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歇的千亿级石化项目

   2013-08-15 中华石化网

83

 

中华石化网综合消息  8月15日讯,“潍坊滨海开发区,总投资近30亿元的中化弘润输油管道和储油罐项目,已暂时搁置。这个被开发区寄予厚望的大项目,如今只望见成排的储油罐,茕茕独立在荒野上,而原定随后建设的炼化项目更是了无踪影。

被搁置的投资
由笔直的柏油路和成片荒地组成的滨海开发区“先进制造产业园区”,人烟稀少,很多项目还只是路边的一块广告牌。在滨海大道西侧的围墙内,是成片的储油罐,上面清晰印着中化集团圆形烧杯的标志。
储油罐区几乎看不到人影,仿佛战后被废弃的工厂;但罐与罐之间崭新的水泥路面、翻新的黄土,又告诉人们,这是刚刚完工的工地。

本报记者等候多时,一位员工匆匆路过。他告诉记者,储油罐建设单位去年就已撤离,园区下一步正准备绿化,种植一些花草树木。

储油罐和输油管道项目由中化集团旗下中化弘润在潍坊滨海开发区投资。项目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投资12.17亿元,全长176公里,青岛黄岛码头到滨海央子镇的输油管道;一是总投资106亿元的1000万立方米储备罐区,一期已投资15亿元建设28座储油罐;三是投资50亿元的重油综合利用项目。三大项目总投资达170亿元。

输油管道工程于2009年11月开工,预定2011年5月完工,实际延后到2012年7月才完工;储油罐一期于2010年开工,2012年7月建成并完成水压测试。

而重油综合利用工程则始终停留在图纸阶段,记者采访期间看到,开发区为炼化项目预留的空地就在储油罐区北面,目前尚是一片荒地。

按照开发区的设想,中化弘润项目将与中海油海化集团石化盐化项目共同组成辖区内唯一一个过千亿的支柱产业集群。然而,两大项目却在建成后即搁置,令人匪夷所思。

位于潍坊开发区的中化弘润总部管理人员,对项目搁置内情支支吾吾。办公室一位主任告诉记者,储油罐因为是保税库区,资质要求非常严

格,建成后一直没有储油也在情理之中。至于输油管道一直没有输油的具体原因,要找管道公司询问。她透露,市里或开发区领导多次开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但领导私下抱怨,协调多次连原料油都解决不了。

据潍坊工商资料介绍,中化弘润管道公司股权结构为弘润石化占55%,潍坊滨海投资[0.00%]发展有限公司占35%,青岛港占10%。开发区管委会综合科宋科长介绍说:“我们只是负责投资,由公司运作,开没开工还要问公司的人。”

储备罐区管道公司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工程结束比预定的要晚,近期即将输油和储备。

但据知情人介绍,输油管道和原油储备罐建成后迟迟未投入使用,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低有关,而中化弘润股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是项目未能投入使用的重要原因。

抢出来的产能过剩

弘润石化原是潍坊境内青州市的一家民营石化企业,即通常所说的地炼企业。始建于1990年的弘润石化,到1999年山东省整顿地炼企业时已发展到350万吨的产能,排名山东地炼前三。2000年弘润石化总部迁到潍坊开发区。

2010年底,弘润石化与中化集团签署增资认购协议,中化集团控股,并更名中化弘润。

收编为“央企”的中化弘润,被滨海开发区寄予厚望的理由看上去也很充分。山东省一年所需原油达3000万吨,潍坊滨海开发区地处山东中部,有着四通八达的物流优势,潍坊周边有多家炼化企业,中化弘润输油管道建成之日相当于在开发区建造了一座年输送能力30万吨的原油码头。

按照规划,中化弘润和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项目,投产后将形成2000万吨的加工能力,具备千亿规模的石化产业链。仅此一项将贡献开发区200亿元产值,20亿元以上的利税。

但在两大项目建成之前,我国石化市场形势已经发生巨大逆转,地炼企业产能过剩,绝大多数企业严重开工不足。

2009年统计显示,当年地方炼厂开工率只有30%左右,且加工燃料油除四、五月份有暂时盈利外,全年亏损。在2009年至2011年间,山东省地炼新开工项目多达40个。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调整指导目录》要求,2013年前将淘汰200万吨/年以下的常减压装置。这个目录实际上成为山东炼企业的召集令。此前符合目录要求的山东地炼企业只占总数的1/3,一年之后已超过2/3,2012年底山东地炼总产能一举突破千万吨大关,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1040万吨/年。

然而,绝大多数地炼企业新上的炼化装置,建成之日便是闲置之时。不过,作为输送和储存原油的央企项目,也在建成后处于搁置,则令人费解。

分析师告诉记者,与弘润输油管道建设前后,山东还建有多条输油管道分别通向东明石化等炼化企业,弘润管道是迄今唯一尚未投入使用的管道。

夹缝中的生存者
这显然与中化集团的合作有关。
虽然在中化集团和弘润石化的官方网站均显示弘润石化已经“易帜”为中化弘润,但在严谨的财务数据后面,是蹊跷的空白。
2009年6月,中化集团整体改制为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查阅中化与弘润签署增资认购协议后也就是2011年以后的中化股份相关融资报告,在控股、联营和长期股权投资栏目均看不到“中化弘润”字样的企业。
记者联系中化股份证券部,该部门相关负责人赵享表示不便做出回答。而弘润石化方面也对此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知情人士介绍,弘润石化实际上从未被中化收购,双方签署协议只是“拉大旗作虎皮”而已。
但当时的协议并非空穴来风,中化股份2011年财报曾显示,中化向弘润销售了30.47亿元原油,当年形成一个21.16亿元的应收账。
双方的合作却发展成现在的“无疾而终”。知情人士分析,弘润在潍坊有深厚的人脉关系,企业是挂靠在市农委系统一路发展。当地政府和企业都不愿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与大企业合作不过是为获得稳定油源的一种方式,早在2004年弘润就曾在当地政府力主下与中石油有过合作。2010年与中化合作的深层原因,或许也是为了保证油源供应而非“易帜”之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