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节能服务,化企还须加把火

   2013-07-23 中国化工报高重密

515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反渗透浓水回收、循环泵更换节能叶轮等一系列技术改造,节能效果显著,年可节约水电价值1000多万元。图为该公司员工正在调试更换节能叶轮后的循环泵。 (解小如 供图)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进入国家认可的“正规军”行列的节能服务公司已达3210家,再加上未进入备案名单的近1000家公司,国内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超过4000家。


  而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已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653.37亿元,增长了32.24%。根据相关规划,到2015年,国内节能服务产业大军中产值达5亿元的企业将有50家,产值达2亿元的企业100家,整个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记者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技术交流及投融资大会上,也感受到了节能服务公司的热情。但同时记者发现,节能公司高涨的热情并没有感染到所有的石化企业。


  节能技术层出不穷


  工业节能通常有3个层次:底层装置改造、能源管理节能和能源优化节能。其中,底层装置改造的直接经济效益最为显著,且见效快,能效水平可提高15%~20%。因此,在节能服务企业中有不少是从事技术节能的公司。中圣集团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该集团旗下的南京圣诺热管有限公司就是以热管及高效传热技术为核心、节能装备制造为基础,致力于工业领域能量回收与利用。


  据中圣集团董事长郭宏新介绍,公司开发的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能够将加热炉排烟温度降到80~100℃,回收烟气余热用以加热助燃空气,使炉效提高到93%以上。如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增加余热回收系统之后,年回收热量折合标煤约8000吨。“除此之外,制酸工艺等其他一些化工装置也可以通过安装我们的余热回收系统,降低工艺能耗,节能效果非常明显。”郭宏新表示。


  除了大装置的余热回收,石化行业中的一些小环节也是中圣的关注点。在郭宏新看来,节能不能因小而不为,只要每个环节解决一点点问题,整个工艺流程就能节约不少能源,省下上千万元的资金。


  “石油化工是管道的世界,管道里不是冷的就是热的,所有管道也都穿上了外衣,可以绝热绝冷。但是每6米就有一个管道的支撑架,这个支架如果不加以绝热,就如同人穿着羽绒服光脚站在雪地里。” 郭宏新说,“如果我们给每个支架安装一个高温绝热滑动管托或者超低温保冷管托,就可以减少管道80%的能耗散失。”


  减少余热损失可以节能,用好循环水同样可以节能。在石化行业,循环水系统应用广泛,但其冷却塔风机用电机能耗占循环水系统总能耗比率很高,若能降低这部分能耗,石化企业的能效水平将大大提高。对此,南京星飞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专门应用于冷却塔节能的超低比速混流式水轮机,省去风机配用的电机及附属设施,不仅充分回收并利用了富余能量,还能提高传动效率及风机运行效率。


  南京星飞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强告诉记者:“我们这项技术已经在神华集团得到了大范围推广。目前,我们已完成对神华宁煤煤化工公司的大小甲醇循环水系统的18台冷却塔的改造。根据测算,改造后每年循环水系统可节约标煤8718吨。另外,第二批次神华宁煤烯烃、神华鄂尔多斯煤化工、神华神木煤化工各循环水全系统的改造项目也在顺利进行中。”

 


6月底,上百位石化企业代表参观了南京星飞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们对星飞研制的应用于冷却塔节能的超低比速混流式水轮机颇感兴趣。(本报记者 高重密 摄)
  

  管理节能方法多样


  除了技术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服务行业还有不少是搞管理节能的。在这些管理节能公司看来,部分石化企业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多以单个设备或工序为主,系统性较差;能源系统及设备的监控与生产主流程脱节,缺乏整体性;二次能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未能发挥能源管理在企业全流程优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当前的大部分石化企业都应该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加强能源管理,对企业用能进行统计与分析。


  “简单地说,能源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可以对生产企业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记录、分析、指导的信息化管控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企业各种能源的详细使用情况,能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并能帮助企业查找能耗弱点,促进企业能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邓全亮博士解释说。


  据邓全亮介绍,和利时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能够集能源数据采集、数据校正、能源平衡、统计分析、先进控制与优化、工艺仿真于一体,真正实现能源管理的闭环控制,达到节能目标。目前公司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已在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宜化、内蒙古宜化、新疆宜化、江苏新日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有成功案例。


  苏威(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提供能源管理服务的企业,而且还是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该公司高级项目经理张金海介绍说,公司的SOLWATT项目可以通过对现有工艺进行能效技术和能源管理分析,挖掘节能潜力,从能源消耗、能源采购和能源相关设施优化3个角度出发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一般每年可节省5%~15%的能源开支。


  而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芩在推介起他们的能源管理体系时更是信心满满:“能源管理体系是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将传统节能管理当中分散的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使每项工作能够做到恰到好处,以高效的管理模式完成节能工作。该体系可以让企业通过节能目标的分解考核和绩效挂钩,建立数据标杆、先进节能技术手段渠道和转化方法,通过内部审核、检查和员工建议,找出自我改进的空间。”


  姚芩还补充道:“能源管理体系不仅适用于已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的企业,同样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业生产企业,尤其是管理偏弱的中小型企业。”

 


晋煤晋丰公司通过对水汽锅炉进行技改,对造气炉渣进行二次回炉利用,极大降低能耗。图为该公司员工正在查看炉渣掺烧情况。 (许婵 摄)


  化企节能困局显现


  然而,无论这些节能服务公司有多卖力推销他们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方法,石化行业在2012年交出的节能成绩单与节能服务公司的热情并不匹配。2012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814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8826吨标准煤仅下降了3.6%。部分省市日前公布的万家企业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也反映出石化行业在2012年的节能情况并不理想。江苏省30家未完成2012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主要就集中在石化等领域;重庆市未完成2012年节能任务的17家企业中,化工企业占4家。


  一位不愿意署名的石化企业节能主管告诉记者:“不是我们不愿意节能,相反这两年企业的节能工作已经做了很多,但市场上的节能技术没有太大的突破,我们进一步节能的空间比较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与工程管理处处长杨勇也认为,业内一些大型先进企业的节能空间也很有限。“比如我们中海油,很多厂子都是近几年建的,技术设备都非常先进,能效水平也很高,节能空间就很有限。在今年的能效领跑者活动中,我们中海石油建滔化工有限公司就位列天然气制甲醇行业的能效榜首,在国内都已经是最先进的了,想让这样的企业能耗再大幅下降就很难,企业能保持这个能耗指标就相当不容易了。”


  而说到企业建能源管理中心,杨勇表示:“建能源管理中心要投入上千万元,但对于我们这样已经在用DCS的企业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对一些节能空间大的企业比较适用。”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忠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道出了另一个原因:“这些年国家为了促进各行业节能,制定了不少支持政策,节能服务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但石化行业的节能任务完成得并不十分理想,最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正因为认识不够,一些企业对节能技术、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不积极,尤其是需要较大投入、短期显现不出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一些企业也不重视对节能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只看重最后的结果,而对目标如何完成、是否合理、是否还有降耗潜力都不是很清楚。”


  此外,严强向记者反映的他们公司在技术推广中遇到的困难或许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在一个国有石化企业里,某个装置的节能改造要牵扯到七八个部门,程序繁琐,技术很难推广下去。而且在与大型石化企业打交道时,他们的分公司往往各自为战。比如某大型石化企业,我们在其一个分公司成功进行了节能改造,但要想在其另一个分公司推广该技术仍很难,因为后者不认可前一个分公司的成功经验。”


  “相反,与一些民营石化企业合作更容易。比如与湖北华强化肥厂的合作,公司老总来我们公司先进行考察,参考了同类装置的改造觉得没问题,认可技术后立马就决定对全厂进行节能改造。”对于这种国企冷民企热的状况,严强十分无奈。


  正确认识挖掘潜力


  针对节能服务公司和部分石化企业在节能技术上一热一冷的表现,中国石油和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方晓骅谈了自己的看法:“石化企业因其工艺生产的特殊性,在面对一项新的节能技术时,除了会考虑投入和成效,最首要看重的是其安全性,是否会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所以石化企业在技术选用时的谨慎是十分正常的。”


  “但如果有的石化企业自认为节能已到极限,而对市场上的节能技术通通不感兴趣,那就是这些企业在节能认识上的错误了。就协会而言,这些年我们接触并发现了不少石化节能新技术,但还是挖掘不够,还有不少先进技术隐藏在一些不善推广的节能服务公司中。而有些石化企业对一些节能技术的认识也不够准确,没有充分理解这些技术的节能思路,所以错误认为该技术在本企业不适用。”方晓骅表示,节能技术协会下一步将不断创新节能技术推广模式,让更多的好技术能够被广大的石化企业认可,为节能服务公司和石化企业搭建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同时,按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开展的能效领跑者活动,比照能效领跑者活动中的优胜单位,帮助在能效领跑者活动中排序靠后的企业,并对能耗比较高的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将能效领跑者活动中优胜企业采用的节能好技术、节能好经验传递给落后企业。


  李忠铭则表示,要破解当前石化行业的节能困境,除了要加大节能技术、设备、管理系统在石化行业的推广力度,政府还要在政策方面加以引导,鼓励节能服务公司不断研发新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便满足石化企业的需要。


  “石化企业节能确实是越往后难度越大,尤其是当前一些技术先进企业,或许还没有中小企业的节能空间大,但只要在管理上更精细化一些,努力去寻找更先进安全的节能技术,节能就能积少成多。”杨勇告诉记者,“节能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是说今天做了明天就不做,而是要让这项工作在企业常态化。”

 


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通过DCS有效控制工艺参数,助推企业节能低碳发展。 (特约记者 黄贵春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