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的春天真的到了吗?

   2014-02-24 中华石化网新华网

36

中华石化网讯 在经济层面,煤价下跌,油价、气价坚挺,煤制油、煤制气以及众多以煤代油的化工路径,迎来了较大的利润空间;

在技术层面,我国先后完成了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60万吨煤制烯烃、20亿立方米煤制气示范工程,现代煤化工技术已经走到世界前列,技术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在政策层面,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做出了“有序推进煤改气”“到2020年煤制气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以上”等政策安排,“十二五”期间,仅列入国家发改委《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的各类大型煤化工项目就达15个,总投资预计在5000亿元左右……

热闹场面中,我们要看到一个冷峻的标签—“重点示范”,依然贴在现代煤化工的“脑门”上。即便做出了空前的发展规划,但除了技术已经成熟的煤制甲醇,国家能源局对现代煤化工的态度仍然是“以重点示范为(博客,微博)主”,仍然坚持2011年国家提出的“严格的数量限制”思路。这些变动中的不变,是对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现实的清醒认识。

环保,仍然是现代煤化工的“卡脖子”问题。我国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多建在西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但那里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煤化工所需的水资源十分匮乏。有煤制油企业公布数据显示,要转化出1吨燃油,须耗煤4吨、用水1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原油精炼的数倍。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新型煤化工项目都受到水资源、污染物排放的严重制约,水资源成本以及废水、废气处理成本高昂。在现有的技术路径下,如果严格执行环保标准,许多企业利润将大大缩减甚至亏损;如果不严格执行,将对西部脆弱的生态产生恶劣影响。

除了环境制约,煤化工本身仍有关键技术有待破解。目前国内已经展开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探索,如污水回用、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等,有的技术应用效果尚不理想。此外,也有许多课题研究尚未展开,如灰渣利用、装卸作业油气回收等。

能源转换效率也值得高度关注。从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看,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的战略转变,关乎我国能源安全。但如何转化、转化多少却值得认真考虑。一方面,煤化工需经过复杂转换过程,需消耗大量能源,按热值计算,肯定是投入多产出少。以技术最成熟的煤制甲醇为例,能量投入产出比就只有4.2比1。另一方面,我国煤炭资源虽总量较多,但人均不高,且储采比低,以2011年的煤炭储量和开采速度预计,仅可用33年。“富煤”不代表能浪费煤,在能源转换效率问题没有较好解决的前提下,低转化率的现代煤化工理当谨慎而行。

五六年前,我国已经发生过一轮现代煤化工热,热闹场面与当下如出一辙:地方积极规划、企业一哄而上,最后导致未批先建层出不穷,借机圈地、圈资源、圈资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历史已经证明,盲目发展后患无穷,在环保、技术等关键制约并未消除之前,积累过多的不成熟甚至落后的产能,不仅占用资金、破坏资源、影响环境,还将埋下许多隐患。上一轮过热的恶果尚未完全消化,面对各种市场冲动,政府更应当严格落实现代煤化工审批政策,没有环境容量的地区坚决不建,不具备技术条件的坚决不批。毕竟,煤化工涉及资金量大、环境影响大,在发展布局、进度上都不能走错步。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