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柴油机共轨技术取得全局突破

   2014-02-26 中华石化网中国工业报

129

中华石化网讯 作为汽车业界的两大核心技术——共轨技术和相关精密制造装备,相继由我国自主研发取得突破,我国将由此迈上自主掌控共轨技术与产业的新历程。

2014年1月10日,我国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制造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即国家04重大科技专项中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应用交流会在无锡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精密计量及精密量仪研制和精密加工及超精密机床设计及制造工作的专家徐性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周勤之出席会议并做发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中国机床协会名誉理事长吴柏林,汽车、内燃机、机床三大产业的专家、代表共聚无锡,见证了我国自主关键技术装备的优异能力与表现。

高压共轨柴油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

  中国人掌控共轨核心技术产业链

作为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之一,柴油机共轨技术长期以来一直由少数跨国供应商所垄断。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分别由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以下简称无锡泵所)、成都威特、辽宁新风、湖南南岳等研发出各具我国特色的共轨技术,但是由于生产制造装备的制约,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生产。至今,国内柴油机共轨技术与产品仍然主要依赖几大跨国公司的供应,对我国包括军用车辆在内的相关应用行业是一个极大的风险因素。

要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形成真正由中国人自主的产业化生产,必须从核心工艺装备开始就形成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掌控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此次,这一链条上的另一项核心技术———制造共轨产品的相关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取得了重大突破,由此形成了我国在共轨技术上的全局性突破。假以时日,通过一定时间的可靠性验证,将形成我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控共轨系统及装备产业,将为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和国防军工建设提供技术保障,降低我国汽车行业及相关产业制造装备的对外依存度。

国内优秀团队的协力之作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由工信部立项于2011年启动,课题牵头单位为无锡泵所,参与单位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研精机、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机科发展科技股份、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无锡机床股份、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无锡宏申油泵油嘴、无锡奥环机械制造等。截至2013年9月25日,所有9个子课题的12台设备都已通过国检,机床精度及加工工件精度均满足任务合同书的要求,现已全面进入用户应用和可靠性验证工作。记者跟随专家们在无锡泵所的两个基地看到,本课题所有12台套设备正在用户场地进行用户验证,运转正常。

电控共轨产品的数控超精加工技术,加工精度从微米到亚微米乃至纳米,属于精密机械加工中的最高技术等级,需要多项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相配合,如精密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精密数控特种加工技术、精细表面处理技术、精密测量和自动装配技术、工艺装备适应与集成技术、共轨部件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等。如此次重大专项项目中的“喷油器体型腔深孔钻铣高精多轴复合加工中心”,在国内是首次成功地将枪钻复合于卧式加工中心中用于深小孔的加工,具有很大的突破性意义。

各方期待尽快投入产业化生产

此次由共轨产品的应用单位无锡泵所牵头国内机床行业厂家与高校共同组成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发团队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国相关产业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对此,与会的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王建宇处长表示,此重大专项通过近三年课题的实施,无锡泵所与国内机床行业领先厂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次课题实施中获得的技术突破有力地支持了汽车工业、机床行业和国防项目的发展。

该重大专项的牵头负责人、无锡泵所所长朱剑明表示,目前无锡泵所国内重点项目应用的共轨系统进展情况良好,这些项目对于国防装备现代化改造和技术升级意义重大,课题研发的设备投入使用后将破解某些设备国外技术封锁的壁垒,无锡泵所希望与国内企业可以在更深层次上讨论多方面的合作。

在记者采访中,来自国内两大自主共轨系统生产商的辽宁新风副总经理藏广辉、成都威特副总经理朱元宪均对这一重大专项所取得的成果表达了急切的关注,并表示会继续与国内各相关方合作把中国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产业做上去。

会上,来自燃油行业的代表们还对样机如何更好、更快地应用于工厂的生产实践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建议,还需在前期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细节抓起,力争将专项研发的机床装备早日应用于共轨的批量生产中去。此外,一些厂家代表也建议,为打破国外垄断的制约,希望工信部能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无锡泵所能更好地发挥龙头的作用,共同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