终达到年产100万吨二甲醚。“去年4月,我们10万吨二甲醚项目投产时,规模在华中首屈一指。”天茂集团副书记吴时严介绍,近年来,阳新、大冶、潜江、枝江等地化工企业竞相改建、新建二甲醚生产线,2-3年内全国年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

  产能扩张快消化却放慢

  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中国启动替代能源战略。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作为替代柴油及民用燃料的二甲醚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仅3万余吨/年,2006年末升至79万吨/年。进入2007年,各地二甲醚投资项目层出不穷,截至二季度产能快速增至146万吨/年。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近期河北凯跃100万吨、河南义马20万吨、湖北天茂20万吨等项目的陆续投产,今年国内二甲醚的有效产能将达到5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国二甲醚的产能将超过1580万吨。

  如此巨大的产能如何消化?二甲醚的传统应用主要集中在溶剂、气雾剂及制冷剂等方面,但年需求量始终未突破2万吨。2005年以后,随着液化石油气价格飙升和国内资源短缺,二甲醚开始批量用于民用燃气。尤其是《城市燃气用二甲醚》标准自去年10月1日实施后,推动二甲醚需求量大幅增加。

  天茂集团负责人说,二甲醚通过槽罐车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按25%的比例掺入液化石油气,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是一种新兴的替代能源产品。

  目前民用燃气占国内二甲醚消费总量的90%以上,一旦其推广应用在此领域“瘦身”,骤然放大的二甲醚产能如何消化,将是一个现实而棘手的问题。

  与此同时,二甲醚在汽车上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推广仍面临着加压配送体系建立、汽车改造、二甲醚车用燃料的规范和标准缺失等问题。武汉理工大学专家预测,至2010年国内车用燃料对二甲醚的需求也仅有20万吨,与巨大产能相比微不足道,实现二甲醚汽车的产业化尚需时日。

  甲醇价格左右二甲醚风险

  二甲醚的生产原料是甲醇,天然气和煤是甲醇较好的原料,但考虑我国“煤多、油少、天然气缺”的资源格局,煤甲醇产能约占76%,随着《天然气使用政策》的实施,天然气制甲醇已受到限制。今后新增的甲醇产能,将主要来自煤炭。预计到2010年,我国煤炭甲醇产量将占到甲醇总量的80%以上。煤炭价格将直接影响甲醇的成本和价格,继而波及二甲醚。

  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已经把同热值的石油与煤炭价格比由2007年初的4。93∶1拉高到7。51∶1,推动煤炭价格持续上扬,进而使煤炭甲醇出厂价达4000元。按1。41吨甲醇生产1吨二甲醚,加工成本200元,以及财务、运输等费用150元计算,二甲醚税前成本已超过5100元。

  甲醇价格上扬抬高了二甲醚生产成本。天茂集团人士介绍,今年二甲醚产品价格出现波动,近期为5900元-6000元/吨,利润也有所下降。

  有关人士表示,二甲醚利润由前两年最高时的1000元/吨,降至300元;企业若全部外购甲醇作原料,利润更是只有100元;少数企业因成本增加,利润微薄面临停产。

  因此谁拥有甲醇生产能力,谁就能掌控利润空间。据了解,天茂集团现有约7万吨甲醇生产线,远不能满足需求,扩大甲醇产能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随着产能的快速扩张,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二甲醚销售情况也不如去年火爆,二甲醚产业风险日益增加。

  2006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曾出台,规定“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这个规定不是障碍!”业内人士透露,100万吨的项目并不一定要一次性全部开工,可以分期进行,国内许多新上马二甲醚项目均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建设的。

  分析人士建议:上马二甲醚项目,企业若无资源、运输及配套产业链优势,应三思而后行,充分考虑新增产能消化、成本大幅提升、物流安全制约因素、甲醇资源争夺这四大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免遭受损失。

  链接

  二甲醚热效率高、燃烧完全、尾气无黑烟,其生产应用技术已成为世界能源、环境和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我国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将带动我国新一代汽车、电力和民用燃料工业的发展。二甲醚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其作为替代汽车燃料或民用燃料的市场前景广阔。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