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页岩气勘探现状研究调查

   2013-07-22 中华石化网中国行业研究网

741

中华石化网讯 2013年1月的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标结果公布,时间已过半年,记者就勘探进度问询了16家中标企业中的12家。其中,5家拒绝透露,剩余7家中,有5家处在“二维勘探”前后的初级阶段。

有中标企业抱怨,国土部门提供的区块资料包中,其地下参数是由地表地质参数推断而来,“打井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投标区块的实际性价比下降。

第三轮招标摆上了国土部的议事日程,“也许今年年底,也许明年初。”在问询的12家中标企业及4家投标落败企业中,只有2家明确表示会参与第三轮投标,其余大部分在观望中。

中标企业行动“迟缓”

在中国页岩气开发这场“大冒险”游戏中,一直有乐观与悲观两派。乐观派认为,页岩气能成北方污浊空气的拯救者;悲观派认为,有的页岩气开发者动机不纯、“占着茅坑不拉屎”。

事实上,自2013年1月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标结果公布以来,业界非常关注中标区块的进展状况。记者就勘探进度问询了16家中标企业中的12家。其中,5家拒绝透露,剩余7家中,有5家处在“二维勘探”前后的初级阶段。二维地震勘探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勘探工作。

这份非正式中标区块勘探进度表透露的信息,丝毫不让中石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感到意外,“我相信还没到打钻的程度。”这和2013年6月,由国土资源部(简称“国土部”)召集十九个区块的中标者召开的“摸底”会上得到的结论大致相同。

国土部地质调查局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告诉记者,各区块进度不同,“有些实施了二维地震,有些还在勘查方案论证阶段,国土部门也在做基础调查和技术支撑。”包书景解释,只有至少打了一批探井,开始产能建设才算得上“实质性”勘探开发。

从油气勘探专业角度看,页岩气开发短期内进展不多并不异常。在2012年的那轮招标中,国土部出让的探矿权有效期为3年,而招投标结果在2013年1月才正式公布,第一个勘探年度实际上从今年3月才开始。

张抗给中标区块进展“缓慢”总结了两句话:勘探程序只能加快不能超越,“新手”上路快不了。“新手”是指中标企业皆为非油气企业。更值得考量的是,页岩气正式钻井前要先打若干探井,到了钻探阶段,“打十口井也只有三口能出气”。

即便如此,第二轮招标后页岩气开发的沉寂与低调,仍与大干快上的中国速度反差过大。一个拥有多个区块的中部省份国土厅页岩气负责人表示,各中标企业都在按承诺推进工作,“埋头苦干的时候还是不要被打扰”。

各家进展缓慢的同时,另外一家中标幸运儿则在试图转让中标区块。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简称“重庆能投”)及其控股的重庆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重庆矿产”)分别投中黔江、酉阳两个区块。但中标后三个月内,华能集团子公司通过两次增资扩股,拿到了重庆矿产65%的股权。这意味着,并未中标的华能集团通过资本游戏跻身页岩气勘探大军。

重庆能投与中联煤层气公司就黔江区块的合作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中联煤层气公司经营管理部主任李良向记者表示,“双方有接触,但远未达到披露的程度。”

页岩气开发的绊脚石

在2012年10月开始的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重庆能投以“3年投入17.34亿”拿下黔江区块,成为当时的“标王”。此中标价是当时同样属意黔江的中石化出价的十倍、中石油的五倍多。

投标时踌躇满志,投标后风云突变。“重庆能投中标后,一个电解铝大项目导致它资金链特别紧张。”一位参与转让的能源企业负责人不认同外界的“阴谋论”。

他表示华能集团本身就是重庆矿产的股东之一,“从参股到控股,按比例分享探矿权同时承担风险很自然”。但他也承认,重庆能投这样的非油气企业当初投标时,的确“经验不足又胃口太大,现在消化不良了”。

针对质疑,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也回应说“转让符合要求”。

“转让在中国成了很奇怪的东西,在美国是很普通的。”中海油总公司政策研究室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把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两条: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持续吸引大批资金流入。

陈卫东的看法与低调的国务院“页岩气开发的体制与政策”课题组不谋而合。该课题组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以个人发表的形式,陆续披露了该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其中的核心结论包括打破油气垄断、市场定价和分级监管等。

与传统油气企业对页岩气招投标这一形式的冷淡与质疑相比,更多的业内共识是,拥有常规油气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传统油气巨头们,才是中国页岩气革命的最大障碍。

地质情况不理想、交通情况比较差,是张抗对拿来招标的区块的评价。在张抗的理解中,该拿出较好的资源,让中标企业进得去、有钱赚,才能推动中国页岩气发展。

现实是,中国的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七成以上重叠,80%的页岩气储量、77%的区块都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中联煤层气和河南煤层气的手中。国土部先后两轮招标拿出的共计24个区块,被称为是绕开油气巨头们的“大蛋糕”之后剩下的边角料。

在张永伟等人的研究中,美国页岩气领域的成功经验之一,是由政府出巨资完成基础工作,比如确定页岩气储层地质构造、成藏条件并准确评估储量和可采资源量,同时开发并推广核心技术。由此形成的庞大数据库,完全向公众开放。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