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至2001年,在委内瑞拉,我与孙波同志一起工作、生活了近3年。
在东部油田,他除了吃饭和睡觉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每天十多个小时,天天如此。他英语说得很好、很流利,但委内瑞拉大部分当地人员只说西班牙语。因此,他自己还抽时间学西班牙语。
孙波对自己的工作严细认真,对待下属同事严格要求。当时,大多数同志是第一次走出国门,除了语言障碍外,项目管理的经验也不多,对当地承包商管理力度不够。他就经常要求中方加强对承包商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的监管。相关人员做得不到位时,他会点名批评,不留情面。有一次,一口新井完成后,负责下泵作业和井口连接的服务公司工作效率不高,使投产的时间推迟了一天。他在会上严厉批评了中方主要负责人。我们接管油田后,一家当地公司以较低的价格中标罐车服务,却经常在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上做文章,骗取费用。孙波亲自一张张仔细核对日报和发票,发现了这个公司的问题。这个公司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总经理“太认真、太精明了,不好对付”,事隔不久就退出了东部市场。
孙波具有攻坚克难、不怕困难的精神。面对当时千疮百孔的油田地面设施和复杂破碎的地层,要提高油田产量困难重重。但他乐观地面对一切。他经常说,我们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会把原油整出来。这句话的背后是成熟和自信,同时也意味着辛勤和汗水。
东部油田接管前是气举采油,采油方式比较单一。他就同当地员工和中方员工一起探讨使用电泵、螺杆泵、射流泵等采油方式。经过多次的讨论和论证后,我们决定试用电泵和螺杆泵采油。电泵采油加上新井的投入,使油田原油产量逐步攀升,2000年年底达到日产1万桶的可喜成绩。
在HSE工作上,他雷厉风行,不留情面。他经常说,抓安全怎样严格要求都不过分;我宁愿听到骂声,也不愿听到哭声。为了遏制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在他的主持下,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车辆驾驶规定。一次,油田的一条管线腐蚀穿孔,原油出现泄漏,需要车辆紧急拉运吸油材料围堵。当时的运输车辆不够,需要公司的几个总监把皮卡车交出来运送材料。由于这种情况在我们接管油田前经常发生,当环保监督通知委方钻井总监把车开过来时,他找借口说钻井很忙,不愿意交车。那时,我看到孙波第一次在当地人面前发火。他对着电话那头大声说道:“JOSE,这是命令!把你的车交出来。”
孙波同志在委内瑞拉工作的时间虽然不很长,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留存。
(作者杨华,为中国石油拉美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