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煤制气”

   2014-04-14 中华石化网经济日报

518

中华石化网讯 煤制天然气是以煤为原料,采用气化、净化和甲烷化技术制取合成天然气。

近年来,在国内煤炭库存积压、价格下跌和天然气供求扩大、价格上涨的市场环境下,在重点区域雾霾治理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下,煤制气项目审批闸门明显松开。对此,也有人担忧,煤制气会加重我国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并带来一系列新的环境风险。

一面是煤制气产业的发展机遇逐渐清晰,一面是煤制气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备受争议。煤制气究竟是福是祸?中国的煤制气产业应该走向何方?

请看记者的调研报道

能源安全之辩——

  煤制气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吗?

  符合国情的战略选择

在国家能源局此前举行的煤炭清洁利用专家咨询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煤制油、煤制气符合我国国情,是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保障油气供应安全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

有关专家表示,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攀升,将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必须在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同时,努力提高国内有效供给,特别是加快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性能源。

相比之下,煤炭始终是我国最丰富、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资源。2012年,我国煤炭产能从2000年的10.2亿吨上升到39.6亿吨,目前煤炭产能建设超前3亿吨。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技术经济和节能减排可行性分析,煤制天然气是一种非常好的低碳能源产品,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优势。

此外,从政策层面看,《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使“十一五”期间国家已核准的煤制气项目尽快达产达标,国内煤制气要达到约150亿至180亿立方米的规模,并开展煤制气项目升级示范,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示范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煤制气的确迎来了好机遇。

能源安全不能押宝于此

两院院士、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石元春表示,“中国富煤”完全是已经过时的危险观念,随着开采量激增和剩余可采量迅减,中国“富煤”早已风光不再。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公布的2006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排行榜,中国煤炭储量是1145亿吨,可以用48年。而印度是207年、美国234年、俄罗斯超过500年。

因此,石元春认为,发展“煤制气”是将存量不多和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由固态能量转换为液态或气态,如果算上环境污染和耗水代价,这样的转化“太不合算”。

“尽管中国能源,特别是油和气需求旺盛,能源自主与安全堪忧,也应探索其他保障能源安全的方式,而非不惜资源与环境代价去搞煤制油气。”石元春说,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正确的煤炭利用方式应该是发电,目前大容量、高参数的大型火电机组可以规模化、高效利用煤炭,其环保和效率指标都很理想。

也有专家指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不意味着要把“宝”押在煤制气上。从可替代能源的角度看,我国还可以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构建更加生态环保的能源安全体系。

环境保护之辩——

  煤制气会加剧生态压力吗?

  有利于治理雾霾

不少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煤化工本质上是煤、水氧气的化学反应,不可能不消耗水资源。讨论煤制气的科学发展,关键不在于是否消耗水资源,而是能否采取得当措施,把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水平。

“企业的煤制气项目肯定都要经过环保部门评估,一般不存在缺水问题。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企业内部也会强化对水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说,山东能源在新疆伊犁的煤制气项目,正是充分利用当地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这也是国家将这一地区规划为煤化工基地的主要原因。

在大气污染防治的压力之下,煤制气被视为煤炭清洁化利用的重要举措。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

专家表示,煤制气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保障国内天然气市场的稳定供应。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促进雾霾治理。

环保是重要掣肘

国内有不少专家对煤制气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表示担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郭焦锋表示:“试验结果表明,制取每千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4.5吨至5吨,若直接排放,每年将新增大量二氧化碳。”

“水资源问题同样是煤制气项目绕不过的一道坎。”郭焦锋说,我国大部分煤炭资源蕴藏在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而煤制气项目又是高耗水项目,一些地区不顾水资源供给的约束,盲目发展煤制气,还有一些地方继续采用高耗水技术装备,这将给区域水资源平衡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有专家指出,生产1立方米合成天然气需要6吨到10吨水,我国七成以上通过审批的煤制气项目都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运行,中国干旱的西部完全负担不起煤制气项目的巨大需求。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煤制气将消耗大量水资源,这将加重那些本来就缺水地区的压力。现实情况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内蒙古等地引入黄河水开展的煤化工项目,已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和当地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煤制气应该量水而行,步子慢些,细水长流。”石元春说。

经济效益之辩——

  企业发展煤制气划得来吗?

  盈利能力良好

随着各地“煤改气”的快速推进,天然气需求增长过快、季节性波动因素加大,天然气供应缺口总体呈现放大趋势。“气短”的无奈,一定程度上推动政策层放开了煤制气项目的审批闸门。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表示,在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和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连续上涨的情况下,煤制天然气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

推动煤制气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动力是煤炭市场的持续不景气。在经历黄金十年发展期后,煤炭产业终结了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煤炭企业光靠卖煤挣钱的难度越来越大。

煤炭行业和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锋表示,经过行业内外长期探索,我国的煤炭洁净利用能力已经大幅提高,实施“洁净煤”战略已经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不确定性较多

“煤炭成本、全球天然气价格等因素是影响煤制气项目经济性的关键。”郭焦锋分析说,根据测算,煤炭价格上涨10%,内部收益率降低0.62%;天然气价格降低10%,内部收益率降低2.78%,因此,煤制气的巨额投资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专家表示,目前企业看好煤制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与煤炭市场清淡、煤炭价格处于低谷有关,但是,煤炭成本在煤制气生产成本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未来煤炭价格走势仍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煤制气项目要想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关键是做深做长产业链,实现煤制气副产品的综合化利用。

石元春认为,如果只从经济效益来看,煤炭企业加快上马煤制气项目,表明煤制气确实有利可图。而问题是,煤制气只能给个别能源企业带来高额利润,惨重的生态灾难都由当地农民去承受了,产业经济性值得商榷。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