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化肥生产装置。 (马敏 供图)
作为磷化工大省,云南省在国内化肥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相关资料统计,2012年,云南省共生产化肥620.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3%,在全国排名第三。其中,氮肥生产量为198.58万吨,同比增长7.51%;磷肥生产量为419.98万吨,同比增长11.17%;钾肥生产量为2.2万吨,同比增长37.5%。氮、磷、钾肥产量均跃上新台阶。
然而,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了解到,云南省内中小化肥企业的经营状况却并未同整个行业一样增长稳健,资金紧张、技术水平落后、人才匮乏等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那么,云南中小化肥企业发展到底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融资困难是最大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云南中小化肥企业大多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在遇到资金短缺难题时,多数企业想到的是从银行拿到贷款,然而能够拿到贷款的中小化肥企业凤毛麟角。由于缺乏资金的注入,云南省中小化肥企业举步维艰,发展更加困难。
从事多年磷肥生产销售的杨总告诉记者,该公司自今年5月份就停产了,工人也一直放假休息。在公司厂区,记者看到,整个厂区空无一人,生产磷肥的设备也落满灰尘。“今年化肥市场低迷,客户竞相压价厉害,生产开工后亏损更多,我们只好停产休息。但如果工厂的土地和设备一直闲置,生产设备就报废了。现在最希望的是有企业能和我们合作,让设备尽快运转起来。”杨总告诉记者。
对此,杨总也想了许多办法。他曾经跑了当地的多家银行,而银行告诉他必须有固定资产抵押才能贷款,而此前他自己的房产早已用于开采矿山贷款抵押。没有抵押物就没法贷款,杨总每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为贷款的事急得团团转。
楚雄州另一家化肥生产企业的陈老板也不轻松。他告诉记者,自从10年前收购了当地的化肥企业以后,他就一直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这几年,公司虽然小赚了一点钱,但企业如果要长远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节能降耗水平,这就意味着公司需要投入大笔的流动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而技术改造资金往往“僧多粥少”,需要技改的企业多,而政府的扶持资金又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对此,他感到很无奈。
位于红河州的另一企业老板也有相同遭遇。他告诉记者:“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通过熟人介绍,找到民间借贷公司以缓解资金压力。虽然民间高利贷的利率惊人,但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我们化肥生产企业在银行申请贷款,厂房是无法抵押,只能抵押土地,而企业土地多是租用的,因此无法出具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而且,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批款周期长,一圈折腾下来,企业还不一定拿得到贷款。”
一位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高管也证实了这一点:“现在云南省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依然是需要固定资产进行抵押,比如企业法人的城市房产证。但因为多数化工企业地处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银行方面无法具体评估土地的价值。因此,化工企业如果想通过自有的土地证办理银行贷款也是很难操作的。”
为此,很多中小化肥企业急需融资的时候找小额贷款公司或者行业拆借渡过难关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昆明另一化工企业的陈总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持续紧缩的流动性让中小企业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融资的门槛一再提高,这才给民间借贷市场创造了机会,导致民间融资的成本也一再“水涨船高”,而企业也必须付出高昂的利息,这对化肥生产企业来说成本太高,非常不合算,企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安宁某磷肥生产企业工人正装运待出口磷肥。(马敏 供图)
企业缺乏技术和人才
除了融资难,缺乏技术创新和高端专业人才也是制约中小化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事肥料营销工作的王樊告诉记者,所在公司前些年以生产普钙为主,公司利润也不少。但由于技术含量不高,云南省内化肥企业纷纷上项目,普钙企业最多时达100多家,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经常会发生抢单现象。现在一吨普钙利润就在10元左右,甚至一些单子利润就在5元左右。
由于云南中小化肥企业技术含量不高,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与山东、江苏等化工大省相比,在新技术方面处于落后状态,导致了云南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减。近日,记者来到作为云南农资市场风向标的呈贡农资市场采访发现,市场上多数经销商销售的产品来自山东等省外企业生产的多肽尿素、海藻肥、缓释肥、水溶肥等高级肥料,而云南本省生产的复合肥却只有一两家。
为此,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高孔亮指出,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对肥料生产和使用有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云南中小化肥企业今后应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发展质量。根据需要发展新型肥料,比如水溶性肥料、缓释肥料、控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等。
高孔亮表示,水溶性肥料、缓释肥料、控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等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其中,水溶性肥料通过滴灌施肥和喷灌施肥可节约用水50%~60%。目前云南省内还没有一定规模的水溶性肥料生产企业,而云南省生产水溶性肥料所需原料充足,应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此外,缓释肥料、控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可减少化肥有效养分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目前,国内几家生产企业由于使用的改性材料价格较贵而使这类肥料价格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研发价格低廉的改性材料使肥料物美价廉,在农业生产上实现大面积使用。
此外,人才缺乏也是阻碍中小化肥企业发展的另一难题。
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家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加之宣传不到位,没有具体的执行部门等原因,许多政策变成了“空中楼阁”,这些好的政策无法执行。而中小化肥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在社保、福利等方面与国有大型企业存在差异,专业人才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有所顾虑,抛弃中小企业而选择待遇、福利相对较高的大企业。
从云南省内一重点大学毕业,先后换了几份工作,而今在一化肥企业营销部工作的李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中小企业工作环境让她内心备受煎熬:“我大学毕业后曾在昆明从事过化工物流工作,由于工作能力强,刚刚工作两年,老板就提拔我做了主管,然而由于是私营小企业,公司新来的老板亲戚处处刁难,受到排挤,干脆就辞了职。后来我就应聘到离家较近的这家化肥企业。”
李经理表示,由于化工企业地处偏远,交通、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了大城市。而且进入公司后,他们这些适龄青年要找到合适的对象也不容易。公司几年来在人才招聘会上应聘来的大学生这几年基本都走光了。现在,她最希望的是所在企业的老板能规范现代企业合理的用人制度,让企业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
云南华盛化工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脱硫塔前清洗生产化肥的脱硫填料。 (陈海宁 摄)
政策扶持谋创新发展
面对种种问题,云南中小化肥企业又该如何突围?
云南省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云南中小化肥企业发展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缺乏个性化、差异化创新等问题,如果企业要想进入国内化工一线品牌行列,就必须在产品的差异化、产品品质、创新营销宣传模式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做好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自身形象。
另外,中小化肥企业要走专、精、新、特之路,结合云南地理特点做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市场营销之路,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同时,结合当前国家的政策要求,走节能降耗的路子,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并提倡企业之间抱团发展,共同应对危机。
据悉,为尽快帮助云南省中小企业渡过困境,昆明市委、市政府于近日出台了《关于促进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采取17条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为工业稳增长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支持企业开展直接融资;落实各级财政对上市、发行债券融资成功企业的奖励政策;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广泛开展小规模、多层次、专业性银企对接。二是大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支持企业产销衔接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关心帮扶。
此外,政府部门还加强了对停产、减产企业的监测分析,对亏损大户及增亏幅度大的企业实行重点帮扶。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鼓励企业生产用电。在今年7月1日~12月31日,企业月用电量30万千瓦时,给予超基数部分电价补助。原材料行业每千瓦时补助0.05元,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每千瓦时补助0.10元,高新技术企业每千瓦时补助0.15元 ,单个企业补助不超过8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年度累计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非电类制造业项目,允许类项目按实物量投资不超过1%。的标准进行补助。鼓励类和高新技术项目按不超过2%。的标准进行补助。对2013年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投产当月按生产性固定资产实际投资不超过1%。的标准进行补助。鼓励类和高新技术项目按不超过2%。的标准进行补助。单个企业投资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二是奖励带头骨干企业。确定10户骨干企业,年终视经济规模和指标完成情况,分别给予企业领导班子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制造业中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销售收入上百亿元和销售产值排名全省前5位的企业,落实省级奖励政策。经济总量上规模达到培育目标的开发区、园区,统筹市级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予以重点倾斜。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成绩突出的开发区、园区,视经济规模和指标完成情况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
然而,仅仅把希望寄托在政策的扶持上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计,云南中小化肥企业更需要苦练内功,重视人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走好转型升级之路,这才是企业突出重围的胜利之路。
在昆明王家营转运站化肥库,工人正转运化肥。 (李犁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