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筹建第五条能源战略通道

   2013-07-11 中华石化网华夏时报

22

中华石化网讯 瓜达尔港,这座在巴基斯坦历史上,西南部阿拉伯海沿岸边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码头,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正被建成为连接波斯湾、中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港口。喀什,这座在中国历史中有着光荣过往的边陲重镇,在中国对西部的开发下,也正在被打造成为中国面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从世界地图上看,瓜达尔港和喀什间虽不过一掌之隔,实则山重水隔。

2013年7月5日,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式宣布将在瓜达尔港和喀什这条约2000公里长的道路上,以修建铁路、公路等运输通道的形式,建立一条“中巴经济走廊”。一旦这一经济走廊建成,来自西亚的石油将可以直接船运到瓜达尔港,经过巴基斯坦,穿过喀喇昆仑山脉从而进入到中国。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和巴基斯坦间曾经响起的阵阵驼铃是因为丝绸,这一次,即将在中巴建成的这条经济走廊则缘起原油。

  7年构想

实际上,关于这条“走廊”的构想,早在7年前便进入了中国和巴基斯坦双方的商讨议题中。

2006年2月,中巴建交55周年之际,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访问中国时便提出了“建设中巴铁路和能源管道”的设想。该设想之后被中国列入“十一五”计划的“西出战略”。2007年,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对设想中的铁路沿线的实际地址的勘测工作。2010年7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问中国时表示,巴基斯坦可以向中国提供更多的通往南亚的铁路路线,这样能够加速两国的发展。之后,中国官方证实,中国和巴基斯坦将共同建造直通阿拉伯海的铁路。

今年1月30日,巴基斯坦政府同意将瓜达尔港的运营控制权转移,从新加坡公司手中交给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瓜达尔港为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位于波斯湾的咽喉附近,距离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仅400公里,连接巴基斯坦和中东,是巴基斯坦难得的深水港并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瓜达尔港经营权的获得,加快了中国建设这条依托于该港口的“中巴经济走廊”的进程。

5月,李克强总理在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中,再次强调要着手制订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稳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随后,中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其中包括了《关于开展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7月5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订了八组合作协议,“中巴经济走廊”的合作协议成为了重点。随后,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发表了《关于新时期深化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共同展望》。《展望》中明确提出,为推动制订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双方同意成立中国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远景规划联合合作委员会。

至此,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正式启动。

困顿马六甲

实际上,中国多年以来在能源方面存在“马六甲困局”,使得打通这条经济走廊对于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中国成为超过美国的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与此同时,随着对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多,中国也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以2013年为例,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将高达58%,超越美国的53.5%的对外依赖比例。而根据其它的相关预测,随着中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程度不断的深入,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或将达到4.5亿吨至6.1亿吨,其中进口量将为2.7亿吨至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在现有的50%左右的程度上,进一步攀升到60%至70%。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到202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或还将达到82%。

截至目前,中国的这些原油进口大多来自中东以及非洲这些传统的产油地区,而从这些地区进口原油的80%的路径是经过长约885公里的马六甲海峡。

上个世纪,港湾星罗棋布、最窄处仅为1.5英里的马六甲海峡,由于海盗的猖獗曾经是过往运输船只极其忌惮的通道。然而,随着后来各国在马六甲沿线不断增强的安全合作,马六甲的运输安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作为运输咽喉的显著作用也不断受到各国的重视。美国就曾经将其列为必须控制的十六条水道之一,日本等国家一直以来也在不断寻求增强对马六甲这个咽喉要道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美国等国在马六甲控制力的不断增强,留给“倚重”马六甲石油运输功能的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的,是一个堪称极其困顿的局面。如若外交形势有所变化,中国能源运输的马六甲路径将面临断流的威胁。这一困境即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著名的“马六甲困局”。

纾困助力

为了纾困,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寻求能源进口通道的多元化。从2005年12月起,中国在东北、西北以及西南方向相继筹划建成了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以及近期刚刚完成的中缅油气管道四条能源通道。

不过,在一片看似蓬勃的形势之下,这些能源之路却各有各的缺陷。以中哈原油管道为例,从2006年投入运营起,截至2012年年底,累计输送原油才突破5000万吨,而这条管道的最初设计输送能力是每年2000万吨。在其之后建成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输油管道,也没能达到满负荷运行的预先设想水平。至于中缅的油气之路,被视为化解中国的马六甲困局的关键之举,却也面临着其难以规避的缺陷。首先便是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局面。中缅油气之路经过了缅甸国内四个地方势力占据的区域,复杂的局势使得这些区域内的油气通道随时面临被截断的威胁。并且,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缅管道所承载的油气运输能力是中国通过马六甲进口量的10%,如若中国能源进口的马六甲通道真的受到威胁,中缅油气通道的实际作用也十分有限。有人曾经做出过形象的比喻,称如若马六甲“断流”,中缅管道的作用可能大概与抗战时期的中缅公路差不多。

因此,此种情形下,把距离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仅400公里的瓜达尔港和中国新疆直接相连的中巴走廊,势必成为帮助中国进一步挣脱能源马六甲困局的重要的补充力。一方面,该路线使中东到中国的能源运输线长度缩短;另一方面,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外交关系,为中巴间的这条能源通道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外交环境。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