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藩篱,开启非公经济发展新天地

   2013-12-09 中国化工报郁红

205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论断,在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中引起了热议。尤其是《决定》进一步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平等竞争主体,不少企业家用“民营经济的春天真正来临了”、“宛如春风拂过脸庞”、“可以挺起胸膛了”来形容他们兴奋的心情。但是好政策能否落实好?非公经济与公有经济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发展?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研。

 
  公平、开放——
  新精神新亮点频现


  在采访中,业界人士普遍感受到此次三中全会中关于公有制及非公经济的论断中呈现出几大亮点:


  首先,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使得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实现平等发展。

 

 

积极发展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CFP 供图)


  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同时定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决定》中的一大亮点。谈到这一变化,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监事部主任叶建华表示,这一新的定义是对非公经济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将为我国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不小的政策红利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后,非公有制企业将会在使用生产要素、获取金融支持、扩大投资领域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获得公平发展。


  叶建华强调,我国非公有制石化企业有3万多家,他们与公有制石化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体系。随着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对非公有制石化企业投资领域的限制将逐步减少,这会进一步激发非公石化企业的发展活力,同时也为公有制石化企业带来了合作合资、创业发展的新机遇。

 

 

浙江新和成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检测。(本报记者 张育 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静敏表示,三中全会在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论断中提到,非公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这其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解决了非公经济真正的准入问题。国家这次明确提出要解决制度、机会和规则上的不平等,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问题。
  “三中全会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论断对民营经济来说,宛如‘春风拂过脸庞,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国有和民营企业拥有同样一个发展平台,这是党和政府对非公经济的信任。”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如是说。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认为,三中全会《决定》在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两个都是”,和过去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提法不同,“两个都是”让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没有了老大、老二之分,这充分体现了三中全会对发展非公经济的肯定,也必将在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知识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以及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监管等各方面迎来一个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其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决定》提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让所有企业公平竞争。这将为民营资本带来广阔的投资机会,可以说,民营经济的春天真正来临了!”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高兴地表示。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蒸馏装置厂区。(刘莎莎 提供)


  王静敏也谈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新的亮点。说明国家不是简单地把企业分为国有、国有控股、非国有、非国有控股,而是提出要实现国有和非国有经济体制的相互融合。这将使国民经济更多元化,发展更趋于合理。


  对于“积极发展混合制经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的理解为这是这次三中全会上特别提出的,应该是指开放原有国有垄断的领域给民营资本参与,这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为民营资本提供平等的投资机遇。实际上,只要是企业,不存在民营资本干不好而国有资本一定能干好的领域。在美国,连军工、航天都是民营资本在干,并且是世界第一。


  再次,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更让企业兴奋。


  李卫国激动地表示,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政府简政放权给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是此次三中全会传递给民营资本的最大福音。


  上海德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冲宇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非常关注三中全会精神,而且从中看到了希望。这不仅仅是自己所在企业的发展希望,更是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希望。通过《决定》,他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对市场经济的尊重。“我感到国家现在对我们民企的扶持力度大了,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也有更多的投资方向了。这让我们可以挺起胸膛了。”黄冲宇如是说。


  朱建民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是《决定》的最大亮点,它将指引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变我国各级政府对资源过多的直接配置和行政干预,结束在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的局面。


  机会、规则——
  真正平等缺一不可


  要实现非公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真正的平等,问题不少,难度也不小,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的一个体会。


  “总的是有希望了,但细则没有出来,还只是原则性的东西。我感觉三中全会内容很大的部分提到市场的公平性问题,但也只感到有希望,没看到怎么落实,就像说要发奖金,却没拿到钱一样。比如,上海自贸区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发展就十分有益,但落实要有一个过程。改革是革命性的,会有阵痛的,更何况是深化改革,一些传统落后的观念、体制在被打破过程中会遇到不小的阻挠和抵触,因此,政策的推行与落实不仅需要决心和力度,还需要耐心和工作艺术。”黄冲宇说。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强调了竞争环境的不平等,他表示,现在能源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很困难,相对于庞大的国有企业,民营实力太小,所以《决定》中提到让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处于同等地位的说法现实中很难实现。说到提高非公经济体的地位,这确实是好事,对非公经济很有好处,对消费者有好处,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好处,但实践起来很难,现在双方仍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尽管石化行业希望更多的资本进来,但要改变现有结构,包括产权和所有制结构很难。因此,民营经济想要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很困难的。“就石化行业而言,今后会看到企业进来,但现在由于竞争平台不是公平的,石化行业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又很高,政府要不断鼓励。如果能把国有资本分拆,民营企业才有希望做大,才可以形成更加竞争的局面。至于说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基本来说是控制股的部分说了算,但控股的都是国有企业, 对竞争好处不是很大。”林伯强表示。


  王静敏认为,三中全会在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论断中,进一步提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之所以有这种提法,就是因为现实当中存在着不平等,尤其是规则上的不平等。近年来,国家在不同场合下多次强调对非公有制企业放开准入。但实际上我们的许多民营企业感到国家政策是有的,就是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让他们在现实当中体会不到真正的放开,他们感觉到的还是不平等。也就是说国家虽然在宏观上允许民营企业准入,但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还是不能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对待,而是把民营企业排除在外了。“我认为,正是由于规则的不平等,导致了权利的不平等和机会的不平等。”王静敏说。


  期待细则出台——
  对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谈到未来,黄冲宇说自己是“满怀着期待”。他表示,深化改革要落于实处,还需要一系列缜密的实施细则出台,改革深化方能付诸实施。因此,接下来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至关重要。


  朱建民也表示:“我们也期待着国家能够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非公经济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的实施办法和细则,特别是在改变政府过多干预第一和第二产业资源配置以及国企垄断经营等方面,让非公经济拥有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王静敏认为,一方面,国家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希望能出台具体的办法。比如,提到对非公制企业放开准入,希望有实施细则出来。尽管这次说得更清晰,但民营企业需要的是更实际的东西,如果细则没有出来,各省市和各部委在操作层面上就很难落实。

 
  另一方面,“废除对非公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也需要有具体的措施。不仅要破除制度上的壁垒,还需突破人们观念的壁垒,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国家制度上虽然一直强调对非公经济的平等对待,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依然存在着对非公经济的偏见,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公经济进入市场的公平性。即使规则上平等,在掌握上也是不平等的,这使得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要解决问题不仅要出台一些具体办法,还必须破除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些隐性壁垒。


  “此外,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要强调自身建设,最主要的是强化诚信体系建设,这是最基本的东西。打铁还要自身硬,要参与同国有企业的竞争,民营企业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行。”王静敏强调。


  叶建华则提醒民营企业,非公经济企业要敞开胸襟、突破狭隘,勇于将溪流引向大海,将自己的企业融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洪流,根据生产、技术、资源、资金等经济要素优化组合的规律,积极与公有经济企业合作合资,扬长避短、互利共赢。


  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刘鹏凯告诉记者:“这对我们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和制度保障。不管姓“国”还是姓“私”,活下去是硬道理,企业只有活着并健康着,才能做强、做大、做久,这就需要我们引入创新机制,走创新之路,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用共同价值观管理企业,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相互促进,实现企业文化内部价值传递力度与外部价值传递力度的有机平衡,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在制度文化与人性化、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科学选择。”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