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一红一白” 南京化工园向绿色转身

   2013-08-22 中华石化网钢联资讯

26

中华石化网讯 进入8月份以来,由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光合作用而来的臭氧成为空气首要污染物,追溯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化工企业占了大头。

就在省内很多城市为臭氧污染困扰时,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良好级别,这得益于南京对化工产业的整治提升——入夏之前,南京化工园发生了3件大事,南京制药厂、红太阳化工生产基地、白敬宇制药厂3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因为异味排放被关闭。“一红一白”等企业关闭的背后,是南京化工园的一场“绿色变革”。

将污染企业“扫地出门”,产业重新布局

“‘红太阳’、‘白敬宇’这几家企业由于生产线较旧,生产时会有异味排放,市政府决定将其整体关闭。”化工园管委会一位人士说,根据市政府要求,园区对“三高两低”企业进行整治,淘汰了一批产能落后、污染超标的企业。

同时,园区还对产业进行了重新布局。45平方公里产业区内,长芦、玉带两个相对分离的片区被合理分工:长芦片区依托扬子、扬巴两大企业的上游产品原料优势,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及其深加工、碳一化工、生命科学与医药化工等各类现代化工项目;玉带片区依托区内西坝港区深水岸线条件,重点发展大型化工物流基地与低污染、低排放的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等化工新兴产业。

目前,园区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新型聚氨酯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合成橡胶、高端专用化学品材料四大产业集群,集聚了美国塞拉尼斯、亨斯迈、亚什兰、德国巴斯夫、英国英力士、南非沙索等38家企业;高端精细化工积极发展表面活性剂、新型催化剂、环保水处理剂等特色精细化工产业,目前已集聚了亚什兰、巴斯夫、纳尔科等22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国内最大的水处理剂生产基地。

建设生态防污林带,园区环境更美

六合区居民童先生,原来就住在南京化工园附近,去年,一家人搬进了崭新的安置房。“以前亲戚们总是不愿意到我家来,因为旁边有化工厂,会闻到味道,我们自己也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现在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心了。”

从2009年起,南京化工园启动了大规模的拆迁工作,2009年—2012年,园区累积拆迁面积1.13平方公里,拆迁户数为6892户。今年上半年,园区完成动迁面积44.26万平方米,拆除房屋3985户。同时,园区正高标准建设生态防护林,已建成9196亩,今年还将完成建设2000亩。还将加快建设长芦片区与玉带片区之间宽约4—6公里的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将两个工业片区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化工园区工业新城的绿色核心。推进主城区与化工园区之间的工业生态防污林带建设,规划打造总面积15.2平方公里的生态缓冲带,重点建设扬子石化与老大厂组团的生态缓冲区、产业区与六合主城之间2公里的生态防护林和化工区边界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不少于5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形成生态缓冲保护屏障,有效保护区域生态安全。

化工不等于污染,园区将打造转型范本

化工园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作为以石化、化工为产业特色的专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始终是园区转型提升的最终目标。

除了大力发展绿色化工和精细化工,园区正积极推进人才创业、科技创新。从2011年以来,以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科学为主导产业的紫金(化工园)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国家“千人计划”(南京)化学化工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环保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产学研结合创新载体在园区建成,引进100多个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科技创业项目。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设立各类研发机构,累计建成中国南方农药创制中心等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醇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4家省级工程中心。

“在欧美国家,化工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化工不等于污染。”管委会一位人士介绍,通过产业转型,南京化工园将努力打造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绿色化工高端产业基地、化工科技创业创新基地、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