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煤企欲成立中国煤炭银行

   2013-11-22 中华石化网证券日报

32

中华石化网讯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热情有增无减。日前,各地民资银行申办热潮依旧如火如荼。

与多家上市公司成立民资银行不同的是,多家煤企欲共同成立中国首家煤炭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煤炭银行仍在审批当中,能否通过审批也尚不得知,但其官方网站在10月28日却早早上线。

官网显示,目前有15家大型煤企参与了煤炭银行,除了山西省内的晋煤集团、同煤集团等12家大型煤企,还有河南的义马煤业集团等2家煤企以及黑龙江的龙煤控股集团。

此外,中国煤炭银行还在其官网上开始招兵买马,并公布了贷款存款等具体操作细节。例如,存款将以煤炭储量作担保,煤价涨跌决定是否赚钱;而贷款则暂限于煤化工产业链上得企业申请。

15家大型煤企参与

未获批已在招兵买马

官网显示,中国煤炭银行由金犇投资集团牵手国内煤炭企业联合筹建,其中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主要筹建主体,包括山煤国际、阳煤集团、晋煤集团等超大型煤炭企业,是国内乃至世界第一家以煤炭能源为核心的银行,覆盖整个煤炭产业链,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

目前,中国煤炭银行正上报国务院、银监会和相关监管部门审批。

尽管该银行正在审批当中,还未获得通过,但其已经在网站上开始招兵买马。

网站人才招聘一栏显示,该银行招聘银行行长多名,负责全国主要煤炭产地分行筹建管理业务;招聘业务经理多名,负责开发全国煤化工领域客户。

根据网站的介绍,除了上述山煤国际等三家公司,参与煤炭银行的还有同煤集团、潞安集团、煤销集团、神华集团等国内15家大型煤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山西的煤企,还有河南的义马煤业集团和神火集团。此外,还有黑龙江的龙煤控股集团。

中国煤炭银行在官网上也表示,欢迎全国各地的煤企、煤化工企业加盟。

对于设立煤炭银行的主观条件,中国煤炭银行表示,是由于煤企、煤化工相关企业的内在需求和呼声。此外,更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和能源业存在巨大的需求。

金犇投资集团战略策划部总监周勇曾公开表示,目前多家大型煤企和金犇达成了初步战略合作协议,煤炭银行的设立将开启国内民营银行的先河,煤炭银行的设立实质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重大转型,这种基于产业资本的民营银行将具备更加广阔的前景。

以煤炭储量作担保

煤价涨跌决定是否赚钱

有意思的是,与其他纷纷涉足民资银行的公司不同,中国煤炭银行虽还未获批,但其已经公布了该银行未来具体的存款和贷款等操作细节。

其官网显示,该银行存款实行预约存款,起存金额50万元起,上不封顶。煤炭银行以煤炭储量作为担保,客户存入煤炭银行后,客户自动获得对应市值的煤炭产品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煤炭银行还提到了通货膨胀补偿,此补偿方案仅在煤炭产品上涨的情况下执行,按照15%补偿。当客户在煤炭银行存入100万元的现金,存款期限为五年,自动获得2000吨动力煤的产品担保,在客户存款期满后,担保品动力煤价格上涨40%,2000吨动力煤升值40万元,客户可额外获得15%×40万元=6万元,如果动力煤担保产品市价相对于存款时没有上涨,则无补偿。

举例来说,客户在2014年1月1日存入100万元现金,期限五年,存款当日动力煤市价500元/吨,客户获得2000吨动力煤担保。在2019年1月1日存款到期后取款,动力煤市价700元/吨,取款日担保品市值相对于存款日市值上涨40%,则客户可以获得该收益部分的15%作为补偿;如果取款日当天动力煤市价低于或等于500元/吨,则无补偿。

此外,设立之初,贷款暂限于煤化工产业链上的企业申请。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商业银行。煤炭银行根据申贷企业综合情况给予信用评级,申贷企业信用级别越高,贷款利率越低。

对此,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认为,煤炭产业萎靡态势持续已久,煤企经营状况短期内很难有实质性的改观,若固守煤炭产业势必会影响公司的营收增长,发展新型煤化工、涉足非煤业务便成了众多煤炭巨头转型的重要手段。

此外,银行业向来以高利润、低风险著称,煤炭企业凭借之前积攒的多余资金便要涉足金融领域。一方面,闲散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非煤业务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为今后融资打下坚实基础,银行业务必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资金链。

目前,多家上市公司都竞相申办民资银行,欲在金融行业分得一杯羹,以抢占先机,但谁能获得民资银行的牌照还存在多种不确定性。

有接近金犇投资集团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犇估计煤炭银行能够通过审批,才如此大张旗鼓建网站并公布了具体的细节。

关于中国煤炭银行最终能否获得审批,以及后续会如何发展?《证券日报》将持续关注。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