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近年来,有机硅行业一直受到单体产能过剩和国外巨头强力冲击的双重压力,2013年行业仍未出现转机,企业效益大幅滑坡,整体开工率降至六成左右。尤其进入所谓的传统淡季,低迷中苦苦煎熬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全年价格走势,1~4月,有机硅单体均价在17250元/吨,5月初回落波动,7月行情反弹,11月份回升至17300元/吨,但12月又开始下行。总体上看,2013年有机硅价格较往年波动小,相对稳定,全年价格上涨100元/吨,但单体市场并没有迎来行业拐点。
2014年,对于有机硅行业来说是很关键的一年。新年伊始,有机硅价格小幅下滑,市场延续震荡盘整走势。但总体来看,行业整合、新增产能以及环保问题都将成为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
微利时期已经到来
有机硅产业链分为原料、单体、中间体、深加工产品及制品4个环节。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筑、冶金、汽车及化工能源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有机硅产业增速迅猛。新的一年,有机硅企业成本压力尚存。上游除氯甲烷价格略有下降,甲醇、金属硅原料价格均继续攀升,目前有机硅所需金属硅的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约1000元/吨左右。虽然今年有机硅单体市场整体呈现不同于往年的发展走势,但当前行情确实难以乐观。据1月份的市场动态,下游生胶市场正值需求淡季,成交价格已有下滑趋势,高温胶市场成交气氛弱,价格持稳未变,有机硅单体在17300元/吨上下,与1月1日17340元/吨相比,下降了0.23%。市场人士预计,一季度市场主流价格调整幅度不大,震荡区间将维持在200~300元,后市价格或将小幅震荡盘整。
行业面临整合调整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市场的转变总是要以过剩产能的退出或者应用市场的发展为基础。我国有机硅产能年均增长20%,相比之下,需求量增幅仅有12%。2013年合计产能约211.5万吨,而实际需求约140万吨,产能远超过市场需求量。去年7月,新安收购宏达新材有机硅单体产能预示了有机硅上游整合的开始,部分小装置或因为效益不佳而关停,或被行业龙头并购,行业去产能进程正在加速。行业整合后,我国有机硅发展趋势必然会朝着规模化、高性能、精细化、低成本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目前看,有机硅阶段性过剩产能淘汰情况不理想,单体装置方面还有可能继续增多,不断有新产能释放。预计今年一季度,有机硅单体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将持续,企业的开工率将略低于去年四季度。总体上,2014年有机硅企业将面临行业整合和洗牌的考验,随之而来的阵痛也在所难免。
积极因素正在形成
我国有机硅单体的消费量高速增长,有机硅消费增长动力更多地来自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趋于减弱,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市场趋势向好的方向转变。我国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将对有机硅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行业发展看,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国内新兴有机硅消费领域不断出现,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虽然未来国际巨头在中国建厂仍将给国内企业带来挑战,但有利于国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环保因素成为转机当前,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更加受到重视。我国有机硅行业经历了长达5年的低迷期,其中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是关键因素,但环保措施加强对行业来说是重大转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部分企业正在商谈合作与合并,积极应对未来环保方面引发的各种情况变化。去年,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由于环保问题被责令停产,更多企业更加关注装置的环保改造以及综合利用。有分析师表示,一旦环保监管力度加大,更多中小企业被限制开工,市场供应将偏紧,价格有望回调。
努力拓展下游应用
国内有机硅深加工企业正在积极拓宽自己的领域,如硅宝科技致力于环保产品的研发,于2013年推出了防腐蚀弹性材料,使应用范围从电力防腐延伸到了化工防腐。目前,单体企业纷纷有意拓展产业链,蓝星新材作为国内最大的有机硅生产企业正加速向下游拓展。根据市场分析,道康宁等主流下游产品生产商正加快产品开发力度,需求端中长期向好。基于此,行业多年亏损局面有望改观。总之,有机硅单体价格虽长期低位,但现已基本见底。随着下游需求的缓慢回升,2014年有机硅后期市场将有一个渐进式的改善过程,行业拐点能否到来,依然值得期待。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