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里的“许三多”

   2011-05-13 石油石油

130

  在有着近50年历史的咸阳石油钢管钢绳有限责任公司,过去,由于许多职工来自农村,他们惟一的追求是通过加班加点多赚钱以养家糊口。如今,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涌现出了一批班组里的“许三多”。

  李晓亮:知识改变命运

  李晓亮,毕业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器技术专业,1998年被分配在动力车间当了一名电工。具有中专文化程度的他,应付一般的设备电器故障不是什么难事。然而,他却不满足于做一个只会简单进行设备电器维修的熟练工,他把自己的目标订得更高更远。

  李晓亮结合工作实际,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参加了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设备自动控制器件故障难题。他还与同事一起,运用先进的变频技术,对生产区和生活区的供水系统大胆改造,取消了沿用数十年的水塔和自动上水器,实现了自动供水,节约了电力和人工成本。

  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目前,动力车间98%的设备已实现了自动化控制。2003年,李晓亮被破格提拔为车间技术员,2005年又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助理,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蒋刚强:技能彰显价值

  2003年初,公司钢管机械分厂决定开发附加值高的吊索产品,时任钢管车间准备矫直班班长的蒋刚强临危受命,被选派从事吊索试制工作。面对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为生产经验的窘境,蒋刚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分厂最早研制开发的编结挤压吊索,生产技术和工艺方法当时仅为外国人所掌握,国内尚无厂家生产。分厂仅有一根加拿大专家来公司时留下的样品。为此,蒋刚强找来样品反复观察,极力思考着制作原理、方法和技巧。并小心翼翼地将样品拆开,为了避免拆开后无法恢复原状,他先拆开一小部分,然后编结恢复成原样,如此拆了编,编了拆,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再进行下一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较短时间内,蒋刚强就熟练掌握了吊索编结技术,生产出了合格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随后,他还手把手地将技术传授给其他员工,提高了大家的操作技能。 目前,该产品年产值已从2003年的17万元猛增到了2007年的1700万元,仅今年一季度,累计实现产值790万元,从而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蒋刚强光荣地当选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