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配额环比增3.2倍 中石化柴油出口再次倍增

   2013-11-06 中华石化网21世纪经济报道

436

中华石化网讯 “远东地区炼油厂又该头疼了,中石化将再次大量出口柴油。”11月5日,有了解内情的跨国油企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过去的10月份,中石化、中石油拿到了四季度成品油出口配额,“较三季度大幅增加”,其中中石化获得350万吨,环比增长320%;中石油也增加至200万吨。

“由于10月配额刚刚获得,因此两巨头会将配额用在11、12月——未来两个月,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的成品油价,特别是柴油价格可能会有很大降幅。”他说。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中石化就被远东同行多番责难,因为它突然大幅增加柴油出口量,打破了市场的供需平衡,导致远东油价骤跌,远东同行受损巨大。

“之后出于夏收和秋收的考虑,国家缩减了二、三季度出口配额,但四季度配额再次大幅增加。”息旺能源分析师李莉说。

更严峻的是,市场普遍预期在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后,石油央企对行业的绝对垄断将被打破,民营企业将有机会进入开采、炼化及分销领域,因此中国炼油产能将可能进一步增长,大量出口柴油也将成为常态。

“预计2020年至2030年中国将成为远东甚至亚太区重要的成品油生产基地。”上述跨国油企高管说。

出口量可能再次倍增

此次成品油出口配额仍由商务部根据企业的申请向企业发放,各类油品配额均大幅上升。其中,中石化获得的煤油和柴油出口配额强劲刷新历史水平,煤油获批出口配额152万吨,较三季度大增74%;柴油145万吨。

“三季度(中石化仅获柴油配额)15万吨,因此四季度的出口动力会很强。”李莉说。

据了解,之所以柴油成为出口的重点,是因为受国内柴油消费增长缓慢影响,而汽油消费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无奈之下,中石化等只能将“多余”的几十万吨柴油出口,以稳定国内市场的柴油价格。

“虽然每月几十万吨出口量较国内每月千万吨级消费量来说很小,但是对很多中小国家来说,那简直是天文数字,远东地区炼油厂又该头疼了。”上述跨国油企高管说。

这点在今年一季度已得到了证明。

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的柴油出口量就在不断地增大,不但逐月环比增加,而且较前年同期也有了惊人的涨幅:10月14.4万吨,同比增长9.1%;11月30万吨,同比增长123.9%;12月36万吨,同比增长490.2%;今年1月38万吨,同比增加295.8%;2月25万吨,同比增长242.5%;3月42万吨,同比更增长650%。

随着中国柴油出口的大幅增加,新加坡柴油市场均价也持续走低,从最初的130.27美元/桶滑落至今年4月的117.19美元/桶,跌幅达11.2%左右。

路透社也报道称,当时新加坡柴油较迪拜原油的裂解价差(约等于炼厂毛利)从2月19日每桶21.86美元的峰值降到了4月30日13.86美元的低点;“随着中国的出口量从6月起开始减少,裂解价差反弹,7月22日达到每桶19.67美元。”

现在,远东炼厂又将面临中国出口的冲击。息旺能源预计,若四季度中石化柴油出口配额满额执行,中国月均出口量将达50万吨以上,而一季度仅为月均28万吨,二、三季度更降至11万吨左右。

变远东成品油生产基地?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石油央企炼油产能年均增幅约6.5%,地炼产能年均增幅约11%,总体实际供应量年均增幅8%,已略高于中国汽油、柴油需求7%-8%的年均增长幅度。

“截至2012年底中国一次炼油总能力达到6.4亿吨,随着湛江中科石化等在建产能的陆续投产,到2015年一次炼油能力将达到7.5亿吨。”李莉说。

炼油能力7.5亿吨/年,已超过当时国内的预期消费需求。

然而,后来者还急不可待地渴望加入其中。

有山东消息称,包括山东垦利集团在内的四家地炼企业已获得商务部的批准,将在2014年拥有总计22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随着困扰企业发展的油源问题解决,山东垦利等都在谋划扩大自己的一次炼油加工能力,迅速使自己由百万吨级小厂跨入千万吨级大厂行列。

更多市场人士认为,三中全会后政府会对民企开放石油行业的准入限制,中国中化、广汇能源等将成为受益者,甚至宁夏宝塔石化已经与阿联酋某油商签署原油长期供应协定。随着炼油产能的不断增加,未来中国成品油市场的激烈程度会大大增加,当然也会波及远东市场。

因此,中国出口成品油将逐步成为常态——“(未来国内炼厂)要么集体降低开工率、要么降价促销,再要么大规模出口。”李莉说。

这对韩国、新加坡等原有的远东成品油出口国来说绝非好消息--过去它们的很多产品都被中国大陆市场给吸纳了,现在中国大陆却可能成为出口基地,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

息旺能源预计,至2015年年末开工率持稳的情况下,中国的汽油出口能力(剩余产能)将可能从目前的约500万吨/年增长到800-1000万吨/年,柴油可能超过1500万吨/年,分别仅占到其产量的约10%和7%。

也许正是预见到这种局面,几年前中石油和中石化就开始在远东地区布局分销网络,其成品油定价影响力已在新加坡市场扩展开。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