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一个萝卜两头切”,是近期在国内化肥企业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化肥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市场已完全放开,可以随行就市不断提价,而化肥产品的最高出厂价却一直受到国家限价约束,无法根据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情况自行调节。笔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虽身处 “两头切”之困境却有先见之明的化肥企业正积极寻求破局之术,有的已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中原大化集团在天然气供应整体短缺的情况下,除了依靠油田供应的计划气外,还在当地买一些小化肥厂的天然气。因为这些小化肥厂有一定的天然气资源,但生产成本较高,进行生产不划算。这个集团就将他们的天然气买过来,然后对这些小化肥厂进行经济补偿。
高肥价时代到来之后,单一的产品结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很多化肥企业开始考虑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突围。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选忠说,赤天化的一个主要产品是尿素,原料以天然气为主,在目前情况下,如果只将目光放在“气头”尿素这个产品上,企业的出路会越来越窄。所以在原料路线上,他们开始转向“煤头”。在产品结构上,企业也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考虑到周边地区的竹子比较丰富,企业开发出了以竹子为原料的浆板生产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原材料紧张时代的到来,使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只有尽快适应新形势,学会规避和分散市场风险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