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9岁获聘催化裂化装置技师,31岁成为首批炼油装置高级技师,36岁成为锦州石化最年轻的集团公司催化裂化装置技能专家。从2001年起,锦州石化公司二催化车间生产班长盖保权结合生产实际共提出数十项合理化建议,诸如“解析塔进料改冷热两路进料”等一批破解生产难题的建议实施后,提高了装置运行经济性,累计为企业创效500多万元,他因此被誉为炼油生产的“蓝领专家”。
仅有炼厂技校学历的盖保权起点并不高,面对工艺复杂的催化裂化生产,他从最基础的热工岗起步,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在一次参加公司热工岗竞赛中获得第三名。车间领导看到他是个好苗子,把他调整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反应岗。历经磨炼,盖保权逐步成熟起来,挑起班长重担,成为车间的生产骨干。
在炼油企业,催化生产技术含量高,操作弹性大。为了提高自己娴熟驾驭催化装置的能力,盖保权先后两次参加公司职工大学石油化工专业课的系统学习,苦读7载,最终获得两个专业的大专和本科毕业证书。多年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他攻克生产难题和成长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肯于钻研的盖保权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总是爱琢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类型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二催化装置实施扩能改造期间,盖保权每天早来晚走,反复查找装置工艺和设备存在的缺陷,先后发现不合格汽油线等10多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使这些问题在改造中得以解决。他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吸收稳定系统换热器之间加隔离阀,以便换热器发生内漏时可以单独切除,避免装置全面停产;解析塔进料由一路热进料改为冷、热两路进料,以解决解析效果不好、不凝气增多,影响稳定塔压力的合理化建议。这些富有智慧的“金点子”,都在装置改造中被采纳实施。
痴迷生产技术的盖保权,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针对催化裂化装置汽油降烯烃工作遇到的技术“瓶颈”,盖保权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提出提升管出口温度存在失真现象,反应温度比实际温度高10℃左右的问题。经过充分论证,车间上下达成共识,决定以沉降器外集气室温度作为参照,逐渐降低反应温度,并请示公司有关部门修改了提升管出口温度下限值指标,使催化裂化装置的降烯烃工作峰回路转。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下降到规定值以下,实现了催化裂化装置直接生产低烯烃汽油的目标。
盖保权在和记者交谈中动情地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许多领导和师傅给予了我莫大帮助,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更多人。”他甘当人梯,认真对年轻员工传帮带,经常根据车间安排及班组人员的培训需求,通过课堂讲解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验传授。由于他的讲解通俗易懂,贴近实际,深受员工欢迎,使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此外,在公司组织的“专家带徒”和“导师带徒”活动中,他先后带徒8人。盖保权和徒弟任伟还在“专家带徒”活动中被评为“最佳师徒”,在他的指导下,徒弟任伟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撰写了两篇有价值的技术论文。2010年,盖保权所带的生产三班被辽宁省总工会评为“辽宁省优秀班组”,他本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班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