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建成首个百万吨产能碳酸盐岩油田

   2013-11-12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942

中华石化网讯 11月6日,哈拉哈塘油田哈6区块地面产能建设工程投产。这是塔里木油田公司建设“新疆大庆”六大产能工程之一,也是首个百万吨产能的碳酸盐岩油田,标志着碳酸盐岩油藏步入规模高效开发阶段。

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分布区域大于30万平方公里,油气资源约占盆地总量的40%。

碳酸盐岩属孔洞裂缝性发育,裂缝、溶洞、微细裂隙分布,如同人体内的动脉和静脉。大多数油气存于“动脉”中,其余分散在“静脉”中。在7500米的塔里木地下勘探,就像“穿针引线”,勘探难度堪称世界级。

为实现增储上产,塔里木油田突破固有地质理论,以“小缝洞、大视野,窄缝隙、宽思路”为勘探突破口,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新形成“缝洞串联、点面兼顾、连片控制、系统开发”的“经脉理论”,使之成为摸清碳酸盐岩习性、找到高产缝洞带、找准大型缝洞集合体和培植高效缝洞单元的法宝。在“经脉理论”指导下,塔里木油田把钻探目标由“单串珠”转向“串珠相关的缝洞集合体”,使哈拉哈塘区块勘探连续4年取得突破,钻井成功率保持80%以上。

见油不见田、高产不稳产,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的“顽疾”。塔中62-13H井酸化后获日产35吨高产,但好景不长。刚刚“满月”,这口累计产油仅1000吨的井就出现“早衰”现象,最终被迫关井。

“没有效益的油一吨也不采”。塔里木油田提出打高产井,建高产井组,创新运用串“羊肉串”的水平井开发模式,在同一个井眼中穿越多个缝洞单元,尽可能多地增加泄油面积,从而找到解决稳产高产问题的治本之策。

碳酸盐岩有别于砂岩油藏的最大特点,是储集空间复杂多变、天然裂缝发育和基质渗透率低,95%以上的油井需要进行储层改造。但埋藏深、温度高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使储层改造技术成为一项世界级的难题。塔里木油田深化储层改造技术,推广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攻关携砂压裂技术,为碳酸盐岩开发通“经”活“络”。携砂压裂技术成为今年塔里木油田储层攻关的一个新亮点,工艺成功率100%。轮南171井施工前气举不出油,改造后日产原油92.5吨。

在油井管理上,塔里木油田分类分区分井实施一井一策或一井多策的差异化开发策略,探索出11种油气井生产管理对策,提高油井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高效井比例已经突破40%,高效井产量占到碳酸盐岩油井总产量的50%,原油产量以每年20万吨至30万吨的速度递增,初步建成轮古、英买力、哈拉哈塘等4个油气高效开发区,今年将完成原油产量190万吨,进入规模高效开发阶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