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工业园
10年弹指一挥,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这座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在化工及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创建起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有机氟、有机硅、环氧树脂、特种纤维等为主导产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新格局。今年,富顺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业园区到2017年,要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从招商引资转为招商选资
截至2012年底,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共引进生产性项目77个,协议资金约34亿元,现已聚集晨光院、四川辉腾科技等生产性企业11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户。面向未来,园区逐渐由原来的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引进内资向引进外资转变,由承接产业转移向主导产业定位转变。
辉煌10年村庄变身工业园
曾经的村庄,如今已变成富顺的一座产业新城—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
富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晨光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许尔光介绍,目前工业园区内有规模企业45户、亿元以上企业28户,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0.7亿元,呈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晨光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5.8亿元,较2008年增长3.5倍”。
作为园区的“元老”,10年前的晨光化工研究院(简称:晨光院)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一度专注于科研,产品只是实验瓶中的一小点。而现在晨光院的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在2010年产值就突破了10亿元。目前,作为科技型企业的晨光院拥有自己的专业研发队伍,2013年目标直指20亿。
晨光院的飞速发展与园区着力打造特色工业园区的战略部署密不可分。目前,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化工新材料从上游到下游已经整合成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
筑巢引凤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音乐响彻敞亮的工厂车间,一个个牛皮提包在工人饶守琴的巧手拨弄下初见雏形。与两年前离乡背井的工作地—广州相比,饶守琴现在的工作地离家只有半小时。
饶守琴工作的红谷集团就在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中。据了解,作为一个人口大县,富顺每年都有30多万人外出打工,而随着更多企业落户园区,不少附近居民放弃去沿海打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能够有企业落户,园区日益升级的“软件”和“硬件”成了招商绝招。2012年,由广州红谷皮具集团公司投资10亿元打造的瑞祥国际商贸物流城项目正式开工。自贡红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敏华对此深有体会:“园区正是看中红谷在晨光的投资诚意,最终才选择把土地给我们开发投资,不是我们选择园区,而是园区给了我们机会。”
高举高打园区发动“两化”引擎
2013年上半年,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1.5亿元,同比增长39.1%。“我们坚持创新驱动,让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入驻和持续发展,让经济发展产生裂变效应!”许尔光说。
按照规划,到2017年,园区固定资产累计投入将达70亿元,新形成承载能力5平方公里,新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园区总建成面积达10.2平方公里,把晨光园区建成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到2017年,园区工业将冲刺总产值520亿元,销售收入480亿元的目标,争取实现100亿和50亿销售收入企业各1户、10—50亿销售收入企业3—5户,使晨光园区带动全县工业和经济社会大发展!
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的崛起,也带来了一座新城的繁荣,“两化”互动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富顺正依托有山有水的地域特色,突出“千年古县”、“才子之乡”历史文化内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结合产城一体、集聚发展的要求,按照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思路,着力加快推进晨光科技、纺织服装、农产品贸易加工3大园区建设。
对话
提升软硬环境是园区招商王道
华西城市读本: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如何定位园区发展方向?
许尔光:四川富顺晨光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依托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科研产业优势,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主导产业,其中就包括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四川辉腾科技有限公司为骨干,发展氟硅、特种纤维和特种氟塑等合成材料为主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等。
华西城市读本:园区怎样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许尔光: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才是招商王道。园区将继续做好宋渡路、白果路、园区内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档次;积极探索建设化工仓储物流中心、标准化厂房、技术孵化中心、工业污水处理厂等生产性服务平台,为入驻园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创造必要的先决条件。另外园区还将坚持低成本、高效率、零距离、全天候的服务宗旨,为投资项目提供“保姆式”、“一站式”的服务。
华西城市读本:园区10年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许尔光:2013年至2017年我们的招商引资目标将引进项目50个,总投资达86.8亿元,其中主导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达60亿元。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在十年前,这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目标。那时出去招商,关键看优惠政策,杀手锏就两个:土地和税收。因为那时园区啥也没有,基建、产业、配套都是空白,能招进来就行。十年间,按照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园区进一步优化规划设计,加快返安房、征地拆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显著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