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桂杰在查看资料。 |
6月19日深夜,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工艺研究所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位科研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两条浓眉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他时不时地用计算器计算一下,然后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几笔,接着就是一阵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时间在钟表的滴答滴答声里飞逝而过,很快到了午夜时分,办公室的灯终于灭了。他结束了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
他,是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工艺所副所长王桂杰,年逾不惑,斯文和蔼,笑容腼腆,下巴上有颗黑痣,是大伙儿眼中的“福将”。
王桂杰被称为“福将”并非浪得虚名。主管茨榆坨采油厂深部调驱工作的他时常给大家带来惊喜:研制的弱凝胶,应用于茨631-H1井调驱后,阶段增油3466吨,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达到1∶28.4。他主管的龙11块深部调驱完美“收官”后累计增油1.29万吨,自然递减率由27%降到8.96%。
数据背后隐含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仅设计龙11深部调驱方案,就花费了王桂杰近半年时间。化验室离办公区很远,他每天早6时就要到实验室做恒温水浴箱试验。王桂杰还负责调驱现场协调工作,大到移动板房小到防爆灯泡都要亲自过问。他每天都要接打几十个电话,嗓音常常是沙哑的。
龙11块深部调驱现场试验初期,王桂杰24小时待在井上,随时监督调药剂的注入,夜里一两个小时就要起来一次。冬天,井场的风很大,气温又低,为使液态的弱凝胶调剖剂不被冻凝,他经常把自己的工服盖到上面保温。施工进入正轨后,他还时不时地上井进行夜间抽查。“有时我晚9时去,有时晚11时去。故意挑不同的时间,不能让他们摸准规律。”说着,王桂杰露出了“狡猾”的笑容。
王桂杰为龙11块深部调驱做了个专门的“销项记录”。试验或者施工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记录在案,解决后再注销。两年多,王桂杰记录了100多项。他电脑旁的黑色硬皮记录本是他的调驱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写了200多页,都是各种数据和工作事项。
实施调驱的井每天要取七八个油样。为了节约,他搜集了很多饮料瓶子当样桶。他办公室里全是瓶瓶罐罐。“大家知道我需要这个,喝剩下的饮料瓶都给我留着,弄得我跟收废品似的。”
谈起工作,王桂杰眉飞色舞,肢体语言十分丰富。谈起自己,他就马上变得沉默寡言。“没啥说的,我是农村出来的,咱人实在,干工作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工资。”王桂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