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做强:三大问题待解决

   2013-08-13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报炼化周刊

371

中华石化网讯 从“小茶壶”到千万吨大炼油,我国炼油工业规模发展成效显著,但如今,原油劣质化挑战、环保要求不断严格,炼油布局仍需完善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

对于炼油产能即突破6亿吨的中国炼油工业而言,从大到强是今后的发展目标,科学发展、内涵发展进而加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应是整个行业关注的重点。

改进工艺应对劣质原油

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在生产成本不断抬高的同时,原油质量越来越差,重质油、高硫油、稠油等难以炼制的原油比重正在增加。

在世界范围,轻质原油产量仅占原油总产量的36%,中质油和重质油产量分别占55%和9%;低硫原油产量仅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1/3,且其储量只有世界原油总储量的1/5,原油劣质化特征十分明显。

我国石油探明储量的品位在不断下降,低渗、超低渗、超稠油储量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加大。大部分炼厂不得不接受高硫、高酸、重质化等原油。这些原油在炼制过程中,需要增加投入、物耗和能耗,推动炼油行业成本总体上涨。

“从当前的形势看,国内原油需求将延续增长态势,劣质原油将成为未来新增的主要原油资源。”劣质原油加工技术专家、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龙军认为,资源的有限性,意味着立足炼制劣质原油、开发先进的加工与转化技术,成为未来炼油领域的必修课。

“不炼高硫油甚至含硫油,企业的竞争能力会大大削弱,因此炼油企业必须适应原油劣质化的趋势。”专家表示,“核心技术的研发是关键,只有掌握劣质原油的先进加工技术和流程,才能在未来握紧可持续发展的筹码。”

优化生产跟上质量升级

各国对油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欧洲于2009年实施欧5标准。在2015年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油品硫含量有可能降为10~15毫克/升。

今年初,我国出台了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要求2015年后全国范围内将实施国4柴油标准,且柴油标准与汽油标准看齐,2018年以后,将全面使用国5汽柴油。

油品质量的升级对炼厂的装置水平、深加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国炼化装置效率较低,国外先进的炼化企业加氢精制能力占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2.5%,与世界一流炼油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生产高品质、清洁化油品的技术水平上有待提升。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付兴国说:“中国从1999年开始禁止使用无铅汽油,到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使用国五汽柴油,相当于我们用2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三五十年走的路,这个过程中炼化行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非常大。”

因此,炼油企业应把投资重点放在油品升级、炼油化工装置结构改造、环保节能等项目的建设上,同时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方案,努力降低油品质量升级成本,才能满足环保生产的要求。

完善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炼油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激烈的行业竞争,而且外部进口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如何应对不断升级的油品质量,在多元化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是炼油企业需要思索的问题。

长期以来,炼油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我国炼油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炼油工业现已基本建成了围绕石油消费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炼化集群,围绕原油生产中心的东北、西北炼化带这一“三群两带”的炼化格局,但部分地区投资过热现象依然严重。

东北地区炼油能力过剩导致“原油南油北运,成品油北油南运”现象仍然存在。山东省炼油能力过度增长,产能严重过剩,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西南地区仍缺少炼油企业,地区供应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

要从大到强,就是要求炼油工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必须更注重提高集约化程度。按照“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以“三群两带”为重点,实施重大项目与调整产业布局相结合,在产能相对过剩的地区,限制新建炼油项目,在油品消费集中的地区,坚持内涵式发展,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完善沿边地区布局。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