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农化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上马了被誉为“黄金产业”的高端氟化工项目,如今该项目已经投入试运行。图为该企业的氟化工装置区一角。 (罗阿华 摄)
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安排中,调整产业结构不仅从去年的第三位提升至今年的第二位,同时也是着墨篇幅最长的一项任务,彰显出国家调结构化解过剩的决心。而对于多种产品产能过剩的石化行业来说,调整产业结构这句话并不陌生,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喊了多年。那么,这些年石化行业调整产业结构的成果如何?对于国家提出的要用市场手段和创新驱动来调结构化解过剩,石化业内人士又怎么看?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石化业产能过剩形势紧迫 业界期待加大力度调结构
“目前来看,很多行业调整产业结构的成效都不太好,一些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开工率很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向记者介绍说。
比如氯碱行业。国际上一般衡量比较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在80%~85%比较合理。而记者了解到,2012年底,我国烧碱和聚氯乙烯的行业平均开工率仅为72.2%和56.3%。其中,烧碱装置过剩能力超过500万吨,过剩率达到17.7%;聚氯乙烯过剩产能近700万吨,过剩率达到42.1%。
产能利用率不高,也就意味着产品的市场行情低迷,行业利润率在下滑,企业在亏损。比如产能同样过剩的氮肥行业。2013年上半年,全国氮肥行业利润下降42.4%,利润率仅为3%,亏损企业数145家,亏损面达39%。
纯碱行业形势更为严峻。2012年,我国纯碱行业亏损额已达20亿元。进入2013年,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截至2013年6月,纯碱行业已连续亏损18个月,85%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比2012年增加24个百分点。
可即便如此,一些企业还是看不清形势,仍在盲目上项目。据统计,2014~2015年,两年内预计还有25个尿素项目建成投产,合计产能1674万吨;电石行业目前已经立项但尚未开工的项目有50个,产能合计1529万吨,预计到2015年国内电石产能将达到5400万吨,进一步拉低行业开工率;在产能过剩比例已超过100%的磷铵行业,近一两年内还将增加200万吨湿法磷酸和200万吨磷酸二铵、10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
“随着我国农业肥料利用率的提高,磷肥的需求量在逐渐下降,但目前全行业产能却在增加。”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有资源的地方都在上项目,一些企业却没有考虑到,由于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可能前几年着手建设的时候市场还短缺,但项目建成后,市场又过剩了。磷肥行业并不大,但从产品短缺到供需平衡,再到过剩阶段,发展太快了。”
出现产能过剩,一些企业的应对措施往往是延伸产业链,发展其他产品。“但现在的情况是,你能想到的大宗化工产品,基本都出现产能过剩了。”祝昉说。
修学峰也介绍说:“去年我们行业协会很认真地把下游的关联产品捋了捋,发现下游很多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大,而且有的产品也开始出现过剩。所以,引导企业转移发展方向或者用装置生产别的产品也会有一定难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业内人士因此都对国家此次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表示赞同。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田利明表示:“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利多弊少。从企业来说,有很多小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但从全行业和国家层面来看,这个举措非常正确,不能因为局部影响全局的发展。”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工程塑料公司坚持把“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作为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积极加快产品换代升级,产品结构逐步实现差异化、多元化、系列化,企业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图为该公司科技人员对产品性能进行讨论交流。 (黄海恩 供图)
寄望市场决定性发力 盼安全环保监管到位
在行业产能过剩呈现复杂态势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是众多石化业内人士的期盼。“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应该由市场来主导、解决问题的阶段。有一些问题,市场自身可以解决得很好,如果付诸于行政手段,就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往往就容易出岔子。”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已经形成市场竞争的领域,应该让市场来调节,行政手段应该最大程度地退出,否则只能制约甚至破坏市场竞争,使市场的作用完全失灵。”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湘平也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可以营造一个公平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打破市场分割与垄断,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
企业家们的观点不无道理,因为在近些年一直存在着一种怪象: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各种文件频频下发,石化行业过剩产能却是越限越多。
“这足以说明,调整产业结构,政府不能起主要作用。”祝昉举例说,“比如近两年很多行业都在制定准入门槛,政府是希望以此来控制行业的无序发展,但很多企业都在门槛设定之前蜂拥而入,因为怕行业‘关门’了。这就像天津限号政策一出市民疯狂买车一样。石化行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景气周期,产能过剩了通过市场调节,自然会起到一定效果,应尽量减少行政的干预。”
关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对行业调结构方面的作用,祝昉认为影响是积极的。“这个理论是对的,而且国外也有实践经验。在我看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会让行业重组、兼并这样的动作多起来,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将是趋势。”祝昉表示。
索尔维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铭岳也表示:“要通过市场竞争鼓励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中,使企业做大做强。这样既能促进产业升级,也能避免企业裁员、倒闭而牺牲员工利益。市场化的改革优化能让产能过剩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但就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一样,市场作用还要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对政府作用也有很多期待。
“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行政调控也有必要,但更应侧重于安全、环保等领域。” 李世江说。
“环保监督一定要到位。环保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环保要求很严格,但是能不能实施到位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严格的环保标准能够落实,那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环保不达标的项目自然就可以淘汰。”朱铭岳如是说。
染料行业用实践证明了这点。田利明向记者介绍说:“近两年环保措施在我们行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三废’数量明显减少,行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一定进展。”
除此之外,朱铭岳认为,政府应该改善项目审批。项目审批的时候不仅要看项目是否在限制清单上,也要看该行业产能是否过剩,项目审批的官员们对此应有所了解。
“总的来说,企业需要的就是政府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在安全、环保政策上严格执法,具体如何发展则由企业自己决定。”祝昉说。
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驱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力大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创新驱动是业内企业和专家们一致认同的调结构、化过剩的手段,而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不谋而合。
“目前,中国市场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需求又不足。一家真正的好企业,往往会自己创造新的需求。我做一个新产品能够解决问题,然后需求自然就有了,也就无需担心产能过剩。”雅保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胡效东说。
李世江则认为,只要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就会有更强、更紧迫的求生欲望,就会有更大的创新动力。“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创新,没有好的管理和经营,就只能被市场淘汰。在管理经营上,企业创新的试错成本要通过市场来消化,创新的溢价收益也要通过市场来实现。”
创新的思路是多维的,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
“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要求是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在石化行业,低端大路货过剩,高端的如化工新材料又是短缺的,很多都要靠进口,这属于结构性过剩。”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化解产业结构性过剩,就是要积极地‘走出去’,转移一批,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胡效东也表示:“中国企业要勇敢地走向世界,把产品放到全球去考虑的时候,产能可能就不再过剩。跨国公司在考虑产能的时候,一定会放在全世界的维度,这样才能做强做大。”
染料行业是近几年盛行“走出去”发展的行业之一。“染料行业光产品走出去不行,还需要企业走出去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目前行业内走出去发展到境外合资办厂的企业大多都还在商谈的阶段,毕竟在异国他乡发展和在本土发展还是有很多不同,这就跟几十年前欧美企业进中国发展差不多。既然外资企业在中国能发展得很好,相信我们的企业在国外也会开创新的天地,龙盛集团就是很好的例子。”田利明介绍说,协会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还举办了境外展,为国内企业创造“走出去”的机会。
除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们谈得最多的还是技术创新,这也被胡迁林认为是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的根本手段。“落后产能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指标方面,如能耗、水耗、转换效率等。这些方面要想得到提高,就要靠技术创新。而且结构性过剩的解决出路也离不开技术创新。”胡迁林说。
而不少企业已在这方面有所实践。硝酸钾既是“工业味精”,也是经济作物种植业不可或缺的无氯钾肥,高端制造业对硝酸钾要求很高,尤其是特种领域的需求,但国内硝酸钾生产厂家大都只能生产低端农业级硝酸钾产品,因此出现了国内低端硝酸钾产品严重过剩、高端硝酸钾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依靠技术创新,成功开发了复分解法新工艺制取硝酸钾新技术,使产品含量达到了99.9%。这不仅调整了公司的产业结构,化解了过剩产能,还打破了国外垄断。”江西腾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家春说。
作为一家农药企业,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成功研发了苯醚甲环唑原药及其水分散颗粒剂、噻虫啉原药、三乙膦酸铝水分散颗粒剂等多个新品种。其中,噻虫啉原药及制剂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该公司总经理李新生表示:“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研发的新品种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对技术创新也有顾虑,担心掌握公司创新成果的人才很容易就被同行高薪挖走。对此,胡迁林表示,目前行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获取了他人的创新成果,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形势是在改变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了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企业要有信心,不能怕技术人才流失就不进行技术创新,而应该通过法律或其他办法留住创新人才。”胡迁林说。
此外,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胡迁林认为这项任务十分迫切。
“相比传统石化行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胡迁林举例说,“比如工程塑料,我们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多,基本都是国外的技术,特种纤维、芳纶、氟硅新材料等专用化学品都是如此。又比如生物乙烯、生物柴油等生物化工产业,很多提法都很好,但目前没有几个可以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同时,胡迁林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调整石化行业产业结构也有所帮助。“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来了,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就会加大,将带动一些传统产业往这边转移。”
近年来,安徽铜陵化工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图为该集团瑞莱科技公司产品营销人员向外商介绍铁系颜料产品。 (程春生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