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联合会化解产能过剩专题报告之四:氮肥行业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3-12-30 中华石化网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388

导语:石化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作为2013年石化联合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得到了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联合会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企业深入交流,对行业进行把脉会诊,近日完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已将炼油、氮肥、磷铵、氯碱、纯碱、电石、甲醇、氟硅八大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抄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及协会。本网将对专题研究报告进行系列报道。

氮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建议

一、我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能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我国氮肥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尿素产能增速更为显著。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全国合成氨产能达到6850万吨,比2005年增长48.27%;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4%,比2005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全国尿素产能达到7148万吨,比2005年增长51.52%;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7%,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合成氨产量6008.2万吨,氮肥产量4313.3万吨,其中尿素产量6192.6万吨(折纯约2850万吨),占氮肥总产量的66.1%。

近两年国内氮肥行业投资热情高涨,产能增长势头迅猛。据调查,2013-2015年国内还将新增合成氨产能约1500万吨,尿素产能20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国合成氨产能将达8350万吨,占全球的37%;尿素产能达9500万吨,占全球的44%。

(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大企业成为行业骨干力量

自2009年以来,随着“上大压小”步伐加快,我国氮肥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据氮肥协会统计,2009-2012年,我国新投产的合成氨产能达1020万吨,其中69%的产能为单系列在3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合成氨装置。新建的尿素产能为1600万吨,有60%的产能为单套规模在50万吨及以上的尿素装置。近年来,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先后有830万吨尿素产能和2000多万吨碳铵产能陆续退出。

至2012年底,我国氮肥企业共有392家,其中,产能在30万吨及以上的合成氨企业达到86家,合计产能达到3763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55%;尿素生产企业179家,产能在50万吨及以上的企业达到58家,合计产能达到4384吨,占尿素总产能的61.3%。

大型企业和集团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已形成19个具有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其产能占行业尿素总产能的68%,有效提升了我国氮肥行业竞争能力,这些企业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已成为引领行业实现氮肥强国的主力军。

(三)技术升级加快,为行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先进煤气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HT-L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分级给氧气化技术等一批先进煤气化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快我国原料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我国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达到1140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16%;比2010年增长了40%。

二是合成工艺及装置的低压化、大型化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发了合成气精脱硫、低温甲醇洗、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两段法变压吸附、醇烃化、醇烷化、双加压法硝酸工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与技术。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促进了氮肥生产装置的国产化和大型化。

结合国外引进技术,目前建成了江苏灵谷、呼伦贝尔金新以煤为原料,中海油、中石油塔里木石化、重庆建峰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45万吨合成氨装置。这些大型装置的先后投产,大大提升了我国氮肥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合成氨装置单套规模在3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已达41套,这些装置产能合计达1630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21.4%;尿素装置单套规模在5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已达34套,这些装置产能合计达2269万吨,占尿素总产能的34%;未来随着在建装置的陆续投产,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刷新。

二、氮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态势显现

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产能过剩的形势逐步凸显,企业开工下降,价格下滑严重。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到2013年中,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已下降至80%,价格距上年高点已下降近30%。上半年全国氮肥行业利润下降42.4%,利润率仅为3%,亏损企业数145家,亏损面39%。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尿素行业产能利用率85%以上,行业运行较为正常。低于80%时,企业在贱卖产品,行业利润率在下降,应该认定为过剩。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今年底,全行业产能利用率将不足75%。

然而,产能的增长远未达到高点,大量项目仍在投资建设。据统计,2013年,全国还有19个新建尿素项目即将投产,合计尿素产能1016万吨。2014、2015两年内预计还有25个尿素项目建成投产,合计产能1674万吨(其中1100万吨在内蒙古、新疆两地建设)。目前由于原料供应不稳定、成本偏高等原因生产经营困难的产能约600万吨,这部分产能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未来几年将逐渐被市场淘汰。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尿素产能将突破9000万吨,而市场需求约为6230万吨(其中工业需求1930万吨,农业需求量约4300万吨,不含出口),尿素产能过剩接近3000万吨。由于目前农作物对氮肥施用量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今后氮肥在农业领域消费的增长幅度基本趋于稳定;火电、水泥行业脱硝和柴油车尾气处理等对尿素需求拉动较大的领域,经过2013-2017年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6%)之后,对尿素的需求增速将会明显放缓。预计到2025年,农业和工业领域对尿素的总消费量在7800万吨左右,即便2016年之后不再新增尿素产能,也将有1200万吨的过剩产能需要消化,可见,未来几年尿素产能过剩将会呈现扩大的态势。

2012年,我国硝铵生产企业33家,产能为740万吨,产量483万吨,其中用于工业炸药337万吨,用于生产硝态复合肥100万吨,出口46万吨。目前再建和拟建硝酸铵产能500多万吨,据预测,到“十二五”末期,硝酸铵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工业炸药对硝酸铵的需求量最多为500万吨,其余的700多万吨产能只能靠生产硝基复合肥来消化。但硝基复合肥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硝酸铵的发展速度,到2012年底达到一定规模的硝基肥生产企业20多家,年产能达到658万吨,在建、拟建产能900万吨,预计“十二五”末硝基复合肥约需硝酸铵380万吨,仍富余硝酸铵产能320万吨。由于硝酸铵具有易燃、易制爆特性,产能过剩易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增加了企业安全管理的难度,也不利于社会的公共安全。

(二)生产向资源地转移,与消费地背离趋势明显

随着国家“上大压小”,氮肥向资源地转移的产业政策的实施,内蒙、新疆、山西等地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陆续建设一批大型先进氮肥生产装置,到2012年底,上述三省区尿素产能1495万吨(当地需求约500万吨),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还将有1554万吨产能陆续投产,到“十二五”末,产能将超过3000万吨。伴随而来的是中东部粮棉产区越来越多的氮肥产能退出。预计2013年,我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的尿素产能4137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0.3%;原料资源地(山西、新疆、内蒙、陕西、四川、贵州、宁夏等)的尿素产能为32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8.9%。预计到2015年底,原料资源地的尿素产能比重将达到47.7%。

氮肥产业向西部资源地转移导致运输越来越成为保障供应和稳定氮肥市场的关键因素,氮肥市场供应格局和企业营销模式将发生改变。

(三)国际市场逐渐饱和,中国氮肥产品出口难度增大

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全球合成氨产能和产量分别为2.030亿吨和1.660亿吨。今后三年,产能将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年产能达到2.242亿吨,按开工率85%计算,预计2015年合成氨产量大约为1.928亿吨。需求方面,预计2015年总需求量达到1.806亿吨,根据以上预测,2015年世界合成氨过剩量约为1220万吨,占总产量的6%左右。

截至2012年底全球尿素产能和产量分别达到1.915亿吨和1.676亿吨。在未来三年,预计世界尿素产能、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3.9%和5.3%。2015年世界尿素产能将达到2.146亿吨,产量达到1.931亿吨(按照90.0%的开工率计算)。需求方面,预计全球尿素总需求量将从2012年的1.64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1.83亿吨,年均增长3.8%。农业需求年均增长速度为2.7%,工业需求年均增长为9%。随着今后几年世界尿素产能的扩张,尿素的潜在过剩量将逐渐增加。预计2015年过剩量在100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5%。

受能源和资源的供求形势影响,全球氮肥工业格局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氮肥生产向能源价格较低的中东、北美等资源地转移。同时,随着化肥价格的升高,促使印度、越南等化肥消费国取向自给战略,一些生产装置也正在建设。2013-2017年国外新建尿素装置产能将超过3300万吨,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市场如印度和美国等扩产近1300万吨,我国目前的竞争对手如北非、中东等扩产2000万吨。这些装置产能的释放必将对我国氮肥工业产生巨大压力,未来将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四)限制氮肥出口,加重产能过剩压力

2007年以来,国家为保证国内用肥,对化肥征收高额出口关税。在目前氮肥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如果仍然实行淡旺季出口差别关税政策,控制肥料的出口,不仅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压力,而且在出口谈判中将企业置于十分被动的位置,严重削弱了国际竞争力。

三、主要措施及相关建议

“十二五”以来,我国氮肥产能正由结构性过剩向全面过剩发展,如何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全行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为此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严控新建产能

目前全行业装置相对落后、原料供应不稳定、成本没有竞争能力的产能大约有600多万吨,即便是立刻全部淘汰,到“十二五”末,仍有近2000万吨的尿素过剩产能。因此,单靠淘汰落后产能是难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必须严格控制新建产能。建议原则上五年内不再新建尿素、硝酸铵、联碱项目,已完成审批但未开工建设的应一律停止建设。尤其内蒙古等西北地区,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不宜继续建设耗水量大的合成氨、尿素项目,加上当地农业需求尿素有限,大量尿素远距离外运也增加了铁路的运输压力。

(二)加快落后产能淘汰

一是综合运用合成氨行业准入公告、清洁生产审核、能耗限额标准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合成氨、尿素产能;

二是加快氮肥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手段淘汰落后产能。

(三)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转型或退出

一是国家建立能源消耗指标、合成氨优惠用电指标和排污权的交易制度,退出企业通过出让上述指标获取收益,用于职工安置;

二是退出企业原有土地、厂房、设备等的出售收入,国家应免征所得税;这些收入优先用于职工安置;

三是退出企业的职工安置、养老、医疗和再就业培训等费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应给予必要的补助,确保地方的安定团结。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联合会产业发展部

石化联合会化解产能过剩专题报告之三:电石行业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石化联合会化解产能过剩专题报告之二:氯碱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建议

石化联合会化解产能过剩专题报告之一:我国炼油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