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欧盟“双反”——拿什么拯救你,光伏企业?

   2013-06-24 中国化工报罗阿华 王雄伟 张一峰

121

  自欧盟委员会宣布从6月6日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内外压力不断加大。业内人士纷纷担心本就艰难的光伏产业因此雪上加霜,由此对新政的期盼更加热切。时隔一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六项措施,直指困扰行业的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似乎使困境中的企业看到了一丝希望。欧盟对华的“双反”措施会对国内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企业的日子现在过得到底怎么样?除了期盼政策支持,企业自身还需要做些什么?为此,本报对行业内的多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


  出口受阻
  “双反”损人不利己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2倍。2011年,国内光伏企业数为262家,而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日前在接受多家媒体参访时公开表示。

 

 

图为阳光能源有限公司锦州南山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 (特约记者 张一峰 摄)
 

  不仅产能过剩,上游领域的原料倾销也使国内企业雪上加霜。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自欧盟进口的多晶硅9286吨,同比增加了30.8%;但平均价格却仅为27.53美元/千克,同比下降了47.46%。据了解,欧盟多晶硅主要来自德国,其中,国际多晶硅巨头德国瓦克公司出口中国的多晶硅数量最多。目前,国内规模以上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多在30美元~40美元/千克,而国外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基本在20美元/千克以下。“现在我国已有的6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不到10家还在进行少量生产,剩下的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并且这一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王勃华如是说。


  顶着多个成员国的反对声,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大棒”还是落了地。据悉,目前福建省共有光伏及相关企业近200家,其中90%出口欧美等地,此次欧盟出台的高额反倾销税,给多家出口企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欧洲所生产的组件价格平均约每瓦0.65欧元,开征47.6%的惩罚性关税后,中国组件的价格会攀升至0.75欧元左右,而日本企业售价不过0.7欧元。这意味着,中国的产品将无价格优势。”福建南安光伏信息产业基地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担忧地说。

 

 

欧盟“双反”措施倒逼中国光伏企业挖掘内需。    (CFP供图)


  “我们企业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本来就只赚取少量加工费,利润率才6%左右,根本无法填平欧盟反倾销税,未来恐怕只能退出欧盟市场。”厦门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是福建省内较早从事光伏产品研发与推广的企业之一,产品包括太阳能蓄电池等,且七成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


  “江苏是国内光伏产业大省,省内多家企业是这起案件的最大受害者。”江苏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负责人介绍说,案件涉及省内企业100多家,金额近百亿美元。在7家强制应诉的企业中,江苏就占到了一半,包括尚德、天合、旺能以及晶澳在省内的关联企业。欧盟是这些企业的最大出口市场,此次“双反”调查无异于雪上加霜。


  作为案件强制应诉企业之一的天合光能新闻发言人范睿峰明确表示,欧盟的初裁不公平、不合理。“天合光能是集产品、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不存在倾销行为。”范睿峰说,从欧盟立案到强制应诉期间,公司一直和欧盟方面积极沟通,主动提供相关数据和事实,全力阻止立案。但如今,欧盟还是作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初裁决定。无论税率多少,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
 
  
  痛苦挣扎
  行业面临洗牌


  自美国对国内企业启动“双反”调查后,我国对美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12月的0.85亿美元。与美国相比,此次欧盟的“双反”波及面更广,目前国内大多数制造光伏组件的中小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大型企业也在大幅减产,不少企业还开始裁员,至于何时开工还很难说。

 

 

  受欧美“双反”调查冲击,国内光伏企业大规模减产。图为浙江台州的一家大型光伏企业公元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里只有几个工人,显得空空荡荡。(杨学毅 摄)


  “欧盟原是我们公司主要出口目标市场,一年出口50兆瓦左右,金额4000多万美元。去年他们发起反倾销调查后,我们不得不收缩这个市场,今年以来只出口2兆瓦。”江苏舜天光伏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陆自力无奈地说,现在1瓦只卖约4元钱,如果继续盯住欧盟市场,加上反倾销税甚至反补贴税,很可能出口得越多亏损得也越多。


  以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太阳能电池为例,江苏省2013年前4个月出口额为8.6亿美元,同比下降34.2%。与对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口增长的情形相反,全省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1234万个,同比锐减20.5%。事实恰好证实了陆自力的观点。

 

 

前不久,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正式开园迎客。图为园内太阳能“旋转凉亭”。(特约记者 张一峰 摄)



  江苏省商务厅聘请的政府代理律师、高朋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谢向阳指出,欧委会这一做法在欧盟成员国内部“不得人心”。在先前征求意见时,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18个成员国明确表示反对征税,仅有4个成员国支持。事实上,欧盟内部多个成员国反对征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国内光伏产业已经受到对华贸易摩擦的消极影响。范睿峰说:“天合光能的欧洲客户、合作伙伴,有的已经破产,有的难以为继,有的不得不将项目延期。”

 
  与苏浙地区相比,福建省硅矿资源丰富,2008年福建省光伏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发展规模跃居全国前列。但好景不长,一哄而上的盲目扩张使产业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局面,加之国际上的贸易壁垒造成多家企业“倒下”。福建泉州金保利公司失去原先的出口市场,6条生产线只开工了2条;福建钧石能源的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受晶硅太阳能电池价格大幅下跌的冲击,低价优势不复存在,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在采访中,产品价格下降、订单减少、回款困难导致生产大幅减少成为这些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1年,厦门光伏企业出口额曾达到1.5亿美元,其中70%产品出口到欧盟。但自欧美、印度陆续启动对华光伏企业“双反”调查,且德国、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光伏主要消费国对太阳能产品的补贴大幅下降,去年厦门光伏企业出口欧盟仅为6150万美元,同比下降41%。此次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厦门索纳公司被征47.6%税率,其他企业则可能被征67.9%税率,可以说遭遇灭顶之灾。

  
  热盼支持
  但更需自强


  “去年年底,就有一家同行来向我们兜售他们的设备。原因是他们的公司难以维系。”福建省艾而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聪回忆说。该企业一度也曾高调地引进设备、人才,可是打不开市场,最终只能遗憾“谢幕”。光伏产业被视为阳光产业,但我国企业最欠缺的就是核心技术。面对光伏市场的阵阵寒风,倒逼行业促进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已成为光伏企业的共识。


  “我们卖掉原有的大部分生产线,转向开发制造目前最先进的铜铟镓锡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及其生产设备。”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一负责人表示。而泉州豪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光伏与陶瓷业结合,开发出光伏瓦产品,这种会发光的瓦片每块售价200多元;金保利(泉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寻找更有价格优势的上游原材料,探索新的生产工艺,把银焊接改为锡焊接,并自主投资建设太阳能逆变器生产线……


  除了转型升级,还要开拓新兴市场。厦门德资企业巨茂公司,通过采用跨国公司内部转移机制,在去年就开始开拓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将出口重点转向欧盟之外的市场,此次危机对其影响很小。泉州昱辉阳光公司与之类似。“无论是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还是澳大利亚、日本等高端市场,我们都建立了销售渠道。欧洲发起反倾销调查,只影响公司20%~30%的业务。”该企业负责人介绍。


  “今年第一季度,厦门太阳能电池板出口总额为437万美元,其中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额仅占6%,出口主要市场已变为澳大利亚和日本;而此前,欧盟市场的出口占比一度高达60%~70%。”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负责人补充说。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欧盟挥起“大棒”后,国内其他省份的光伏业肯定也会加大市场转型的力度,届时新兴市场的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我们还可以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福建泰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泰山认为。据悉,我国《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1吉瓦以上,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到2015年底,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将新增17吉瓦左右,这些政策措施,都是为光伏企业雪中送炭。对国内光伏企业而言,内需市场的启动,将是重要的增量市场。


  而在我国北方,作为全国发展光伏产业最早的城市,也是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的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十二五”期间,锦州将全力打造“中国光伏之都”。在当前光伏产业受海外市场冲击的背景下,拉动内需尤为重要。面对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制裁,前不久,锦州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建设推进会,部署光伏电站在锦州市的试点工作。会上,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叶冰介绍了在城市公共建筑、地下停车场等建设中,推广光电应用和LED绿色节能照明项目,逐步实现整座城市的地下停车场照明。据了解,建设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是锦州建设“光伏之都”的重大举措,已被列入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示范城市项目。


  面对严重的行业危机,作为锦州市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锦州阳光能源积极应对。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已经完成的垂直整合资源优势,深入挖潜,提高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巩固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公司还及时抓住国家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有利时机,全力进军光伏终端市场,通过投资6亿元,先后新上锦州南山10兆瓦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光伏产业园区3兆瓦电站项目以及格尔木2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项目。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