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生产集合多种原料路线
○布局临近资源及消费地区
○焦炉气甲醇成为重要部分
○替代石化原料是消费发展方向
发展现状
(一)甲醇供应现状
2012年,我国甲醇生产企业达到300余家,生产能力约5149万吨,产量约3129万吨。全年平均开工率约60.8%,产能利用率水平偏低。
兴化集团根据甲醇价格波动大、周期短的特点,对市场进行提前预判,在时间接点上果断出击,率先报价,领跑区域价格,实现了从“价格尾随” 到“区域领跑”的跨越。图为正在灌装甲醇的车辆。 (翟润生 罗敏 摄)
我国甲醇的生产集合了多种原料路线,其开工率除受原料路线的影响,而且还与化肥和焦化行业市场行情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十二月二十六日,经过三个多月的稳定运行,大唐多伦煤化工甲醇分厂新增除蜡器各项运行参数稳定,为优化超大甲醇装置工艺和行业进步起到了示范作用。图为检修人员在查看除蜡器的运行情况。 (侯东升 摄)
天然气甲醇受原料供应和价格上涨的影响,多年以来产能利用率一直不高,2012年平均开工率为73.7%。未来,天然气供应和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将更显著,开工率将呈下降趋势,预计部分天然气甲醇装置将逐渐关停或进行原料结构调整、转为煤原料路线。
焦炉气甲醇作为焦化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受焦化行业影响,2012年焦炉气甲醇开工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我国甲醇产区地区平衡 (单位:万吨)
近10年国内甲醇供需状况 (单位:万吨)
合成氨联产甲醇是我国化肥行业所特有,2012年煤基联醇产能约1110万吨,占甲醇总产能的21.5%,是我国甲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保障化肥供应,联醇行业开工率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尤其是2012年化肥市场行情较好,进一步拉低了联醇产量,全年开工率仅40.7%,比上年下降了7.9个百分点。
煤基单醇产能占甲醇总产能的45.2%,是我国甲醇行业的主导。2012年,煤基单醇产量达到1516万吨,开工率达到65.1%,同比增加了8.4个百分点。受2012年新增煤基甲醇装置投产时间不足以及大唐多伦MTP项目生产不顺利的影响,导致全国综合平均的开工率水平不高。如当年新增煤基甲醇产能(380万吨)和多伦甲醇(167万吨)产能均以50%考虑,则煤基单醇领域开工率将提升至73.8%。
近年来,我国甲醇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产业布局主要在资源地和重点消费地区
我国甲醇产能主要分布在具有原料优势的中西部地区及具有市场优势的部分东部沿海地区。2012年,甲醇产能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分别是内蒙古(16%)、山东(12%)、山西(9%)、河南(9%)、陕西(7%)、宁夏(5%)、河北(5%)、重庆(5%)、新疆(4%)、江苏(3%),占甲醇总产能的75%左右。近年来,国内甲醇产能和产量向原料资源地集中的趋势明显。
预计未来甲醇产能增量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的煤制烯烃的配套甲醇产能和华北、西北地区的焦炉气甲醇产能。因此,未来甲醇产能将进一步向华北和西北地区集中。
此外,各省区甲醇原料路线各有侧重。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区;天然气甲醇企业主要分布在重庆、青海、陕西等西南和西北地区;焦炉气甲醇企业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华东省市具有市场、交通、物流集散等优势,可有效弥补较高煤价导致的成本竞争力较低的影响,在国内甲醇行业也占有重要地位。
2.焦炉气甲醇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甲醇生产以煤为主、天然气为辅的原料路线适合我国国情。近年来,随着国家原料政策调整和技术进步,新建装置主要以煤为原料,特别是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装置发展很快。
此外,近年来国内焦化行业发展迅速,焦炉气作为资源综合利用得到广泛重视,焦炉气甲醇产能迅速增长,并成为我国甲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焦炉气甲醇产能由2006年的18万吨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805万吨,产能比重也从1.3%增至15.6%。
3.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甲醇装置规模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已形成神华、兖矿、久泰能源、中海油、远兴能源、建滔化工等多家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甲醇生产企业。2012年,我国排名前30位甲醇生产企业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5%,体现了较高的产业集中度。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其余200多家甲醇生产企业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5%。
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型甲醇生产企业仍然众多,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而且甲醇企业的布局相对较分散,不利于商品甲醇的集中储存、运输和加工,也不利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监管。
(二)甲醇消费现状
与国内甲醇产量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甲醇消费也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过程。2012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达到3622万吨,是2002年的8.8倍。从2004年开始,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过去8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5.9%。拉动我国甲醇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于甲醛、醋酸、甲烷氯化物等传统领域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醇醚燃料、替代石化原料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
2010年以来,我国甲醇市场下游消费格局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传统消费领域(甲醛、醋酸、甲胺、MTBE、甲烷氯化物等)甲醇需求逐渐趋于平稳增长,醇醚燃料领域和替代石化原料领域(烯烃)发展迅猛。
过去10年,传统领域甲醇消费量仍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21.4%,但随着下游市场需求趋于稳定和饱和,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其中,仅醋酸和有机硅产业由于技术突破,对甲醇消费需求仍然保持旺盛势头,但随着醋酸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未来对甲醇消费增长也将放缓。
醇醚燃料使用在一些省份发展较快。2012年,甲醇燃料使用量估计达到600万吨左右(包括甲醇汽油、液化气醚化、甲缩醛等),占甲醇总消费量的17%。二甲醚替代液化气领域消费量约690万吨,占甲醇总消费量的19%。
2011年以来,由于我国煤制烯烃示范项目运行负荷逐渐提高,2012年甲醇制烯烃领域消费甲醇约424万吨,占总消费的12%。此外,2013年初甲醇制芳烃中试装置也顺利试车成功。预示着我国甲醇替代石化原料将成为甲醇消费重要的发展方向。
与甲醇产量迅速增长相对应,我国甲醇消费自给率从2002年的56.4%迅速提升至2007年的97.7%,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但受国外低成本天然气甲醇冲击,2009年起我国甲醇进口量跳跃式增长,近年来一直维持在500万吨左右。
问题:
○短期过剩有望加剧
○国外低成本冲击长期存在
○天然气甲醇竞争力减弱
○消费区域性差异较明显
存在问题
(一)产能扩张过快,阶段性产能过剩特征明显
2003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震荡以及国内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刺激了国内甲醇燃料替代石油战略的消费预期,导致甲醇发展出现过热态势,产能迅速扩张并在2008年后集中释放,而甲醇替代能源并未达到先前的消费预期,加上国外低成本天然气甲醇蜂拥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甲醇生产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企业甲醇开工率,全行业呈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局面。此外,未来2~3年仍有一批在建甲醇项目投产,预计短期内甲醇产能阶段性过剩将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二)部分企业技术水平落后,行业竞争力偏弱
国内长期粗放型发展模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企业沿袭以外来煤为原料,或沿用传统资源利用效率低的技术,不断扩大以量取胜的产能,产业发展质量欠佳,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而国外天然气资源国以出口为导向,以廉价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为原料发展大型天然气甲醇,具有显著的成本竞争优势,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仍将是国外甲醇生产商的重要目标市场,国外低成本甲醇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将长期存在。
(三)天然气甲醇面临原料供应和价格上涨挑战
近年来,天然气供应紧张和气价上涨一定程度影响了天然气甲醇装置开工率。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意义重大,未来在天然气甲醇领域的供应将进一步偏紧,并且随着价格市场化,天然气甲醇竞争力将进一步减弱,预计部分天然气甲醇装置将逐渐关停或调整为煤炭原料路线。
(四)甲醇产销空间分离
我国甲醇消费区域性差异较明显。2012年我国甲醇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经济发达地区,消费甲醇1191万吨和919万吨,分别占总消费量的33%和25%,之后是华北地区,占总消费量的21%。
而我国甲醇产能分布以中西部富煤地区居多,当地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甲醇商品需经长距离运输到目标市场,产销区域分隔的现象严重。甲醇属于危化品,长距离运输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必须使用专用槽车,空返造成运力浪费,增加单位产品销售成本,削弱产品竞争力。
(五)醇醚燃料缺乏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甲醇替代燃料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予以支持,但进入具体操作层面,仍然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定价机制、财税政策、发展模式、技术平台等)支持,醇醚燃料生产、销售和应用缺乏科学引导与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难得到交通、工商、安检等部门的协同,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预测:
○新增产能来自煤制烯烃
○替代石化原料领域发展
供需分析预测
(一)未来商品甲醇产能增长放缓
针对国内甲醇行业发展状况,2009~2011年国家发布的有关文件中,甲醇成为了重点调控对象之一。尤其是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635号)进一步严格了甲醇项目的审批管理。
未来单纯扩大产能的商品甲醇项目产能增长有限,甲醇产能增长主要来自于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以及部分天然气甲醇原料结构改造项目。根据目前国内甲醇拟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并考虑部分落后产能逐渐关停,预计2015年国内甲醇产能将维持在5800万吨左右,2020年甲醇产能将达到850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主要来自煤制烯烃领域。
(二)需求稳定增长,阶段性过剩将缓解
甲醇产能阶段性过剩的格局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目前国内商品甲醇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已开始放缓,同时随着下游甲醇替代石化原料领域(烯烃、芳烃)的不断扩展,下游需求已出现稳定增长的迹象。在此大背景下,预计甲醇行业或将经历一个稳步过渡向好的过程。
预计2015年国内甲醇需求量将达到4675万吨,甲醇产能仍然过剩;随着甲醇替代石化原料领域进一步发展,预计2020年甲醇需求量将达到7600万吨。2015~2020年期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将陆续投产,将很大程度带动煤制甲醇开工率的提高。此外,在甲醇行业淘汰落后、技术升级、结构调整措施到位,甲醇竞争力得以显著提升的前提下,预计2020年甲醇行业开工率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矛盾也将得到缓解。
建议:
○制定行业准入门槛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示范推广完善标准
○加强自律协调发展
措施建议
(一)制定准入条件,规范甲醇行业发展
严控甲醇总量,坚决遏制甲醇盲目发展势头,对新建甲醇实施产能置换,引导无烟煤制甲醇企业和天然气甲醇企业进行原料路线调整或退出。建议制定《甲醇行业准入条件》,阶段性地提高甲醇企业的准入和管理门槛。
(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提高竞争力
支持甲醇企业以及能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大型化和集约化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对甲醇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和清洁能源等领域高技术含量、有市场需求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在甲醇产能集中的中西部地区,可集中区域甲醇资源建设甲醇制烯烃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以有效缓解区域甲醇过剩和外运困难的局面。
(三)加强标准法规制定,规范替代能源产业发展
加强新型民用、车用及其他领域醇醚燃料使用示范、推广及法规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生产、流通、使用、服务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醇醚燃料的生产、销售及应用,实现替代燃料领域健康发展。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行业监管
从环保、节能、用水、安全等方面制定甲醇行业淘汰标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甲醇装置通过差别化水价、电价、财税等经济手段促使其限期退出。建立行业长效监督管理机制。环保、质量监督、工商、安全监管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根据相关政策、准入条件等规定,加强对甲醇行业的监督检查。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信息发布和预警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协调行业发展重大事项,加强行业自律、减少盲目投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