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 河南煤化与义煤合组亿吨煤企

   2013-09-13 中华石化网第一财经日报

391

中华石化网讯 传闻多日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最终于9月12日挂牌成立。

按照年产煤炭量计算,这家新成立的“能源航母”的年产量已经超过1亿吨,有望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继神华、中煤、陕煤化、山西焦煤、同煤、冀中能源和山能之后的第八家亿吨级煤企。

在地方政府的强力主导下,近年各省煤炭企业并购风急,“大煤炭”不断涌现。在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局面下,河南煤化集团与义马集团的重组,被业内视为河南煤炭行业正在积极寻求“抱团取暖”的新信号。

将造就千亿煤企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是由位居河南省第一大煤炭企业的河南煤化集团与河南省第三大煤炭企业的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义煤集团”)重组而成的。

河南煤化集团注册资本122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1807亿元,煤炭产量7520万吨,总资产约2100亿元;义煤集团注册资本34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322亿元,煤炭产量3300万吨,总资产590亿元。

诞生于2008年的河南煤化集团,早在重组前便已是河南省最大的工业企业,是在该省的第一波煤炭整合潮中,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下,由原永煤集团、焦煤集团、鹤煤集团、中原大化集团、河南煤气集团5家企业重组成立而来。

此次重组后,新成立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将达2500亿元左右,煤炭产量过亿吨,总资产约2700亿元,不仅稳居河南企业首位,在国内、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排名也将前移。

由义煤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大有能源(600403.SH)于9月11日公告了上述消息。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于2013年8月12日收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省政府国资委关于将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河南煤化集团的通知》。

通知称,河南省政府将河南省国资委持有的义煤集团的22.05亿股无偿划转至河南煤化集团持有。本次股份划转完成后,河南煤化集团持有义煤集团22.05亿股股份,占义煤集团总股本33.51亿股的65.79%,成为义煤集团的控股股东。

以规模提升效益

贵为河南省最大的国资企业,同时又是该省唯一一家上榜“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河南煤化集团,面临不景气的煤炭市场,经营同样遭遇艰难。

来自河南煤化集团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煤化集团的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位居河南省省管企业第一名,煤炭产量累计完成3878.52万吨,完成营业收入910.63亿元,虽然最终实现利润总额6.02亿元,但实际的利润率却不到1%,处于盈亏平衡点的挣扎之中。

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成立仪式上说,当前,河南省的煤炭产业正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鉴于此,河南省委、省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和反复论证,决定把推进两大集团强强联合,打造“航母型”企业集团,作为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

张维宁认为,组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利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亿吨级煤炭基地,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巩固和提升河南省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统筹两大集团生产基地和项目建设,优化现有存量和发展布局,促进优势互补和集约发展;有利于集成现有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竞争力。

河南省国资委有关人士介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注册资本为260亿元左右,战略重组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两家企业的重组整合,第二阶段为内部深度融合。

上市平台未来可期

随着河南省两大煤炭企业的重组,新组建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将拥有银鸽投资、大有能源两家上市公司平台。

河南煤化集团曾在2011年7月19日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承诺,待时机成熟时,将向银鸽投资注入除煤炭业务外的拟上市资产;而此次随着义马集团被重组,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大有能源也被赋予新的定位,开始被确立为未来新集团的煤炭板块上市平台。

民生证券分析师陈亮、林红垒在一份针对河南煤化集团与义煤集团的战略重组分析研报中说,大有能源的控股股东和河南煤化重组,超出市场预期,公司外延发展空间剧增。未来,新集团公司的煤炭板块将以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增发等形式,逐步实现煤炭业务整体上市。大有能源作为两集团唯一的煤炭业务上市平台,未来将长期受益于持续的资产注入。

招商证券研究员卢平、张顺则在研报中说,大有能源的未来资产注入值得期待。一方面,义煤集团一直承诺将剩余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本着“在产的优先于资源,焦煤优先于动力煤,境外优先于境内”的原则进行收购。预计今年下半年公司履行注入承诺意愿较强;另一方面,随着河南煤化集团战略重组义煤集团,并承诺未来将公司作为煤炭业务的资本运作平台,公司的平台价值显著提升。未来新集团的资产注入预期更强。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