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声散去 警钟须长鸣

   2013-12-06 中国化工报张兴刚

212

    “11·22”青岛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再一次触动了国民的心。11月26日,本报5版曾刊登《爆炸声起 警钟响起》专题,对此次燃爆事故进行了梳理。如今,10多天过去了,事故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分析调查之中,但一些已浮现出的问题,足以给我们更多的警示。


  我们知道,石化工业属于非常典型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一旦发生火灾或泄漏事故,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此次事故,给石油化工行业带来哪些警示?今后该如何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警示一 管网规划问题亟须解决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指出,在这次事故中,暴露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输油管网和市政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而据记者了解,在全国管网规划问题也比较普遍。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掀起的路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自力表示,青岛输油管道爆炸现场的排污渠中,可以看到包括燃气管道在内的多条市政管线横穿而过,排布密集,显然规划设计不合理。按照先后顺序,后来者要避让,实在避让不了,就要和先到的企业进行协商。“原油管道与市政管道交汇是规划漏洞,即便无法避免,也应以上下错开的方式通过,中间应隔出一定距离。”李自力指出。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后,工人正抢修路面。


  不仅青岛东黄输油管网规划布局不合理,在全国这一问题也比较普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油气管网建设高峰期,又有相当比例的管线进入“老龄化”,油气管道泄漏事故也处于高发期,风险陡增。


  据中石油管道公司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仍有管道违章占压8000余处,其中不少是多年清而未除,新生、新型的也时有发生。


  因此,管道安全运行首先从规划源头上加强管理。针对管网规划布局,目前我国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据了解,现行的《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输油管道和市政管道的安全距离。仅概略表述为输油管道不得通过城市水源区、工厂、飞机场、火车站等。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及建筑物、铁路、公路、市政设施、通讯设施等距离也没有明确规定。当输油管道受条件限制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油气管道规划要将安全规划、安全评估放在第一位。”青岛科技大学安全预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张峰指出,安全评估应当评估油气泄漏量、影响范围、波及距离、产生的后果,评估之后再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石化输油管道原处郊区,现在却不少位于居民密集的中心城区,一旦发生泄漏爆燃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油气管道安全需要重新评估,以及设计标准需要修改提高。


  此外,业内专家指出,为了使规则能更有效执行,应加大政府、企业的问责力度。改变政府对管道保护意识不强,土地规划、建设未充分考虑管网线的分布情况。其次,企业发现隐患必须及时报告、处理,防止建筑物占压形成后再报告相关部门,造成隐患形成并长时间遗留。


  警示二 安全生产责任务必落实


  原油泄漏以往曾发生过多次同类事故,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中石化对原油泄漏也有完善的防范预案,但此次爆炸事故再次发生。杨栋梁指出,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对事故案例、事故教训培训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班组。”东岳集团设备总监赵仲如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化工企业对事故案例、事故教训培训学习,出现厂级、车间 “两层皮”现象。抓安全技术管理不容易出彩,很难总结出新东西,以致安全管理面上的工作多,上下齐抓的氛围不够,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班组,出现班组缺失,职工安全培训不足,使得职工思想也有了惰性,工作起来对危险性分析不够、事故预计不足。这也是事故屡禁屡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滔(衡阳)氯碱有限公司工程师伍雪波也表示,对行业内的事故案例,往往学得很透彻,讨论得很激烈,检讨得也很深刻,难就难在怎样去落实,如何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发生事故的大多还是运行多年的国企,制度完备,操作规程完善;员工经常进行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训;也时常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然而,这些工作都做了还酿成如此后果,原因有两条,一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二是安全生产操作不到位。


  为此,赵仲如指出,化工企业应把已发生的事故作为一种财富和资源,通过“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 真正认识事故,在众多“偶然”的事故中寻找共性,摸索某些规律性的教训;并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操作水平,落实到班组,组织职工学习,不断强化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学习,针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工段组织演练。


  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副司长王海军也强调,重视同行业、同类企业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努力提高自身防范事故的能力。危化品企业要及时收集、获取同行业的事故通报,组织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些事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照检查自己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特别是要从自己的企业管理机制上、管理制度建设上、制度的执行上等方面查找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同行业、同类企业类似的事故在企业发生。要坚决防止对同类企业发生的事故漠然置之的麻木行为,再用生命和鲜血来验证别人的教训。


  近年来,不少石化企业都围绕事故案例组织救援演练,但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多数事故应急救援制定过于格式化,缺乏灵活性制定预案,往往是把各救援力量在现场的救援行动交代得过细,问题布置得太具体,看起来就像是在演戏,但恰恰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发展规律和现场人员的随机应急能力。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不制定事故处置预案,组织突然演练,事后总结,这样才能提高职工应急能力。


  警示三 违章作业莫存侥幸心理


  有市民向记者反映,青岛输油管道爆炸被质疑的漏油地点,在爆炸前现场存在电焊施工。有专家指出,动火作业不规范、存在侥幸心里也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都有全面的安全职责,规范并不缺失,而动火作业也有严格的作业规范。比如,《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规定,实行动火作业安全许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乙类区域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有的职工还能把安全规范背诵出来,但安全事故仍不断发生,甚至是同类事故持续发生。


  对此,赵仲如认为,工人长时间在岗位上工作,警惕性变差,规范难以落实到位,使得对危险分析、防范更难以到位,对事故现象预警不足,青岛输油管道之所以发生爆炸事故,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按照焊接作业安全规范,焊接作业时应用石棉布收集焊花、焊渣,如果附近墙体和地面上留有孔、洞、缝隙等,都应采取封闭或屏蔽措施,而这些常规的程序,在一些企业被忽略,安全警惕性放松,不严格按照程序来做,石棉布有时候带着也不用。”赵仲如如是说。


  “有时候工人对危险因素的警戒性都超出想象,比如检修干累了,就不按规章秩序办,简化程序,甚至抽烟后烟头随意扔进下水道。”赵仲如表示。


  “违章工作高效、节能、便捷,按规章办事,不高效、经济性也不高。走捷径、存在侥幸心里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赵仲如总结说,虽然出现过类似事故案例,但侥幸心理在作祟,不计后果,违章作业,从而造成悲剧发生。如同闯一次红灯,虽然有险情,但能化险为夷,安全通过,也形成了侥幸心理。在责任事故中,90%以上是责任人心存侥幸,安全措施未做到位而造成的。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对危险因素的警戒性超出想象,侥幸心理作祟更体现在当经济效益和安全发生矛盾时没有选择安全,而是一味地抱着侥幸心理去挣经济效益。


  “当安全生产的要求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就出现侥幸心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这样跟随而来的可能就是事故。”山东省济宁安监局局长周光全表示,对一个企业来讲,事故可能是遥远的,毕竟发生事故的几率很低,但是引发事故的隐患随时出现,如果不能时时刻刻预防事故的发生,那么企业距离发生事故的日子就不远了。尤其是长时间不发生事故的企业,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想着如果工作上有疏漏就可能导致事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