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的冬天将是常态

   2014-01-02 中华石化网大众日报

403

中华石化网讯 新的一年即将来到,但是我国的煤炭价格仍然没有“新气象”,煤炭市场依然处于冬天。

从2012年5月份以来,我国煤炭市场风云骤变,煤价出现了“断壁式”、“雪崩式”下滑,有些地方煤价每吨狂泻200元。时至今日,我依然像当初那样认为:煤炭市场的冬天将是常态。

在2011年之前的煤炭产业发展10年黄金期里,煤价上涨是需求的推动,煤炭成本的上涨主要受政策性增支因素影响。这个观点已经被大家所认同。

时下,稍加分析,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高效、清洁、绿色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各类能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更加深刻;各类能源受成本、利用效率、环境约束条件、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彼此之间将深刻作用、此消彼长;能源产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以分布式电源、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第三代及第四代核电、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等为代表的能源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将对未来能源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能源消费增速将会放缓。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将会是煤炭行业大调整、大分化的一个时期。

目前来看,拉动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都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是从出口看,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已达10.4%。1978年以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8%,出口增速更是在20%以上。在目前较高的出口总量下,未来出口难以持续保持这一增速。随着中国人工成本的升高,东南亚等国家也纷纷开始瓜分中国的出口市场。二是从投资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25%上下,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已经造成了货币超发、地方债务高企等一系列问题,未来也不可能保持这一增速。三是从消费看,中国近年来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降低,受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国民高储蓄习惯等因素制约,建立内需拉动型发展模式尚需时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煤炭产业将呈现以下格局:一是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但增速会放缓、比重会降低。二是结构性过剩不可避免。煤炭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3年的19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00亿元,累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9362亿元,可新增产能24亿吨,其中约有16亿吨将在“十二五”期间释放,煤炭供过于求、回归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已成定局。三是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一些效率低、资源条件差的煤炭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此外,煤炭和电力企业联合重组,互相持股,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将是下一步煤炭及电力企业的一个重要选项。四是煤炭行业将进入创新驱动阶段。随着煤炭市场的结构性过剩,过去十年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煤炭产业将由以往的投资驱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向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多元的增值服务,将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五是通道建设加快,进口煤炭冲击更加严峻。“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瓶颈有望在2014年初得到彻底改善。煤炭海外进口的通道更加畅通。2011年,我国海外进口煤炭超过2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

综上所述,煤炭行业的冬天将是常态,“熬冬”是等不来春天的。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