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一流 农药企业还缺什么

   2013-09-16 中国化工报罗阿华

216

  备受全球农化行业关注的Agrow2012年全球农化企业销售20强日前揭晓,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孟山都、杜邦等企业顺利进入前6强。值得一提的是,因受益于主导产品草甘膦价格的增长,2012年新安集团农化产业销售规模取得了35%的高速增长,销售额达到了4.5亿美元,位列Agrow全球农化企业销售排名第19位。

 

 

福华集团联合四川大学等高校组建了草甘膦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中心。几年来,中心先后申报多项专利,有效支撑起公司的研发。图为公司草甘膦生产配套装置。  (企业供图)


  新安集团曾于2009年首次入围全球销售20强,4年后再次入围,标志着企业在国际农药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然而,业界人士更多关注的是,作为世界农药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何时能打造出更多比肩国际一流的企业,真正实现向农药强国的华丽转身?


  发展机遇再次开启


  我国拥有2500家农药企业,生产的原药品种达到600多种,制剂3000多种。2012年我国农药产量为354.9万吨,出口量为159.9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

 

 

近日,湖南省专业化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益阳市举行。图为现场演练。(本报记者 王玉东 摄)


  经过前几年的低潮,随着全球部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对农药产品的需求加大,2012年国内农药行情出现拐点,草甘膦、百草枯、毒死蜱、多菌灵等农药产品持续旺销,农药出口量和出口价格持续步入上升通道。


  目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农产品价格屡创新高。受耕地面积有限、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多等因素影响,世界粮食供给量近年来增长缓慢且经常波动,而消费量在人口剧增、生物燃料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始终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1996~2012年全球粮食产量从18.72亿吨到24.19亿吨,年均增速3.27%,而消费量从18.21亿吨到23.27亿吨,年均增速4.17%。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国际交流与服务处处长张文君介绍,目前中国草甘膦共出口到127个国家(地区),2012年草甘膦出口共涉及104家生产企业的178个登记证,其中出口逾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16家,这16家企业共出口产品11.35亿美元,占当年出口金额的85%以上。

 

 

图为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做小麦种衣剂对照实验。 (本报记者 蒋善军 摄)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产量占世界1/3以上,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范围不断扩大,达到1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40个、非洲44个、欧洲37个、南美洲29个、北美洲2个、大洋洲7个,并在77个国家获得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认可证明。农药出口企业已达790家,涉及4062个登记证。北京颖泰嘉和、浙江新安集团、山东潍坊润丰、江苏扬农化工、江苏南通江山等企业的出口额都在1.7亿美元以上,总额过25亿美元。 


  “虽然目前中国农药出口呈现复苏迹象,但行业面临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生产严重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上海威敌生化(南昌)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中兴说。


  虽然我国农药出口高歌猛进,但量多质低的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国内维菌素原药产量达3600吨,而实际需求只有2800吨;国内烟嘧磺隆产能达3200吨,而国内消费量仅为600吨,严重供过于求,产品同质化严重。此外,农药出口贸易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口产品缺乏品牌,虽然企业数量多,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更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同时,我国的农药企业往往在几个产品的生产上有优势,却不能给国外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使得国内企业在开发国际市场过程中举步维艰。

 

 

图为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草甘膦生产装置。(企业供图)


  国际方面,人民币汇率压力大、贸易摩擦、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问题也是始终困扰着国内企业。其中,欧盟REACH法规就是一个佐证,部分农药产品被迫退出欧盟市场,每年将减少出口额7000万美元以上。

 
  海外登记亟待提速


  目前,境外登记是我国农药走向国际的最大瓶颈,但要真正步入国际舞台,国内企业就必须做好登记工作,通过设立办事机构向海外客户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记者从前不久召开的2013草甘膦行业发展论坛上获悉,2013年上半年,草甘膦出口仍然以原药为主,原药出口增幅远高于制剂60个百分点。


  “虽然我国是农药出口大国,但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只能以原药价格卖给海外公司,价格没有话语权,利润也受到相应制约。”《农药市场信息》主编顾旭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国农药出口主要以原药为主,但出口价格并不理想,有些企业干的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多数企业与中国公司签订的出口供货协议,实际上属于“贴牌销售”。比如,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草甘膦原药的制剂,只有产品登记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获得美国环保署的登记,而国内一些草甘膦大企业还没有获得美国环保署的登记,结果就是这些中国企业被拒之门外。而拥有美国环保署登记的外商可以同时购买诸多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并拥有定价话语权。


  据了解,我国农药出口的传统市场是东南亚和南美国家,而北美、澳大利亚、欧洲等地区的进入门槛很高。在美国完成一个农药品种登记,费用高达100万美元,欧盟的登记费用更高。深圳易普乐在俄罗斯办理第一个产品登记时,费用高达38万美元。虽然面对高额登记费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部分农药企业在孟加拉国、泰国、缅甸、印尼等国完成了登记并成立了公司;易普乐公司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办理了产品登记证并在国外建立了5个农药生产基地;宁波泰达进出口有限公司也成功登陆北美市场,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已拥有42个登记证,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新安集团、南通江山、山东润丰等公司都不惜重金在亚洲、欧洲、南美和非洲获得草甘膦原药和制剂的登记,为出口产品寻找一条合理的发展方式。


  “我们一直在做海外注册登记这项工作,这样企业的产品就可以在出口国用自己的商标品牌进行销售,价格方面也存在一定优势,参与真正市场竞争。”浙江新安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农药企业如何更好地在国外登记?上海艾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产业贸易部部长申继忠表示,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注册登记的重要性,有实力的企业做得不错,到海外办企业形成合作关系,然后通过当地公司申请注册登记。也有专家表示,可以借鉴印度和日本农药进入欧美市场的经验,对于有些已经打开国际市场的农药品种,由国家出面引进国际认证GLP实验室,加强其在国外登记时所需要的项目研究。此外,国内企业到农药进口国登记注册,必须对出口农药的专利、农药检验国际标准、登记注册和农药出口有关的法律进行综合性研究。


  除此之外,优势龙头企业还可以创办跨国公司。不久前,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完成了对全球第七大农化企业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60公司%控股股份的收购。在业内人士看来,收购欧美农药企业也不失为一个快速国际化的途径。 


  由制造向“智造”跨越


  《农药市场信息》特约撰稿人韩永奇表示,我国农药企业与外国相比,研发技术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由于我国农药企业长期缺乏品牌和市场意识,忽视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农药品牌和市场网络的建设与维护。


  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发展虽为迅速,但企业对科技投入却远远不够。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农药品种有260多个,但有自主产权的却只有20多个。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表示,如今草甘膦需求旺盛,一批在2008年随着草甘膦一路走高匆忙上马而又跌入谷底的企业,忘记了当年的高空跌落的巨疼,抑制不住投资的冲动,行业盲目跟风投资行为严重,既加大投资风险,又导致无序竞争。


  我国农药企业与外国企业业绩差距最大的原因是国内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少。在国外,创制一个新农药品种约需1.5亿美元,筛选2万多个新化合物,历时8~10年。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韩翔作了统计,2012年,13家中国农化上市公司报平均研发费用投入为4322万元,占销售额比重平均为3.18%。这与跨国公司的5%以上难以匹敌,而像先正达与拜耳2009~2011年的研发投入资金更是占农药销售额的8.4%~10.6%。


  新农药创制基本上属于基础领域研究,前期投入大,周期漫长。经过农药界多年努力,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领导已经意识到,农药创制已是迫在眉睫。比如,草甘膦龙头企业新安集团研发的草甘膦铵盐可溶颗粒和草甘膦钾盐原粉投入海外市场后,产品需求旺盛;江山股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草甘膦制剂和丁草胺工艺进行研发,其新产品在海外市场也被普遍看好。


  此外,农药制剂是农药原药深加工的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扩大制剂出口是我国农药行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目前,原药出口较多的主因是转嫁环保风险,同时还可大幅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我国农药企业要加快原药出口向制剂出口的转变。企业在出口成品制剂时,一定在注意配方、包装和质检。

 
  “尽管中国农药出口量价双增,但中国企业在欧美农药市场却没有品牌。在国际主流市场中处于有量无牌境地的中国农药企业,亟须打响自己的品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承宇表示。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效应越来越显现出来。我国农药在国际市场上很少有自己的牌子,主要靠“贴牌”销售,只能赚些小钱,目前,有英文商品名的仅有80个。品牌的缺失是我国农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瓶颈,不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自己品牌化,建设自主品牌终端国际市场是中国农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出台的《“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到2015年,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5家以上;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今新安集团已经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国内企业只有将农药“制”造发展为农药“智”造,才有与国际农化企业比肩的实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