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脱敏:兼顾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PX囧局)

   2013-07-11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32

PX囧局

5月6日出版的2013年第13期《财经》杂志刊文称,事实上,推进PX、乙烯等炼化项目的事前环保、安全审查之严苛,远非普通民众可以了解。问题出在涉事企业、地方政府在和当地民众沟通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以去年宁波镇海反PX事件为例。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PX项目,只是镇海炼化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中的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2009年前后,扩建工程的规划环评即启动,据媒体报道,因为环保标准提高,规划环评时间拖延,光环境质量监测就做了三次。环保部除不断要求增补相关内容,还希望镇海炼化砍掉一些有可能产生污染的装置。

但是,由于政府信息披露不透明,单方面决策引发了民众的不信任感,最终以“集体散步”的方式表达不满。宁波市政府后表态不再建设PX,停止推进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

“政府停项目、民众受伤害”,这种“双输”的局面,在厦门和大连也曾出现。要么“一闹就停”、要么“迁址复出”,已成为部分地方政府应对PX等大型项目的惯有模式。

《潇湘晨报》社论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所谓重大工程项目的问题上,一向不习惯于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总认为这样的项目有助于地方增收,自然也就有利于民众的长远利益,所以根本不用商量。既然已经决定要上,详尽地透露安全问题细节似乎更显得画蛇添足。然而,这种事前不透风声的做法,几乎必然导致事到临头招致民众的怀疑甚至反对。到这个时候,再来解释,往往是百口莫辩。

同时,部分民众甚至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不懂化工,也不用心尝试了解化工,就扭曲放大化工项目的危害性,这加剧了公众的抵触情绪。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文章亦指出,不可否认,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然而,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迅速提升,环境领域出现的“邻避效应”对政府决策的公信力已提出新的挑战。一面是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需要,一面是公众对环境健康的焦虑,畅通利益各方诉求渠道,建立利益协商平衡机制迫在眉睫。

    查看更多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