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全国人大代表、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国家要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尽快出台轮胎行业准入制度,推动我国从轮胎制造大国走向轮胎制造强国。
丁玉华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2013年,我国汽车总产量突破2200万辆,作为汽车关键行走部件的轮胎年产量突破5亿条,均列全球首位。据统计,到2013年底,国内汽车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1599家(比上年增加1030家),规模以上轮胎生产企业数量达到317家(比上年增加26家)。这说明,我国汽车和轮胎产业大而不强,散而不优,产业发展水平急需提高,产业集中度亟待提高。
丁玉华说,轮胎是汽车重要的高速“行走”部件,其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环保性。近年来,国际上针对轮胎产业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欧盟实施了“轮胎标签法”,美国环保署推出了SMARTWAY标准。对国产轮胎的抽样调查结果,全国有36%的轮胎尚未满足欧盟第一阶段标准,50%以上不能满足欧盟第二阶段(2016年)的要求。中国轮胎在世界市场上立足,必须加快提升汽车与轮胎配件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由汽车轮胎大国向强国转变。为此,他建议:
一是国家要制订严格的技术标准
目前,汽车轮胎的国家标准主要是对产品规格、尺寸、气压、负荷、试验和检测方法等的规定,极少界定轮胎使用性能的技术标准,而这正是目前发达国家制订轮胎技术标准和法规的重点内容。因此,建议在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基础上,制订严格的国家技术标准,对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路面抓着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分级认证,对汽车企业使用的轮胎,提出更高的使用标准,倡导、推广更加安全、节能、环保的轮胎产品进行使用。
二是尽快出台轮胎行业准入制度
为有效抑制投资过热、规范市场,促进轮胎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在现有的《轮胎产业政策》基础上尽快制定“轮胎行业准入制度”,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环保节能性,生产制造过程对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轮胎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服务、赔付、召回、回收、资源再生等环节入手,制订科学的行业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管理,加快轮胎产业的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保证产业发展质量和节能、环保的水平的不断提高。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