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亿接手美国油企在华资产 薛光林石油帝国再下一城

   2014-02-19 中华石化网每日经济新闻

66

中华石化网讯 上周二停牌后,市场传闻国内民营石油公司光汇石油正在与美国企业洽购后者位于中国的石油及天然气项目。

昨日(2月18日),该传闻得到印证。光汇石油昨日中午公告称,将斥资10.8亿美元(约合83.48亿港元)收购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 Corp.)位于渤海湾的油气资产。受此消息影响,光汇石油昨日复牌后报涨26.58%,全天最大涨幅接近40%。

近年来,光汇石油一直试图通过收购等方式拓展油气产业链的上游业务,上述交易将使得公司未来发展如虎添翼,也意味着薛光林(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的“石油帝国”再下一城。

频频收购拓展油气上游业务

2月18日午间,光汇石油复牌并公告称,将以现金收购主要从事天然气及石油勘探、开发机生产业务的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在渤海湾两块海上油田40%和29%的权益。

资料显示,光汇石油此次收购的海上油田均位于渤海湾西部,其2012年、2013年总产量分别为1532万桶、1169万桶,上述油田其他权益分别由中海油和SPC(新加坡石油公司)持有。

此外,阿纳达科石油公司2012年和2013年税后纯利分别为1.95亿美元、8000万元。

光汇石油表示,收购事项为集团落实整体策略的重要举措,将使集团上游业务进一步扩大,油气储量大幅增加,并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具有长远持续油气产量及收益的综合性油气能源公司。收购事项亦将与本集团其他主要业务相辅相成。据悉,光汇石油98%的收入来自海上燃油及成品油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光汇石油近期公告称,截至2013年12月止的6个月内,盈利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已实现转亏为盈,主要原因包括国际贸易和海上供油部门业绩增加、有效降低了国际贸易和海上供油营运成本、船运业务改善,以及迪那气田产量稳定带来可观收益等。

近年来,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将继续发展油气勘探和生产业务,并将其视为关键增长引擎,预计将在上游业务投资25亿-30亿美元,未来将有60%-70%的业务转移到上游发展。

2009年,光汇石油集团的附属公司盛业石油(大沙漠)有限公司与中石油订立协议,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孜区块共同开发及生产天然气,该气田于2013年下半年投产。2011年11月,光汇石油以5.81亿港元收购盛业石油的新疆塔里木盆地迪那1气田的天然气开发和生产权益,目前该气田每天生产约120万立方米天然气和65公吨凝析油。光汇石油预测,上述两个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生产13亿-15亿立方米天然气和3万-4万公吨凝析油。

民营石油巨头几家欢喜几家愁

龚家龙、蔡天真、许智明都曾经是民营石油行业鼎鼎大名的人物,然而,与薛光林如今近百亿港元大手笔收购油气资产相比,另外三人的现状不禁令人惋惜。

龚家龙曾于2005年5月发起成立全国最大民营石油企业长联石油有限公司,由此被外界称为“中国民营石油第一人”,其旗下天发集团鼎盛时期总资产超过70亿元。

然而,一年之后,龚佳龙被公安部门带走。2008年法院判定龚佳龙作为天颐科技的控股股东和天发集团的董事长,为了获取融资配股资格,于2001年起至2004年中报止,指使他人制作虚假财务报告,误导广大股民。天发集团最终也因亏损被破产清算。

有新加坡私营船王之称的蔡天真(新加坡华侨)近年来同样深陷泥潭。自蔡天真2008年担任泰山石化(01192,HK)总裁以来,公司连年亏损,2008年亏损16亿港元,2009年约亏损5.35亿港元,2010年亏损5.8亿港元,2011年亏损7.8亿港元,2012年亏损额更是高达39.77亿港元。

市场人士指出,泰山石化如今的困境,与蔡天真当初面对公司船队因外部大环境遭受重击,而仅是单纯地选择卖出旗下游轮有关。

许智明旗下的中联石化也是命途多舛。由于业绩低迷,2010年底公司由陕西大秦岭控股,并改名为中联能源,并于2012年再度由延长石油集团控股。

近期开庭审理的许智明遭勒索一案更是透露,其曾游说香港多名富商买入中联石化股票至其亏损。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