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品涨价未必是景气周期拐点来临

   2013-08-22 中华石化网中国证券报

37

中华石化网讯 今年以来,草甘膦、氨纶、分散染料等化工品价格轮番上涨,TDI、合成革等产品近期也加入涨价行列,加上宏观经济数据阶段性企稳回升和投资引擎再次发力,市场对于周期逆袭的预期渐趋强烈。但产品涨价实际情况纷繁复杂,并非每次价格上涨均等同于景气周期拐点来临。

要判断涨价是否意味着大周期拐点已确立,应当对涨价类型有一个基本判断。只有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价格走势才会出现真正逆转。对于本轮价格上涨,一个较常见的逻辑是供给收缩、产能出现断崖式下跌。这一特征在一些当前被认为严重过剩、缺乏投资价值的行业仍有可能出现。

在分析产品价格上涨时,人们往往会从成本推动、需求拉动、供给收缩三方面寻找原因。投资者最乐见的是需求拉动带来的产能紧张及随之而来的价格上涨,如果同时成本没有上涨甚至还有所下降,企业就会进入最佳盈利状态。目前经济中长期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大面积存在,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即找寻供给收缩导致的供需格局反转。

供给收缩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库存周期触底反弹,二是过剩产能退出。单纯库存变化带来的产品价格上涨一般不能作为判断大周期拐点来临的依据。毕竟,在价格上涨后,过剩产能就会释放,一旦需求跟不上,库存周期就会很快从主动补库存切换到被动补库存,价格上涨将受抑制。只有去产能拐点的到来才意味着市场真正出清,这很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只要产品价格能覆盖变动成本,企业就缺乏停产意愿,要让企业退出就难上加难。

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化工行业诸多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今年以来,去产能带来的大周期景气上行在部分行业已显现。以今年化工品中的耀眼明星草甘膦为例,从2009年到2012年,草甘膦整整沉寂四年,其间的每一次价格上涨都遭到产能过剩打压,产品价格波动表现为慢涨急跌。今年初,仍有不少市场人士对草甘膦价格上涨存在疑虑,但事实证明,供给端已真正出现收缩,产能从过剩到紧张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已完成。

在当前价格上涨的化工品以及其他周期性产品中,不是每一个品种都能实现草甘膦的“逆袭”,有的品种很可能复制草甘膦在2009年至2012年的走势。尽管7月以来,库存周期触底反弹,但还不足以判断新一轮经济周期开启。市场人士期待政府主动刺破泡沫,让经济快速触底。但这较为理想化,守住经济增长的下限意味着触底过程将更漫长,去产能拐点在短期内难以大面积出现,一些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扩张动力仍较强。

当然,鉴于“沉默”产能的消失往往会在一夜之间被市场发现,投资者的判断如果过于保守,可能错失投资机会。在当前形势下,对于已调整几年且依然在沉寂中的品种不妨更乐观一些。一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将加快出台,有关部门态度坚决,对于新增产能无疑会严格把关;二是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社会共识,环保政策收紧将导致一些高污染行业供给端显著改善;三是对于需求不宜过度悲观,只要经济增长的下限能守住,需求就会比较平稳,再加上消费需求升级,一些品种需求端可能获强力拉动。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