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上行难度加大

   2014-04-18 中华石化网期货日报

470

中华石化网讯 在石化企业限产提价的推动下,PP期货自2月底上市以来,不断创出新高。笔者认为,后期宏观大环境虽然不给力,下游需求疲软,但是由于石化企业限产提价,加之装置检修,现货升水期货远期合约较大,PP期货4、5月份或以高位振荡为主。

  石化减产,供应量减少

国内石化企业生产规模大,PP生产集中度高,对PP价格走势有很强的话语权,4月,面对下游订单不足局面,石化企业通过减产降负荷,减少供应量来支撑整个PP市场价格。此外,国内4、5月进入检修高峰期,助推市场报盘连续上升,尤其近期独山子新线检修和镇海炼化未排产,导致华东乃至全国低熔共聚料出现供不应求局面。自4月7日以来,石化企业两次拉涨共聚价格,涨幅逾200余元/吨,目前华东地区低熔共聚市场主流报盘11950—12000元/吨。据了解,低熔共聚在管材方面也可用到,当前华东地区管材料稀缺,低熔共聚成为多数管材厂家采购料,因此共聚供应趋紧、价格紧俏。由公布的数据看,石化低熔共聚、拉丝4月产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低熔共聚降幅88.7%,较3月底减少1万多吨,拉丝降幅44.6%,较3月底减少2万余吨。由此可见,石化减产降负荷是当前共聚、拉丝料紧俏的主要推手。

下游库存不足强化了石化的定价权

过去国内PP相对来讲供应不足,为卖方市场,下游工厂为降低成本上涨带来的利润损失,多数提前备货。但随着时间推移,近几年PP产能扩张迅速,供应增多,市场已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当经济增速回落之时,小型公司受限于成本压力,在洗牌过程中逐渐被淘汰,而大型公司则越做越大,需求增多,选择较多,议价能力增强,不再提前备货,多数以最合适的价格按需采购。正因为中间商及下游备货少,石化对市场中短期价格的掌控力度在加大。在宏观环境无较大变化情况下,石化的供应量直接影响着PP价格的涨跌,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石化企业提价的利多影响。

而需求端企业对石化的提价也无可奈何。据调查,目前因银行贷款政策收紧,下游企业资金周转受限,原料采购呈现缩量以及时间周期缩短迹象,大多数厂家没有充足的存货。为保证工厂运转和正常利润,下游厂家不得不按需采购高价货源,以满足生产所需。

总之,在地缘风险推动下,近期国际油价反弹幅度较大,推动了下游能源产品成本持续攀升,石化为减少利润损失,多次减产限量,PP价格被迫上涨。只是后期一旦开工率上升,放货量增多,PP继续上涨难度也将加大。笔者认为,PP期货4、5月或总体上形成高位振荡行情。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