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高更强

   2013-08-14 中国化工报刘雅文 孙琳

74

 
——从相关行业看化工发展机会(上)
 
 

 

目前的高端船舶涂料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所垄断。图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承建、采用中日合资中远关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防腐涂料的30万吨油轮新阳·萨瓦罗克号。 (关西 供图)

 
 
  编者按 作为基础行业,石油和化学工业与国民经济各行业息息相关。许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石化产品的支持,而相关行业的市场变化也会对石化行业发展及其产品的价格走势造成直接影响。那么,上半年这些相关行业的运行状况如何?下半年会是何种走势?石化行业在这些相关行业发展中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方向又会怎样?为此,我们分上下两篇组织了《从相关行业看化工发展机会》系列报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纺织:化学纤维担纲原料优化


  纺织行业中大多数合成产品是通过化工材料和产品生产的,即使是天然纤维,也大多需要化工产品进行加工处理,是化工重要的下游产业。其中,化学纤维产业是纺织业的重要分支,为保障纺织原料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我国化纤产量1990万吨,同比仅增长5.8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8.73个百分点。其中,最大品种涤纶产量为1571.46万吨,同比增长6.26%,占化纤总产量的78.97%。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负责人分析认为,当前,纺织行业对纤维的需求增长主要靠化纤来支撑,因此化纤产量近些年基本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全球金融危机曾使我国化纤产量增速一度下降到5%以下,但是2009年化纤行业快速恢复,在之后的两年化纤产量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不过由于化纤行业已经形成庞大的规模基础,因此今年产量的增长速度必然会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上半年化纤出口和效益都呈现了小幅增长。1~6月,我国共出口化纤124.76万吨,同比小幅增长2.13%。分品种看:涤纶长丝出口量最多,达58.51万吨,占化纤出口总量的46.9%;涤纶短纤出口32.9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26.41%;氨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出口量大幅增长21.88%,走出了长达两年的低迷状态,有了不错的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棉花价格的支撑是影响行业走势的重要因素。今年棉花价格稳定在1.95万元/吨上下,由于涤纶、黏胶和棉花的三角关系,对涤纶短纤、黏胶短纤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涤短、黏短价格下跌,与棉花的价格差进一步扩大,使纺企增加了黏短、涤短的使用量。


  对于下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认为,受国际局势紧张影响,原油价格可能保持高位震荡,但供应面存在宽松预期,因此预计原油市场可能在震荡中略有下行。下半年仍是化纤产能投放高峰期,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因此预计三季度在传统旺季刚需和原油高位震荡的作用下,化纤市场存在价格上扬的机会,但调整幅度不会很大。预计全年产量4050万吨,增长7%左右;出口量280万吨,增长15%左右;利润和上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从长远看,业内人士还是对化纤行业充满了信心。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推进,优化原料结构,提高化学纤维的开发利用能力,有效填补天然纤维缺口以及更好地满足多领域、多元化消费需求也成为纺织行业发展当务之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提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各种高仿真、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关键技术研发,稳步扩大纤维供应规模,加强新型材料的优质化、系列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此外,还应制定技术进步路线图,突破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各种利用农副产品、海洋生物等非食用资源的新型纤维,扩大化学原料的可用范围,缓解石油资源紧缺制约。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在国家政策鼓励、专项支持、企业投入、协会推进的新形势下,正蓄势待发。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公布的《中国生物质纤维和生化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生物基纤维及生化原料产量预期达到510万吨,年均增长17%。其中,PTT纤维将达到15万吨,海藻酸盐纤维将达到1万吨,PLA纤维将达到5万吨。

 


下游的稳定需求拉动了氨纶行业的快速发展。图为一位观众在展会上观看化纤产品。 (CFP 供图)

 

  船舶:期望尽早穿上“国产外套”


  船舶工业与重型机械、装备技术、石油化工等行业发展紧密相连。我国船舶工业在面临主要造船指标和经济环境不佳的不利局面下,必须要完成一次质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这其中相关化工产品的升级至关重要。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造船完工20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承接新船订单22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3.2%。全国完工出口船17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4.4%;承接出口船订单21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3.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3.9%、91.9%和87.3%。据英国克拉克松统计,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9.1%、44.2%和43.1%。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上半年,针对船舶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产能利用率下降、造船资金普遍紧张等问题,我国船厂积极开拓市场,高附加值订单有所突破,在LNG船、大型集装箱船、节能环保型船承接方面取得进步。


  另外,不久前在丹麦召开的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对船舶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会专家认为,2013年全球船舶市场仍将延续低位运行态势,但整体上有所企稳;随着美国、巴西、挪威等国加强深海石油开发投资力度,未来几年全球海工装备需求将继续增长。综合各国预测数据,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增速将分别为3.3%和3.6%左右,全球新船需求将超过8000万载重吨。其中,三大主流船型成交量占总量的70%左右;LNG船和LPG船市场相对活跃,约占总量的10%;豪华游船、海工装备及其他特种船型约占20%。


  我国船舶行业巨大的市场刺激了国产船舶涂料的发展。船舶涂料主要包括防腐涂料和防污涂料两大类。近年来,我国不少涂料企业都在加快进军高端船舶涂料,以期海工装备尽早穿上“国产外套”。不过,目前来看,我国在许多海工关键技术领域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国内高端海洋涂料市场上鲜见国产品牌,国产涂料基本只能用于渔船、小型运输船等低端产品市场。阿克苏诺贝尔公司、佐敦涂料公司、日本中国涂料株式会社、赫普涂料公司、PPG涂料公司在亚太船舶涂料市场占据稳定的份额。

 

 

  玩具制品高端、环保发展趋势给化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为日前开幕的第五届深圳动漫节上,参展商展出了各种时尚造型的玩具。 (CFP 供图)
 

  轻工: 竞争加剧化学品需求提升


  近年来,化工行业的发展为下游轻工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轻工行业的发展变化,也会对塑料、聚氨酯、食品添加剂等化工产品的市场造成直接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国轻工业效益指标显示向好,行业保持了总体平稳运行的态势。数据显示,1~6月,92类轻工主要产品中,68类实现产量同比增长,占总数的73.9%。其中,家电、大食品类产品增长较大,产量下降较多地是以纸、革为代表的原料类产品。


  塑料制品以同比11%的增幅,在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中位列前茅。但企业对此反应不一。专家表示,当前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剧烈,产品质量好、规模大的公司表现还不错,但较小的企业越来越难获得资源进行更新换代并保持竞争力,经营比较困难。


  河北秦皇岛宏岳塑胶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黑宪国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企业生产的是专用塑料管道产品,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攀升了25%,这都得益于政府对房地产投机活动的限制措施。“在过去,如果购房是作为投资的话,业主们不会花钱购买较高质量的管道及材料,但随着政府调控房地产行业,更多人买房是为了自用,他们自然希望购买质量更好的产品,为我们提供了商机。”黑宪国说。


  而受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6月中国塑料制品出口75.9万吨,环比减少6.98%,同比增长2.4%;上半年累计出口284.36万吨,同比增长5%,增速再度回落。而当下中国塑料市场出口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亚洲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出口增长主要动力,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也正在逐渐代替欧美市场成为进口中国塑料制品主要地区。


  除了塑料,轻工业另一个重点领域的日化行业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些日化行业中小型公司不得不退出市场或接受被跨国公司兼并或收购的命运;大企业则延续了前几年的高增长态势,例如立白日化上半年产销总额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20%。


  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日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指出,上半年,我国日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而纵观近几年,中国日化行业的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10%,这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洗涤剂市场和世界第二大化妆品市场。但由于国际原油涨价的影响,作为原料大部分是石油副产品的洗涤行业,承受着各种涨价压力。当前,不仅洗衣粉和洗洁精等洗涤用品企业举步维艰,化妆品等企业也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对于轻工行业下半年的走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预计,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等大食品行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继续发挥轻工业发展稳定器的作用;造纸等原材料行业增长将有所放缓;家电、皮革等消费品行业增长比上年有所提升。


  建材: 绿色转型化工新材料受益


  化工产品为建材行业提供各种原料,如新型建材、防水材料、涂料、塑料等。一些生产胶黏剂、密封胶、防水剂、砂浆处理剂、建筑涂料、防锈材料等产品的化工企业本身就是建材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建材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上游化工行业的发展质量。上半年,建材行业实现了稳中有进,产量持续增长,营收增速加快,投资有保有压,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改善。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水泥产量10.9亿吨,同比增长9.6%;平板玻璃产量近4亿吨,同比增长9%;陶瓷砖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卫生陶瓷0.9亿件,同比增长5.8%;玻璃纤维纱144.6万吨,同比增长2.5%。


  但建材工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分化,结构加快调整。产能过剩的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投资呈现负增长,分别下降9.4%、3.2%;低消耗低排放的石材开采加工、轻质建材、技术玻璃、玻纤及制品、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3.6%、27.8%、35.3%、27.1%和43.7%。


  专家指出,受益于新城镇化建设与绿色建筑政策,新型环保类建材今年将进一步快速发展,也将出现更符合大众需要的新型材料。比如,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近年出现了新型复合材料——钙塑材料,它是把大量的石灰填充剂,配以少量的聚烯烃树脂和其他添加剂,作为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兼具木材、塑料及纸张的许多优良性能,具有耐热、耐化学腐蚀、耐寒、隔音、防震、加工容易等特性,可以在包装、建筑材料、管具等方面大量代替纸张和木材。化学建材比重轻,价格便宜又易加工成型,所以做门、窗、天花板、墙板、上下水管、楼梯扶手、地板、电线管等都很理想。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指出,下半年联合会将实施绿色建材工程,制定完善绿色建材标准和评价体系,激活绿色消费潜力,扩大绿色建材需求,壮大绿色建材产业,坚持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积极培育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加工业。


  汽车: 高端发展带动配套升级


  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影响着涂料、树脂、橡胶轮胎等多种配套化工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我国汽车生产1075.17万辆,同比增长12.83%,同比增幅提高8.75个百分点;汽车销售1078.22万辆,同比增长12.34%,同比增幅提高9.41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分析,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增速高于预期,这首先得益于私人轿车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了汽车总体产销的较快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66.45万辆和866.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和13.8%,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6.1%和6.7%。


  另外,历来有中国经济发展“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商用车,也摆脱了长期低迷徘徊的阴霾。上半年商用车产销有所恢复,产销量高于上年同期,且增速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8.72万辆和211.71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2%和6.7%。


  华创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王炎学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汽车市场在逐渐往高端发展,汽车的轻量化、安全性、节能环保性等诸多指标越来越左右着消费者的选择,也影响着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上半年, PPG工业公司汽车涂料中国研发应用中心在天津落成,这是PPG在中国首个针对汽车涂料的本地化研发及应用团队。PPG汽车涂料全球高级副总裁倪辛迪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及消费市场正在向高端方向发展,且有赖于一些环境保护新规的出台,需求持续增长的环保性水性汽车涂料势必将带动PPG在中国业务的发展。


  巴斯夫的全新涂料生产装置也计划于2014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在中国的汽车色漆年产能将增加13500吨。


  上半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较快也成为亮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有较快增长,生产新能源汽车5885辆,同比增长56.3%,其中纯电动汽车511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774辆;销售新能源汽车5889辆,同比增长42.7%,其中纯电动汽车511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775辆。此外,上半年我国普通混合动力生产9388辆,销售10048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7倍;天然气汽车生产43898辆,销售43562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1倍。


  受此影响,锂电池投资开始升温。据中国电池网CEO于清教介绍,从2012年底到2013年6月,我国锂电池投资持续增温,到2015年时,将形成超过高达50亿安时的产能。按照目前国产乘用纯电动汽车一般装备电池容量6000~8000安时计算,估计可以装配62万~83万辆纯电动汽车。


  业内人士均认为,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迈入商业化大规模推广阶段,这其中,作为核心设备的锂电池将获得快速成长。

 


图为北京市延庆县推出的电动出租汽车。 (新华 供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