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海油和中国石化正在与冰岛就其东北沿海水域的近海石油勘探事宜进行协商,如果成功,中国油企将首次进入北极进行石油开采。尽管风险重重,但是这毕竟是一次战略性的尝试。
中国油企欲破冰北极
遥远的北极过去只是探险者的圣地,今夏“北极”却成了石油界的热门词。
继中海油日前对外证实冰岛政府与Eykon Energy公司已邀请其参与海上油气开发项目正处于谈判阶段后,中石化内部人士近日也证实,正与冰岛方面初步谈判,研究在冰岛东北沿海水域的近海石油勘探事宜。
如果谈判成功,这将是中国海油、中国石化首次进入北极,两大石油巨头有望会师于此开采石油。
“宝藏”背后的风险
由于极地高寒的恶劣天气以及重重冰块,北极地区一直被视为石油勘探的禁区。不过因为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现在这里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石油巨头的关注。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2008年7月公布的一份评估报告,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因而有“第二个中东”之称。为此,壳牌、埃克森美孚、BP等石油巨头已经纷纷抢滩北上。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海冰退却,为开设宝贵的新航线、开采油田和矿藏提供了条件,北极资源开采的成本在降低。”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室主任潘继平告诉记者,“不过,要在北极采油现实困难依然颇多。”
高寒海洋石油开发主要面临两大难题,即寒区抗冰和深水问题。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开始研究抗冰装备技术,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十分成熟地解决这个难题。北极还有大片地区未经勘探,尤其是海上区域:经年不化的海面积冰令获取地震数据和钻设探井异常困难。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就因恶劣天气、机械故障等问题,在向阿拉斯加海域北极钻探项目投资逾50亿美元后,宣布暂停在该地区的勘探活动。
“海冰会危及钻井、采油平台的安全,影响油气输送方式,特别是北极这样常年冰山漂浮的地区危险很大。”中国石油大学海洋结构物学科副教授白莉对记者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与欧美石油巨头相比,在深水油气开发的研发技术方面差距至少有四五十年。
此外,环保难题也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巨大考验。目前,壳牌、俄罗斯最大能源公司Gazprom已在北极地区启动了勘探开采活动,但是遭遇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反对。“北极还是一块处女地,相关政府有着极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应该说国内石油企业并不是十分习惯在这种环保标准很高的地区进行开采。”因此,潘继平建议国内石油企业在进军北极时要以尽量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建立相应的环境预案。
同时,现实的合作中还有更多难题。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认为,中国油企在北极地区作业需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方面,与外企合作过程中,中资企业缺乏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熟练掌握,很容易在合同中“被迫”承担过多的义务和风险,相关企业应严格审视;另一方面,核心装备、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油企海上勘探过程中所缺乏的,投入过多却收效甚小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营收,相关企业应提早做好准备。
鉴于此,有专家认为目前情势下,极地油气开采的必要性也需要油气企业考量。中海油研究总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就指出,目前国际油气产量供大于求,页岩气革命、伊拉克复产、加拿大油砂等增量因素,加上全球经济不振造成的需求不足,已使天平偏向买方而非卖方。此时中国企业在进军北极时面临诸多风险,要慎重对待。
战略与现实的交错
不过,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看来:“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试探,从长期来看,是非常值得的投资。”他认为,冰岛东北沿海水域的资源丰富,但现在的资金和基础设施方面比较欠缺,而这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除了资金优势之外,中国油企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全球能源企业排名中不断靠前,在国际石油勘探开采中屡有斩获,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中国海油多年来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先进经验与技术都为其进入北极做了一定铺垫。
对于中国海油而言,进军北极还有着更为长久的考虑。据记者了解,中海油目前国内油气开采的成本大约为30多美元/桶,如果油价小于80/桶甚至90美元/桶,包括加拿大油砂等国外区块就缺乏开采价值。最近五年,中海油的新发现主要在渤海,如果出于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等考虑,渤海开采受到限制,南海短时间内新油气田又接不上,那么“十三五”期间海洋工程板块国内市场的业务量就可能无法持续增长,换句话说要实现增长就需要靠深水和海外资源,所以,对于中海油及其海洋工程板块来说,寻找类似北极的能源接替区也将是一种现实考虑。
在潘继平看来,如果谈判成功,即使这次中海油、中石化主要是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合作,并不一定需要直接参与勘探、钻井等施工,但依然可以把它当成一次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一方面是熟悉摸清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备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施工,积累在高寒极地极端条件下进行石油作业的经验。
“真正的跨国石油企业都有着全球视野,有着在全球进行勘探采油、利用全球资源并服务全球的意识,这也是中国的石油企业从一个国内企业真正迈向跨国石油企业集团必经的一步。”潘继平说。
慎重的介入
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中国油企吸引力巨大,对于冰岛而言,找到合适的合作人也是目前极为迫切的事情。
“冰岛现在深陷经济危机之中,正在寻找经济增长点,急需产业复兴。像金融业已经让冰岛吃到了苦头,那么像油气开采、航运、渔业这些传统行业的发展就显得很重要。冰岛人口只有30万,哪怕是再小的油田,只要开采出来一个,对人均而言就是一大块。”张侠称。
今年4月,冰岛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首份自贸协定。
曙光虽已显现,但有很多业内人士开始提醒,在我们在还没有太多准备的前提下不要过早介入大国们在北极的“圈地运动”。特别是目前与北极圈相邻的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和丹麦五国都在竞相对北冰洋腹地提出新的领土主张,在哪些国家真正掌控北极海底蕴藏的油气资源的问题上可能引发领土争端。
“我们在北极没有一寸领土,也没有一寸海域,过早地表达(某种诉求)反而会影响我们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北极考察站首任站长、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杨惠根就表示,“如果北极真的是一个大油库,我国要和哪个国家合作,要不要开采,包括潜力的评估,这些都是国家战略要考虑的问题。”
慎重不意味着却步,众多业内人士依然认为,应该利用此次中国加入北极圈的契机,加大对北极的科考投入,尽早以和平开发的形式稳步推进我国航运、石油公司与北极圈各国沟通与合作。否则很多事情一旦形成一种格局以后,再想参与进去就难了。
今年早些时候,冰岛在首轮Dreki地区石油勘探区块招标中颁发了两张许可证。Eykon Energy在此次招标中提出了许可证申请,但在没有合作伙伴的情况下未能进一步推进。
据称,冰岛国家能源局正在从技术和财务上评估相关申请的技术优势和相关资质,然后做出决定。如果资质合格,许可证将于今年秋季发放。届时将公布Eykon和中海油在合作项目中所占权益以及北极海上钻探许可证区块的确切位置。(吴 清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第13期)
声音
北极油气开发,中国须顺势而为
继6月份冰岛邀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参与其北极地区油气开发后,最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了收购亚马尔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项目20%股份的框架协议,参与北极天然气开发。
近年来,尽管北极油气开发牵扯到政治、经济、能源、环境等多重问题,各环北极国家还是纷纷取消了勘探开采禁令,争相进入北极地区。如今,中国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其中。
“中国石油界应该积极加入到北极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事业中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那么,中国参与北极油气开发会面临哪些问题?未来的勘探开发中又须注意什么呢?
开发活动不缺席
“北极圈以北区域油气的勘探开发活动早已开始,在加拿大、俄罗斯、美国阿拉斯加的许多陆上地区,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发现的石油天然气油当量,约占全球已知储量的10%。”孙枢介绍,目前北极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海区,石油和天然气基本上还未被勘探开发,所以这些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很大。
但是,目前各国在进行北极油气勘探开发时,面临着政治、经济,特别是环境方面的诸多问题。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迫使美国政府宣布暂停2011年之前北极离岸原油开采活动。
“尽管如此,全球能源供给日趋紧张,高寒地区作业的经验技术日益成熟,加之北极永冻面积减少,这些变化都在吸引着各国进入北极地区进行勘探开发。”孙枢表示,在此情势下,中国只能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参与其中。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国外石油企业纷纷进驻北极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此时不应缺席。
“中国石油企业以合作形式参与北极油气开发,从企业角度来看,是公司本身的经营行为,也是由公司战略和盈利情况决定的。”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说。
技术经验非难题
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于2004年。今年5月,中国才刚刚以观察员身份加入北极理事会。如今,要参与北极油气开发,不少人怀疑中国在北极油气开发方面缺乏技术和经验。
“应该承认这方面的问题。”孙枢表示,在高寒地区,开展地质勘探和油气开发需要解决寒冷冰冻问题,例如北冰洋的浮冰很多,海上勘探需要破冰装置,海上钻探平台,也要考虑到浮冰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的破冰装备并不先进。
“但是,我并不认为中国在上述方面的起点低一些,就会影响到今后对北极油气的开发。”孙枢说,“我国的各家石油公司都在做这方面的科研工作。”
据孙枢介绍,目前,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已经完成了新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14年下水。
“只要能够参与到北极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技术和经验就不是难题。”孙枢说,中国以国际合作方式参与北极油气开发,既可为世界能源勘探开发事业作出贡献,又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油气资源开发能力。
未来发展须谨慎
“北极油气,离‘开发’还很远。”陈卫东表示,从目前中海油的情况来看,参与北极油气开发还处于洽谈阶段,未来究竟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投入资本和人力,还是未知数。
对此,林伯强认为,北极油气开发的关键问题在于市场。“只有北极油气开发的成本降低,或者外界油气资源使用殆尽,世界对北极油气的市场需求才会更大,北极油气才有开发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参与北极油气开发,短期内难获经济收益。”林伯强说。
当问及中国参与北极油气开发的政策问题时,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刘惠荣说:“中国参与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合作,属于两国间合作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是否存在政策上的障碍,取决于对方国家的外商投资法律和政策情况。因此,我国的企业家要深入研究对方国家的法律、政策,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工作。”
环境风险是中国参与北极油气开发时绕不开的话题。“中国除了加入北极理事会外,还要把精力投入到由其他国际组织组成的新兴治理网络之中,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相关的环境公约等。”挪威南森研究所副所长Arild Moe教授表示。(中国科学报 倪思洁)
挪威教授认为冰岛对北极海上石油勘探太过乐观
据冰岛评论3月20日报道,奥斯陆大学教授戴格?哈罗德(Dag Harald)日前在雷克雅未克召开的泛北极议程大会(The Trans Arctic Agenda)上指出,冰岛对能否在北极地区勘探出油气资源过于乐观。他援引挪威石油公司由于无利可图而被迫放弃2个北极地区的石油勘探项目为例,认为期盼冰岛东北部成为未来北极地区研究和石油生产服务中心的想法很不现实。如果发现的是天然气而不是石油,很可能因难以开采而被迫放弃,他总结认为,在谈到北极的油气资源时每个人似乎都太过乐观。(商务部网站)
中国企业在北极
中海油拟进军北极海上石油钻探
阿思达克6月6日报道,据《道琼斯》引述冰岛能源部门负责碳氢化合物许可证的一位官员指,中海油正与冰岛的Eykon Energy合作申请,在冰岛北极海域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和生产的许可。若成功申请,集团将首次尝试在北极展开海上石油钻探。
中海油在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冰岛政府与Eykon Energy已邀请该公司参与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该项目目前正处於谈判阶段。
冰岛国家能源局(National Energy Authority)碳氢化合物许可证主管官员Thorarinn Sveinn Arnarson表示,若两公司资质合格,许可证将於今年秋季发放。届时将公布Eykon和中海油在合作项目中所占权益,以及北极海上钻探许可证区块的确切位置。
中石油收购北极圈LNG项目20%股权
从中国石油集团获悉,6月21日,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俄向中国增供原油长期贸易合同,已与俄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了收购北极圈内的亚马尔LNG项目20%股份框架协议。
据介绍,亚马尔LNG项目位于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拟建设LNG产能1650万吨/年。协议签署后,中石油将与合作伙伴开展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有分析称,中石油参与该项目对其进入北极地区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开辟北极航道具有重要意义。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目前由诺瓦泰克和法国道达尔共同持有,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80%和20%。此前,中海油、中石化就曾分别曝出在冰岛洽谈,进军北极海域油气开发的消息。而这一次中石油选择从俄罗斯进军北极,也被看成了终于“归了队”。
他国在北极
15家石油公司购买挪威北极地震资料包
据Rigzone网站8月21日奥斯陆报道,挪威国家石油理事会(NPD)21日在奥斯陆表示,目前为止,已有15家石油公司购买了挪威巴伦之海东南部和北冰洋Jan Mayen火山岛以外地区的地震资料包。
这15家石油公司包括众多国际著名石油巨头,其中有雪佛龙公司、壳牌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道达尔公司、康菲公司、埃尼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以及部分独立石油公司。
地震资料包价值200万美元,是NPD在2011年和2012年获得的。据悉,这个地区的二维地震作业预计在今年10月中旬前结束。
挪威完成24座北极油气区块招标
挪威6月12日颁发了24个油气区块的勘探许可,其中大部分位于北极内的巴伦支海域。此前,受成本和税率双双上升影响,挪威北极境内的勘探活动有所收缩。分析认为,此次招标或许能给北极的油气勘探带来新的动力。
据路透社报道,获得勘探许可证的共有29家公司,荷兰皇家壳牌、英国石油、美国康菲、法国道达尔等跨国油企均榜上有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称“挪威国油”)也参与其中。
挪威官方估计,挪属巴伦支海总共埋藏有79亿桶油当量的未探明油气资源,但这片处女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几乎为零的基础设施为勘探开发设置了极大障碍,勘探费用也比临近区域高出一大截······全文
美国计划年底前发布专用于北极地区的钻探规定
据道琼斯华盛顿5月7日消息,壳牌公司已经在寻求美国政府允许其在北冰洋冰封水域钻探石油,该公司已经同意遵循一套特殊的标准控制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
美国内政部官员当前表示,他们将要求其它有意参与阿拉斯加北部海岸进行油气作业的石油公司遵循相同的标准。内政部副部长David Hayes周二表示,该机构当前正在加紧制定北极地区的特殊钻探规定,应该在今年底前将提出建议。
康菲搁置北极石油钻探计划
中国化工报4月15日报道,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近日表示,由于当前联邦政府对于阿拉斯加水域钻探的管理规定仍然不明确,公司已经暂停2014年阿拉斯加北极水域石油钻探计划。
康菲石油表示,公司认为当前在环境条件极为苛刻的北极地区进行投资是不明智的,需等美国政府和能源业设计出北极海洋油气勘探的特定监管模式后再介入。康菲石油已经在阿拉斯加海洋和陆上从事钻探工作50年,2008年公司获得了阿拉斯加大陆加外围楚克奇海98个勘探租约区。
俄油与三国际石油巨头合资开发北极
据挪威媒体6月21日莫斯科报道,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俄油(Rosneft)21日在莫斯科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签署了旨在共同开发北极及相关地区油气资源的合资协议。
根据协议,俄油与埃克森美孚式正式成立Tuapsemorneftegaz和Karmorneftegaz两个合资公司,作为他们在黑海和喀拉海拟建项目的运营商。
根据协定,埃克森美孚将向两个地区先期投入32亿美元用于勘探。这两个区域的钻井作业预计明年开始。
另外,两家公司还计划组建合资公司勘探俄罗斯北极其他7个区块。
俄气和俄油再获北极油气田5个许可证
据俄罗斯媒体5月29日莫斯科报道,俄罗斯政府继续以很低的价格把位于北极水域的巨型油气田授予国有油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Gazprom)和俄罗斯石油公司(俄油/Rosneft)。
俄罗斯联邦政府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本周,俄油获得了位于巴伦支海的两个油田Albanovskoye油田和Varnekskoye油田的许可证,而俄气获得了位于喀拉海的3个气田Morskoye气田、Nyarmeyskoye气田和Skuratovskoye气田的许可证。
俄罗斯政府没有通过任何形式招标就把5个海上油气田的许可证直接授予了俄罗斯两大油气巨头。俄油获得的两个油田估计拥有5420万吨石油储量和1.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而俄气获得的3个气田拥有3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
这5份许可证总共拥有5850万吨石油、4.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8000多万吨凝析油储量。两家公司为获得这5份许可证支付了27亿卢布(大约6500万欧元)的费用。
欧盟专员:欧盟若不积极会错过北极资源
据德国媒体8月12日报道,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地区天然气、原油等资源正渐渐变得可开发,引起世界大国的关注。欧盟议会北极事务专员盖勒担忧,在这场"开发竞赛"中,欧盟会因被动状态而落于人后。
据德新社消息,正在一些欧盟代表还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中的时候,中国已展开行动,积极跻身在北极地区谋求开采自然资源的行列。
在过去数年,北极的冰量明显减少。这让人们能够进入之前难以到达的地方。趋势依然会继续下去,这提供了新的经济机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