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敏:27年求索成就灵感一闪

   2014-03-18 中华石化网通讯员 王瑞丽 记者 孙兆光

87

一个含蜡原油纳米降凝剂实验结果解决了困扰东部原油管道几十年之久的高含蜡原油输送的技术难题,成为提升管道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并获得2013年第9届ASME全球管道奖,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同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国内、国外发明专利受理各1项,形成中国石油集团技术秘密6项。

  很难有人想到,这个成果的初始,源于科研人员张冬敏的一个瞬间的闪念。

/img/news/201401/2014032415470423.jpg
图为张冬敏与同事在实验室工作。

科研名片 

张冬敏    纳米降凝剂研究  

“这个成果,其实没什么。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有想法就一定要去行动。”——张冬敏 

近日,管道公司科技中心项目负责人张冬敏在辽河油田参加清蜡及黏稠油减黏的美国产品介绍,“美国产品让我们很受启发。”这位面容清丽,态度严谨的女科研人员三句话不离本行。

灵感一闪的初衷

早在1986年,张冬敏就与很多老专家一起,做高含蜡原油降凝研究。国内外都做过不下几百种,但都无法圆满解决像高含蜡的大庆原油管线安全冷投产等瓶颈问题。虽然人员变迁、公司改组,这一研究却从未停止。

2006年的一天,一直在国外做纳米研究的外甥女在与张冬敏闲聊中提到“纳米有很多特殊性,可以改变物质的结晶温度”。这句话让张冬敏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原油析蜡点要是能改变的话,那么原油凝点肯定就能降下来了。纳米降凝剂的研究就在这灵感一闪的机遇指引下开始了。

其实,学石油储运的张冬敏对 “纳米”一词还是非常陌生的。在查阅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后,她确认这个思路可行,便立即与中科院的专业研究人员取得联系,开始试验研究。但一年下来,却没有进展。张冬敏急在心里,业余时间全部窝在实验室里不停地实验,“扑腾”了小半年之后,终于有了突破:在无机纳米材料中加入有机材料,二者结合一起,突破了大庆原油对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抑制作用。这一突破,使纳米材料这一新兴的学科在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行方面的巨大作用成为现实并带来决定性的转机。

一路小跑闯关斩将

作为一种自主创新的新型降凝剂,项目很快得到管道公司的关注,并作为一个专题列入集团公司“十一五”重大科研项目中。2010年1月份项目组开始了滚动研究。

同时,由于是全新的材料,全新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也得到了人们对待新事物的普遍态度:试试看呗,不行就撤。但这种观望的态度并没有动摇张冬敏一干到底的决心。她和项目组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并且乐在其中。

接下来的研究中,虽然步伐不慢,但也一波三折。起初试验的落脚点是单纯的纳米材料,很难达到降凝、降黏幅度,更达不到推广应用。压力倍增,几近崩溃的张冬敏仍不想放弃,20年原油输送研究的经验积累使她的思路非常广泛,她决定在单纯的纳米材料中加入一些复配剂改变结果。她结合多年的经验积累,确定了复配剂的类型及计量,连续做了多次试验,终于迎来转机。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个阶段使我更坚信,除了积累的经验,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张冬敏说。

小试的成功带来了中试拓展的开始,此后项目组更是一路小跑。速度之快,连她自己都感觉这两年是连滚带爬地过来的,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2010的5月份,她一气呵成完成了现场和环道两个实验,增加了对后续生产推广、扩大中试的说服力。果然,管道公司很快决定建立大的中试基地,并且从立项到正式投产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承载的感谢比压力多

当问及她在现场处理问题时的内心感受,她说:“有人给你鼓劲的时候,心里会踏实一些;有人否定你的时候,心里又很难受。但是我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不轻言放弃。”

一路走过来,张冬敏依然感觉经验是永远买不来的财富,她正视和感谢纳米研究和试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正是暴露的这些难题让自己进一步成长,为以后避免更多复杂情况的发生做足了准备。

从纳米降凝剂研究的开始,张冬敏就一直把发条拧得很紧,节奏步伐非常之快。这也离不开管道公司和科技研究中心背后的全力支持,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令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两年的纳米降凝剂研究中,他们共做了六次现场试验,包括宝坻环道、两次中朝线现场试验、葫芦岛和丰润段两次改线投产和石兰线现场试验,涵盖了大庆原油、长庆原油和混油三种介质的试验。她用了一个时下很流行的词形容了一下,那就是“非常给力”。

团队也发挥了它最大的力量,纳米研究过程中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设备、每一次试验,都凝聚着团队的付出,包括中试建设、生产过程、现场试验,以及制定现场试验方案,现场监测、应对的一条龙服务。项目组也在不断地试验中慢慢地扩充,逐渐形成一个五六个人的科研团队。除了张冬敏,大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如张立新、支树洁、霍连风、欧阳欣、李其抚等,这支年轻的团队在公司上下重视科技、以科技创新带动生产进步的企业精神中汲取着力量,不断成长。

“下一步我们想利用目前的纳米降凝降黏技术,与美国产品找到契合点,推动进一步的研究和新的化学剂,提高原油的适用范围……”张冬敏说着,又埋头在写满实验数据的书本中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