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再试海外找油 配额制拦路“国民待遇”

   2014-01-26 中华石化网中国经营报

586

中华石化网讯 “发改委经贸司已经在制定关于原油体制改革的方案,适当增加竞争主体是原油体制改革的主旋律之一,全方位的开放暂时不可能。”国家发改委经贸司的相关人士向笔者表示。

1月24日,国内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迎来新一轮的调整窗口。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降130元和125元,这是继1月11日之后的再度下调。

挂钩国际原油市场的新价格机制试行近一年后,呼唤更多改革的声音高涨。尤其2013年11月,《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下发后,地炼企业自主找油的空间被放宽至1000万吨/年。然而,谁能拿到这个配额,到目前尚未明朗。

但突破已经开始。山东省商务厅将组织地炼企业于春节后去国外自主开采石油。

“国家分步骤放开进口权的态度明显,如果分批开放,第一批获得进口资质的企业将最有可能仍是大型国有炼厂,民企想获得"国民待遇"尚需时日。”黑龙江石油协会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原会长赵友山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炼油大省偏缺油

据悉,目前已基本确定的日程是,春节后山东十几家地炼企业跟随商务厅去东南亚国家考察。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83号文件)发布,其中明确指出“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这一文件让许多地炼企业看到了进口权开放的希望。

山东省的地炼企业无疑是其中最迫切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地炼的版图上,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约为12455万吨,占全国地炼的66.73%,西北地炼占1%,其余分散在东北、华南等地,不成规模。若以整个中国炼化一次加工能力69055万吨来说,山东地炼也占据了超过18%的比例。

而与炼油能力稳居“老大”地位不相符的是,尽管山东地炼产能突破亿吨,但山东所有地方炼厂每年拿到的原油指标只有179.3万吨。受困于原油来源,山东地炼企业2013年实际发挥的产能也就是在4500万~5000万吨。

2001年9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意见》是这一尴尬情形的起因。该文件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两大石油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由此国家分配给山东省这每年179.3万吨原油计划在胜利油田归中石化代管后,如何分配完全取决于中石化。

“从技术上,不管是民企自己出去开采油田,由政府牵头组织去海外找油,这都不是难事。关键是油找到之后怎么办。按照目前国家原油进口的政策现状,只要是海外进来的原油,一入海关就都得交由"两桶油"来排产,他们可以决定这些油是自己炼,还是再倒给原本的进口企业。民企海外找再多的油都不管用。”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告诉笔者。

国营炼厂或先受益

在原油进口权几乎被“两桶油”垄断的背景下,国家能源局2013年11月向有关部门和企业下发特急文件《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被视作一次突破:除了积极争取放开对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外,新增给予地炼企业每年1000万吨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是最大亮点。以往,这类进口资质全部都需经过特例特批才实现。

根据山东省商务厅召开的全省石油炼化企业座谈会中透露出的信息,1000万吨/年的配额尚未落实到企业头上。

“拿着国家给予的配额出去找油和自发去国外开采油田是两个概念,显然前者更能使进口原油落实到炼厂头上。但由于今年具体的配额分配方案迟迟没有公布,一切都还是未知数。”高健告诉笔者。

“首先是在国家整顿成品油市场之前,有一些老的国有炼厂原本就是有进口配额的,当然也很少,但这批企业很有可能重新获得进口配额。其次就是各地的大型国有炼厂。”赵友山根据国家逐步放开原油进口的政策走向分析,第一批很有可能是具备资质的国有炼厂。

2012年底,中化集团获批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这几乎是“三桶油”之外唯一可以进口原油的“孤岛”。在山东,隶属中化集团的炼厂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昌邑石化、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据卓创资讯统计,这6家炼厂总加工能力为2650万吨/年,占山东地炼总加工能力的24%。除了这6家,山东省有资格参与进口资质竞争的企业还有东明石化、京博石化、万通、海科、金诚等等。

根据《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这些企业基本上都达到了该条件,也有能力生产国四、国五标准的汽柴油。可谓万事俱备,只欠政策“东风”。

政策尚需明确

2013年新的成品油价格调节机制实施以来,中石油中石化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在炼油业务板块,前者减亏246.98亿元,后者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66.56亿元,同比甚至扭亏为盈。这一背景下,开放原油进口配额,无疑会提升市场的竞争性,符合能源改革的设计。

“目前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最大的功效就是更好地反映了进口成本,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靠更密切,从"三桶油"2013年的财报中就可以看出。”此前,身为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的赵友山早在几年前组织过包括山东晨曦集团在内的一批民营企业海外找油。据他透露,他们考察过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报价都远低于当时国内的油价,如果合同能够达成,企业实现盈利不成问题。但碍于当时原油进口权尚未有明确的开放信号,当年的尝试最终不了了之。

海关总署1月10日公布的数据,中国2013年进口原油2.8亿吨,同比增长4%。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沙特、安哥拉、伊拉克、俄罗斯、伊朗、阿曼、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刚果、阿联酋这十个国家。

“如果国内市场能够开放,可以预计到这些国家为了争夺国内的市场都会愿意加大对国内的进口量,尤其是非洲、拉美的产油国。”高健说。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